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胥苗苗
2018年9月29日, 随着马士基航运公司15000TEU集装箱船“MAERSK HONG KONG”轮入级中国船级社(CCS);10月29日,达飞轮船旗下的11400TEU集装箱船“CMA CGM LEO”转入CCS单一船级;11月1日,希腊TMS公司21万吨散货船“BACON”轮转为中国船级社(CCS)单一船级……标志着CCS国际航行入级船队再次喜迎新成员。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快速发展,CCS不仅实现了国际航行船舶入级吨位破亿吨,同时还实现了各类运输船舶和高新技术船舶的全面涵盖,经CCS检验的船舶和认证的船舶经受住了全球信誉度最高的三大港口国组织的严格检查,并长期保持在巴黎备忘录、东京备忘录、美国海岸警备队每年发布的最佳表现船级社清单之中,越来越多的国际知名船东船队纷纷加入CCS级……无疑,这一辉煌成绩的背后体现出的是CCS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的全面提升,以及业界对CCS品牌的高度认可。
对于船级社而言,船队规模始终是一项衡量其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标志。“亿吨船级社”的背后,不仅意味着中国船级社客户影响力和综合实力跨上了一个新台阶,更为中国船级社实现建设国际一流船级社的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遥想上个世纪60年代,一件震惊世界的历史事件催生了中国船级社船检业务的开启。1959年下半年,印尼发生疯狂迫害旅居该国的数百万华侨事件,中国政府决定用自己的远洋船接运难侨。1960年,中国政府从国外购进第一艘远洋船改名“光华”轮并交由中国船检局检验。临危受命,检验“光华”轮也成为中国船检事业发展历史上浓重的一笔,中国船级社正式踏上了船舶检验的新征程。
1986年,CCS入级船舶总吨位突破1000万总吨大关。中国的改革开放为船检事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大好时机。70年代末,中国船检局与英国劳氏船级社(LR)联合对香港船王包玉新、包玉刚兄弟在大连船厂建造的6艘“长城”号系列船舶进行建造检验,大大提升了中国船检局的实力。随后,船检体系的建设和健全、国际业务的开展都助推了船舶入级业务的发展。从1981年起,中国船检局完成对船舶检验业务的直接领导管理。次年,依据交通部决定开始独立建制,完善自成体系建设。由此,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发展,迅速健全船检体系,努力开拓国际业务,服务领域由水运交通向海洋工程及陆上工业领域延伸。从1982年到1986年5年间,在全国沿江沿海各大港口陆续建立分支机构,组建海船、河船规范研究所,引进计算机技术,筹备设立海外办事机构,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一系列举措使CCS的船队入级业务发展驶入了快车道。
“十五”期间,中国船级社入级吨位一举突破2000万总吨,年均增长160万总吨,“VCBP”计划功不可没。1999年,CCS正式启动了“VCBP”计划。通过“VCBP”计划的实施,CCS为自己培养了相当数量的规范、审图、科研和验船师等方面的优秀人才,其中很多年轻人通过“VCBP”项目的洗礼,开阔了眼界,并掌握了现场检验和项目管理技术以及先进的设计规范。尤其在散货船方面,技术积累更加雄厚,为日后冲破造船强国的技术壁垒夯实了基础。从日后CCS发展进程来看,“VCBP”计划可称得上是CCS的一把步入世界一流船级社的启门之匙。同时,针对PSC滞留率,中国船级社打响了一场“脱黑入白”的战争。2001年实现了“脱黑入白”,连续成为IACS中最好的船级社之一。再加上,从2001年开始,CCS的发展理念发生了深刻转变。为了适应自身发展和国家造船、航运、保险业发展的需要,中国船级社引入了“风险管理”的理念,将“风险管理”作为船级社的业务发展核心。在明确船级社的技术权威性、服务公正性、业务国际性和社会公益性等4个特性的基础上,确定了“安全、质量、改革、发展”的八字基本方针,提出了海事安全链和“三步走”发展战略,以及开始布局工业服务领域。2002年~2004年,体制、机制、文化、思想观念等几个方面存在的不适应问题都开始按照国际型船级社的要求运转。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腾飞,中国船级社的发展开始加速,渐渐呈现出了井喷之势。
