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战
(河南能源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焦煤公司中央医院麻醉科,河南 焦作 454000)
七氟醚作为一种新型的快速吸入麻醉剂,具有一定的肌松效果,常与瑞芬太尼复合用于无肌松药条件下的气管插管。为缩短麻醉诱导时间,抑制气管插管反应,需多增加瑞芬太尼的用量,但瑞芬太尼具有μ型阿片受体类药物的典型不良反应,容易出现呼吸抑制、低血压、心动过缓等情况[1]。经临床研究证实,利多卡因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兴奋和抑制双重作用,能够减少气管插管时的不良反应[2]。本研究分析在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无肌松药条件下气管插管麻醉中,应用利多卡因对气管插管效果的影响,结果报道如下: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拟行气管插管麻醉的患者99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三组,各33例。A组男18例,女15例,年龄18~70岁,平均年龄(42.5±5.0)岁,美国麻醉师协会ASA分级I级20例,Ⅱ级13例;B组男17例,女16例,年龄19~70岁,平均年龄(42.0±5.0)岁,ASA分级I级18例,Ⅱ级15例;C组男19例,女14例,年龄18~69岁,平均年龄(42.0±5.5)岁,ASA分级I级19,Ⅱ级14例。三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年龄在18~70岁且为择期手术;受试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伴有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哮喘者;对研究使用药物过敏者。
三组均在麻醉前30 min肌注阿托品0.5 mg,以0.8 %七氟醚与纯氧行麻醉诱导,氧流量为6 L/min,在七氟醚吸入2 min时,A组静脉注射利多卡因1 mg/kg和瑞芬太尼1 μg/kg,B组静脉注射瑞芬太尼1 μg/kg,C组静脉注射瑞芬太尼2 μg/kg,瑞芬太尼持续注射60 s,之后行气管插管,气管插管条件差者可静注苯磺顺阿曲库胺0.15 mg/kg,完成后插管,麻醉诱导过程中以麻黄碱纠正低血压[平均动脉压(MAP)<基础值的30 %],阿托品纠正心动过缓[心率(HR)<50次/min]。
观察并评价三组插管条件满意情况,并比较在不同时间(麻醉诱导前、气管插管前即刻和插管后)三组的HR和MAP指标变化情况。气管插管条件从喉镜置入、咳嗽反射、声带活动及体位反应等方面评价,按照好(无)、一般(轻微)、困难(中等)分为满意、尚可、差三个等级,比较三组的满意率[3]。
A组咳嗽反射满意率高于B、C组,且C组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在喉镜置入、声带活动和肢体反应三个方面的满意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麻醉诱导前三组HR、MAP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前即刻及插管后三组HR、MAP指标较麻醉诱导前均降低,且C组低于A、B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三组插管条件满意率比较
表2 三组不同时刻HR与MAP比较
七氟醚常被用于诱导气管插管麻醉,吸入后可以从呼吸道原型排出,具有代谢快、苏醒迅速的特点,麻醉诱导期间可加快加深呼吸,促进患者恢复自主呼吸,对呼吸循环的影响小[4-5]。单纯应用七氟醚时,为获得良好的气管插管条件,需延长吸入时间,但该药物本身具有一定的肌松作用,并可加强肌松药的作用,反而不利于插管。为了缩短吸入时间,临床将七氟醚与瑞芬太尼复合应用,若瑞芬太尼剂量较少则无法有效的抑制气管插管反应,若剂量较大则会抑制循环功能,因此如何在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无肌松药条件下获得良好的气管插管效果,而又减少对循环功能的抑制成为了临床关注的重点[6-7]。
临床报道显示,在无肌松药物条件下的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气管插管麻醉中[8],应用利多卡因能够抑制气管插时引起的咳嗽反射,提供良好的气管插管条件,并减少瑞芬太尼的剂量,从而减少对循环功能的影响。本研究结果显示,A组的咳嗽反射满意率均高于其他两组,且C组的咳嗽反射满意率高于B组,证明应用利多卡因可抑制咳嗽反射,提高气管插管条件。另外不同时刻三组HR与MAP比较显示,麻醉诱导前三组HR与MAP无明显差异,插管前即刻、插管后三组HR、MAP指标较麻醉诱导前均降低,且C组显著低于A、B两组,而A组与B组无明显差异,说明应用利多卡因可减少瑞芬太尼的用量,从而降低对循环功能的影响。分析原因为利多卡因作为酰胺类的局麻药物,具有一定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可增强麻醉效果,为气管插管提供良好的条件,从而避免因使用大剂量的瑞芬太尼对循环功能造成影响[9]。并且利多卡因可增加心肌细胞对K+的通透性,抑制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从而抑制心脏的自律性,抑制心肌的传导作用,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10]。
综上所述,在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无肌松药条件下的气管插管麻醉中应用利多卡因,可为气管插管提供良好的条件,并可减少瑞芬太尼的用量,维持循环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