师生共读,以读促读

2018-12-16 10:21莫仁银
课外语文·下 2018年11期
关键词:师生共读部编版教材名著阅读

莫仁银

【摘要】部编版教材名著阅读量大,每册推荐六本。为了保证阅读效果,经过一学期的摸索探究,我认为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是师

生共读,以读促读。

【关键词】部编版教材;名著阅读;师生共读,以读促读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去年六月送走初三,九月迎来新初一,同时也迎来了新教材:部编版教材。与以前苏教版教材相比,部编版教材最大的变化是名著阅读量加大了。以前苏教版教材一册书推荐一本名著,初中三年一共六本(《西游记》《汤姆索亚历险记》《水浒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格列夫游记》《朝花夕拾》)。而现在新教材,每册推荐六本名著,七年级上册一册就推荐了六本:《朝花夕拾》《白洋淀纪事》《湘行散记》《西游记》《镜花缘》《猎人笔记》;七年级下册六本:《骆驼祥子》《红岩》《创业史》《海底两万里》《基地》《银河帝国》。面对如此大量的阅读书目,我校的“新教材先锋队”多次进行了教研商讨,就“怎样实施名著阅读教学”提出了一些方案措施。下面就谈谈具体的实施方案,总体看来效果不错。

一、改变观念,重视阅读

老师要改变自己和学生的观念,从思想上重视名著阅读。我们每个星期开设一堂阅读课,阅读课主要是让学生课上阅读重点名著、重点(难懂)篇目,如《朝花夕拾》主要是在阅读课上完成。因为鲁迅的语言通常比较隐晦,有些文章学生理解不了,如《狗·猫·鼠》《无常》《琐记》。读《狗·猫·鼠》时,引导学生分析“猫”的形象特征以及“我”仇猫的原因,从而理解文章内容。《白洋淀纪事》中的姊妹篇《白洋淀》和《芦花荡》也是放在阅读课上进行的,除了阅读内容,还有欣赏细致的描写。

二、师生共读,以读促读

要想让学生真正地阅读起来,不仅是布置学生课后阅读,老师自己也必须真正地阅读起来。如果只是布置学生阅读,而老师自己都不了解名著内容,怎么引导学生去阅读?怎么檢查学生是否真正地阅读?所以必须师生共读,老师以自己的阅读体会去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同时学生阅读,无形中也促使老师自己认真阅读。

比如在读《西游记》时,课上有时我会选择一些有趣生动的描写朗读给学生听,学生听了捧腹大笑,兴趣浓厚。读《红岩》时,我和学生一起朗读了《我的“自白书”》一章,体会成岗和许云峰的坚贞不屈的精神,尤其是成岗那慷慨激昂的“我的‘自白书”体现了革命者乐观的态度和不怕牺牲的精神。有时让学生讲自己的经典故事,如“大战黄袍怪”“大闹五庄观”“车迟国斗法”“三借芭蕉扇”等。

有时,我会就昨天的阅读内容提几个问题(昨天我自己看完设计好问题),如“大战红孩儿”(四十—四十二回):

1.红孩儿又名什么?谁和谁的儿子?住在哪里?2.红孩儿有何本领?3.故事写了孙悟空和红孩儿哪几次交战?4.最后孙悟空请来谁帮忙?红孩儿结局怎样?

通过多种方式促使学生认真阅读名著,激发阅读兴趣。

三、撰写笔记,巩固阅读

(一)内容概括

小说情节比较好概括,在阅读小说时,通常让学生概括故事内容——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比如《白洋淀纪事》《镜花缘》《西游记》《红岩》。在布置学生阅读时,不能机械地布置学生阅读多少章(回),而是布置一个完整的故事。比如《镜花缘》主要讲述秀才唐敖和林之洋、多九公三人出海游历各国及唐小山寻父的故事。布置学生概括时,要求学生写清楚他们路经哪个国家?见识哪些奇风异俗、奇人逸事?结识哪位德才兼备、美貌妙龄的女子?通常每篇读书笔记300字以内。

(二)设计问题

散文的文章内容通常比较散,不适合写内容概括。所以阅读散文时,老师提前阅读,并设计好问题,然后布置学生阅读相关篇目,并在笔记中回答问题。像《湘行散记》语言比较散,有些篇目学生读不懂,而问题设计,可以引导学生快速准确地抓住文章的“神”,化难为易。比如《桃源与沅州》问题设计:1.“千余年来,读书人”认为“桃花源”是什么样的地方?2.眼前的桃花源是什么样的地方?3.妓女的最终命运是怎样的?水手的最终命运是怎样的?对于两种人命运的描写,看似轻描淡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三)写读后感

写读后感主要是针对整本书,建立在学生读完整本书的情况下,撰写一篇读后感。比如《红岩》,在读完整本书后,布置学生写一篇读后感: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分析“小萝卜头”的形象特征。

四、利用假期,坚持阅读

充分利用好寒暑假,让学生养成坚持阅读的好习惯。今年寒假里,主要布置学生阅读《骆驼祥子》。每天布置学生阅读2—3章,写好读书笔记。读书笔记没有写常规的内容概括,我每天将设计好的问题发到班级微信群里,学生只要根据书本写出答案。如1、2章问题设计:1.祥子为什么要拉车?2.祥子最大的梦想是什么?3.祥子是如何实现这个梦想的?4.祥子为什么第一个客人不能是女的?5.有了车,祥子心情如何?6.导致祥子丢车的因素有哪些?7.第一辆车丢了,对祥子有哪些影响?

通过设计问题的方式,避免了学生瞎写、乱写的情况,带着问题去阅读,效果更好。其实名著阅读,不仅是为了应付一场场考试,在名著阅读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收获各种知识,还能培养良好阅读的习惯。

以上是我名著阅读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拙见,当然,新教材的探究之旅才刚刚启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师生共读部编版教材名著阅读
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活动化教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