“十一五”期间,中国船级社入级船舶、国内船舶、海洋工程、工业服务四大业务主线全面提速,检验船舶总规模成功突破6000万总吨,迎来实力与业务规模的大爆发。在这个时期,CCS参与研究的众多船型也获得了市场的高度认可,像CCS参与的“18万吨散货船”项目成就了民族品牌。它是由我国自行设计、并采用CCS自主研发的COMPASS-CSR软件建造,在当时46艘18万吨散货船订单中,有32艘船舶入级CCS。此项目的成功,成为我国造船、航运、船检、金融等行业精诚合作、实现共赢、共同推进民族工业发展的经典案例。为CCS成为“散货船领先的船级社”奠定了基础。再加上CCS于2005年针对国内船舶推出的CSAD业务,为国内船舶入级业务向纵深拓展提供了宽广的平台。
2016年,随着“远真海”号超大型矿砂船入级中国船级社(CCS)检验船队,中国船级社的检验船队突破了亿吨大关,而这距离2012年中国船级社吹响向亿吨船级社进军的号角仅过了4年时间。进入2018年,像20000TEU大型集装箱船、40万吨超大型矿砂船等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的密集交付,更是让业界见证了CCS快速增长的综合实力。
技术能力和服务水平的全面提升为CCS赢得了口碑,也带来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新增入级船舶吨位和手持订单数量大幅增加,不仅如此,船型也逐步实现了全覆盖。
船型的全覆盖,同样来之不易。我们暂且抛开时间更久远的改革开放初期不谈,就以1999年为例,当时国内船舶工业刚刚复苏,无论是船舶建造还是船舶检验能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差距都很显著。那时,CCS建造检验的最大油轮仅为6.5万吨级,协助其它船级社合作检验过的最大油轮也不过10万吨级。因此,当伊朗船东的几艘VLCC订单抛向中国造船业时,无论是船厂还是船级社,都有一种茫然的感觉。毕竟,30万吨油轮是我们从未见过的大船,甚至是从未想过的,这种冲击让我们一线验船师不知所措,甚至连去哪里查资料、做哪些方面的准备都无从着手。就在大家找不到方向的时候,CCS确立了“VCBP”项目的全面运行,这一决策坚定了CCS攻克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的决心。
自2004年起,CCS开始加速完善规范,同时积极参与国际游戏规则的制定。在2005年6月,CCS参与倡导的IACS《散货船和油船共同规范》,在法国巴黎举行的IACS成员首席执行官CEO会议上达成一致推进协议。这标志着我国从被动接受国际规则,转向为积极参与制定国际游戏规则,这种质的转变令中国造船界倍感骄傲。可以说,“VCBP”计划是CCS加速向国际一流船级社迈进的重要一步。在那之后,CCS通过项目运营开阔了视野,增强了自信心,对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的检验越发得心应手。后期在接触CSR船舶规范研发、LNG船的建造检验、海洋平台检验等高新技术检验项目时,CCS验船师都充满了自信。这种心理层面的质变甚至比技术上的进步更加宝贵。
从2006年开始,中国船级社紧紧抓住IACS油轮和散货船共同结构规范统一实施的时机,推动中国船舶工业适应国际新标准,并将其转化为生产力和竞争力,并在中国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在优选型散货船项目(OBC)基础上,与船东、船厂和设计单位共同开发的众多船型,成为中国自主创新品牌的经典力作;中国船级社的规范标准实现了对大型化、高技术化、高附加值船型的全覆盖,在30万吨VLCC/VLOC、18万吨散货船、8530TEU集装箱船以及LNG船、LPG船、大型汽车运输船、高速客滚船等船型上都得到了成功应用。
自2007年中海油运“新安洋”轮成为第一艘单一船级的新建VLCC至今,CCS已经拥有中远海运、招商集团、海外船东等108艘总计3320万载重吨的VLCC检验规模,约占世界同型船队的15%。同时,VLCC手持订单达16艘,约占全球VLCC订单总量的16%。这些表明中国船级社油轮建造的规范水平和检验技术能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在大型散矿船业务方面,2005年“河北创新”轮由大型油轮成功改装为大型矿砂船,这是世界船舶改装史上的首创之举。2011年起,CCS为招商集团、工银租赁、山东海运等公司的一批40万 吨VLOC、32.5万 吨VLOC以及25万吨VLOC提供技术服务,其中25万吨VLOC“山东政通”以其卓越经济性能,领先的排放与效益比等安全环保指标入选世界精品船50佳。这一系列业绩成就了中国船级社散矿船检验技术的世界领先地位。
