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发
【摘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时代赋予青少年学生的任务。其中社会教化、自我修养、实践养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嵌入青少年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路径;把握好社会教化的落细落小落实;自我修养的勤学修德,内省慎独;实践养成的践履笃行,身体力行才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青少年的心,外化于青少年的行。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嵌入 青少年 路径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2-0155-02
中学生有其独特的特征,是富有朝气的一代,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对新知识充满渴望。但由于自身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的缺乏,对新事物的理解和掌握还需教育者的引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及时代精神的高度总结和概括,是十三亿人的最大“公约数”,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因此,如果没有正确科学的,符合青少年学生现实的嵌入途径,就很难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耳、入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生活,让人们在时间中感知它,领悟它。”这就是告诉我们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并期望广大青少年要在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上下好功夫,最终才能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一、社会教化路径:落细落小落实
习近平总书记告诫青少年要扣好人生的第一个扣子,才能在以后的人生中不会陷入“迷途”,这颗扣子就是先进价值观。但先进的思想和价值观不是天生就有的,其中少不了社会教化路径,即外在环境对青少年施加的教育力量影响。而外在力量要真正的能打动青少年,就要贴近青少年,就要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嵌入中学生日常生活,重在落细。古人云“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自上而下的国家文化战略,是宏大的叙事,因此,如果这种宏大的叙事没有落实到具体的细节上,就无法贴近我们的学生,解决不了学生的需求,要想在青少年学生中培育和践行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如公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之一,就必须在青少年的日常生活中体现出来,大到学生的入学、升学、助学,小到评奖、评优、惩罚、选举等方面要有具体体现。如班主任会根据本班情况制定班级行为规范的奖励惩罚制。要想让青少年学生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在身边,就必须把抽象的要求和原则,转变为具体的,可操作性的实际中去,才有利于让青少年学生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嵌入中学生日常生活,着眼于落小。“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我们要告诫青少年学生,如果未来要有所成就,就必须从身边的具体小事做起,从日常生活中做起。中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小事,在青少年学生眼里,却是影响中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大事”。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具体落实到中学生身上,就要落实到小事上。培育青少年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关键是要具体落实到小事上,否则24个字背得再熟练也没有什么意义。这就要我们在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解决学生面临的实际问题,如对家庭离异的孩子特别关注,培优扶差,要求學生注意学校卫生,文明礼貌等,这些看似生活中的小事,殊不知正是反映了一个学生的精神面貌。前人教导我们,勿以善小而不为,只有教育引导学生从自己身边的细微小事做起,才能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下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嵌入中学生日常生活,具体于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高悬的口号,因为光是口号满足不了青少年的真正需要。中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要落细,也要落小,而检验的最终目的,在于最后是否能落实。所谓落实,主要是能不能解决青少年的实际需求。要想落实,就要求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以解决学生切身的学习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着手点,如学生学习困难问题,青春期心理萌动问题,中学生恋爱问题,教育问题,目标不明确问题,亲朋关系处理问题等。只有我们确实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引导青少年学生树立起价值自信,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自我修养路径:勤学修德,自省慎独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不教”。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然少不了外在教育力量的影响,但青少年不是简单的“储蓄罐”,他们具有主体性,关键还在于自身的学习和修养,既自我修养路径。因此,青少年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要勤学修德,又要自省慎独。
勤学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嵌入中学生日常生活的知识根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知识是树立价值观的重要基础”。在信息化、网络化的今天,青少年大多热衷于“快阅读、浅阅读、片阅读”,心态浮躁,很难静下心来好好看书。知识是培育价值观的基础和载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想入青少年的耳、脑、心,前提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一定的了解,这就要求引导青少年摒弃浮躁的心理,静下心来勤学,才能充实青少年的头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修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嵌入中学生日常生活的品格基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指出“做人做事的第一位是品格修养”。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要着重培养青少年学生的良好品德,注重发挥榜样作用。如举行三好学生评比,文明班的评比,优秀标兵的评选,文明学生、文明家庭的评选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引导青少年学生树立良好的品德观,传承美德,修好个人“小德”,逐渐成就“大德”。
自省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嵌入中学生日常生活的内在条件。我国古代的教育非常重视内省、自省、反省。如孔子在《论语》中强调“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此外,孟子也要求要“反求诸己”。培养具有崇高道德的青少年理想人格,除了外在因素的影响,最主要的还是靠青少年自己内在反省。这就要求我们作为思想道德教育者,不单止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反省自身的不足。如在学生中树立榜样,激励青少年学生向榜样学习,“见贤思齐”;同时也恰当的运用反面典型,警示警戒青少年要反省自身的不足,“见不贤而内自省”。
慎独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嵌入中学生日常生活的外在表现。慎独是思想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也是衡量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的基础。衡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否入脑入心的标准决不是看背诵24个字的熟练程度,判断的标注只有一个,那就是我们的青少年是否在没人监督看管的条件下也能在生活中身体力行,也能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约束自己,即达到“慎独”的境界。如在学校生活中,学生能否自觉完成班级值日工作,同学有困难是否能主动热心帮助,学校活动是否热心参与等等,这些都是学生自动自觉,即“慎独”的表现。
三、实践养成路径:践履笃行,身体力行
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就十分看重学生的行,认为要听其言、观其行,才能培养健全的人格。他强调“始吾之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今吾之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强调在实践中践行、体验、磨练意志来培养具有良好道德的人。孔子始终把躬行放在首位,认为“力行近乎仁”;荀子甚至提出“知之不若行之”,他们都看到了“行”的重要性,都经常教育学生要多干实事,身体力行,从小事做起。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空中楼阁,它向人们描绘的美好国家、社会的理想蓝图,最终还是要归结到个人层面的笃行中;它看似宏观的叙述,其實是要求个人微观地落实。如果我们只是要求青少年抽象的学习理论,一味的灌输说服,而远离实践,远离青少年生活的实际,这样的教育效果可想而知。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嵌入青少年日常学习生活,要寓教于实践活动中,组织青少年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如志愿服务,看望孤寡老人,爱心捐款等公益活动,使学生不但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健全人格。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个时代命题,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赢得了青少年就赢得了未来。因此,扣好人生的第一个扣子,即价值观问题,至关重要。通过落细落小落实的社会教化路径;勤学修德,内省慎独的自我修养路径;践履笃行,身体力行的实践养成路径,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嵌入中学生的日常生活,最终才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参考文献:
[1]万美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发展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2]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