在集装箱船业务领域,始终紧跟大型集装箱船的技术发展。目前,CCS正在为9400箱、13500箱、15000箱的运营和建造实施独立的技术服务,参与并独立开展着19000箱、20000箱、21000箱超大型集装箱船建造检验服务。当前10000箱及以上的大型集装箱船手持订单已达16艘。马士基已将多艘8000箱以上的超大型集装箱船转为CCS单一船级。
此外,中国船级社在LNG运输船、VLGC、极地科考船、海警船、半潜船、大型深潜器以及江海直达船等高新船型、特殊船型领域也分别取得了突破和可喜成绩。随着豪华邮轮“中华泰山”加盟CCS船队,中国船级社检验服务实现了船型全覆盖,其中包括30万吨VLCC、40万吨VLOC、21000TEU集装箱船、17.4万立方LNG以及豪华邮轮等。在服务国防建设方面,在海警船入级规范、军船规范、民船改军船项目的研究等若干领域建立了对军船检验的技术支持能力,对武警718舰、边防巡逻艇进行检验,有力地支持了中国军品的出口;向我国海军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护航舰队签发入级证书、吨位证书、载重线证书和防污染证书,并通过CCS国外网点,在海外提供现场检验服务,为我国海军历史性远洋航行提供了技术支持保障。
在技术实力的支撑下,CCS正在一步步实现为我国船舶工业服务的理想,同时也在一步步引领我国船舶工业界走向世界顶尖行列,这是我国船舶工业发展的需求,也是CCS的信念。
伴随CCS入级船队规模的快速增长,船队结构也在发生着巨大变化,知名国际船东纷至沓来,非五星旗船舶占比超过60%。
要想成为国际一流船级社,入级船队的规模、船龄、船舶质量以及港口国检查滞留率,都是关键要素。1999年由于当时中国旗船舶船龄老化,1997年、1998年港口国检查滞留率不断升高,高滞留直接影响到整个中国旗船队和CCS级船舶在港口国检查方面受到歧视性待遇。CCS与船公司几经努力,实现了“脱黑入白”,并连续成为IACS中最好的船级社之一,在以检查严格著称的美国海岸警备队(USCG)的检查中连续实现零滞留率的奇迹,且有41艘CCS级船舶获得USCG签发的“21世纪质量船”证书。2009年以来,中国旗船舶在巴黎备忘录、东京备忘录也都保持了较好水平,CCS也因此成为了这一系列记录最好的船级社之一,维护了CCS级船队的国际形象,为祖国争得了荣誉。
CCS级船队在美国海岸警卫队、巴黎备忘录、东京备忘录等港口国检查中的良好表现,以及CCS在国际海事界地位的提升,极大扩大了CCS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航运巨头加入CCS级船队。海外知名船东如马士基航运、地中海航运、法国达飞、美国詹纳、希腊马尔马拉斯以及德国、塞浦路斯、菲律宾和韩国、印尼、保加利亚船东纷纷选择加入CCS船级。2017年底,非中国旗入级船舶吨位占比达到61%。同时,CCS也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国家或地区的政府授权,为悬挂这些国家或地区旗帜的船舶代行法定检验。进入“十二五”后,CCS的服务区域和客户国际化船旗国认可度进一步提升,共接受35个国家或地区的政府授权。
随着海外客户群的不断壮大,为进一步满足船东和船用产品客户的检验需求,保证检验的可达性和及时性,以及加大海外市场拓展工作力度,自主扎根服务海外市场成为CCS国际化征程的重要一步。同时,海外网点的加速建设也为CCS船队入级提供了基础。截止目前,CCS已在全球主要沿海、沿江城市设有114个分支机构,形成了遍布亚洲、欧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的全球服务网络,每周7天,每天24小时,为客户提供服务,已基本满足全球客户的检验服务需求。接下来,CCS还将在北亚中心筹建日本福冈和韩国蔚山或丽水等检验网点;欧洲中心筹建俄罗斯、瑞典斯德哥尔摩、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乌克兰、东欧地区(如波兰或捷克)、东非或西非地区等检验网点,进一步完善海外服务网点。
随着CCS船队国际化实现快速发展的同时,船龄也呈现出了年轻化趋势。2007年,入级船舶总吨位达到2564万总吨,平均船龄14.6年。2009年,国际航行入级船舶总吨位达到3445.8万总吨,平均船龄12.7年。2018年10月,CCS国际航行入级船舶总吨位突破亿吨,平均船龄降到9.25年,成为国际船级社协会成员中船龄最小的船级社,表现出了强劲的发展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