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与生活的距离
——浅析丰子恺的漫画作品

2018-12-15 05:54崔广生阳泉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山西阳泉045200
名作欣赏 2018年35期
关键词:阿Q丰子恺诗意

⊙崔广生[阳泉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山西 阳泉 045200]

丰子恺(1898—1975),原名丰润,又名丰仁,是我国著名的画家、散文家和美术家,他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大师。丰子恺的漫画创作,可以说享誉海内外,几十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丰子恺的绘画、文字在几十年的沧桑变幻中始终保持着一贯的风格:闲适恬静,充满趣味,诗意流淌。丰子恺先生作画通常寥寥几笔,就能勾画出一个完整的、深刻的意境,其作品《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中,一盏茶杯、一卷帘栊,便把人们带入一种恬淡的意境之中。

丰子恺常常从生活中提取那些有价值的、有意义的内容,再运用到文字和绘画中去,充实人们的生活,给人们带来深刻的感受。他的漫画作品,不是生搬硬套地再现生活,或者单一地重复日复一日的生活,而是有取舍地提炼生活中的精华与价值。他的作品内涵深刻、耐人寻味,又富有生命诗意、古典的意境、童真的趣味,使他的画作获得了独立的艺术生命,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

一、赤子之心的精神特质

丰子恺向来憧憬于儿童生活。丰子恺曾说:在由描绘读古诗句的感受这一阶段到向描绘儿童相转变时,他初尝世味,看见了社会上成人的虚伪骄矜,觉得儿童才是天真烂漫、人格完整而真正的“人”。他“于是变成了儿童崇拜者,在随笔中、漫画中,处处赞扬儿童”。直到人生的末期,他那儿童般欢欣的信念依然存在,他认为儿童看事物的眼光是非功利的,是“绝缘”的。

丰子恺在1926年作了的一组名为《瞻瞻底梦》的画作,分为四个夜晚,作家用梦的形式描写了儿童眼中的现实世界,漫画构图奇特,用墨笔勾勒出一个大大的心形,在心形内布置一些儿童想象中的景物,如陈列室、花园。作者在心形之下的题词,完全是儿童的口吻与想象他们的话语,读起来就像是一首首优美的白话小诗。

而在丰子恺自己作文兼绘图的绘画小说《赤心国》,更是他“赤子之心”的最直接的体现。在《赤心国》中有一个军官,他很勇敢,很勤劳,很正直,爱好和平。一天他为了躲避空袭,进入一个山洞。一枚炸弹落在山洞上面封死了入口,军官摸索向前爬出这“无底洞”。他挤出洞口到了一个国家——赤心国。人们穿着用植物编成的衣服。军官见这些“野人”并不野蛮,个个都很和善,便比画出想吃东西的样子。两个野人拿来两碗煮熟的马铃薯,一甜一咸,滋味好极了!他心中非常高兴这些野人比自己号称“文明”国度里的人更和气,更有礼貌。野人们天天工作、吃马铃薯、唱歌跳舞。他歌声愉快和平,跳舞活泼自然。他们的首领和产生不是由选举或推举,而是以胸脯的高低为标准。首领的胸脯比平民高得多,而平民的胸脯也比“赤心国”外的人高许多。他们的心脏不是隐藏在胸脯里而是露在外面,坦白地给大家看见。胸脯最高、赤心最大的,对别人的事感觉最灵敏。譬如他们五百人中,有一人没有衣裳而挨了冷,首领最先感觉到冷,然后才是百姓感觉到冷。一人挨了饿,其余四百九十九人都会觉得饿;一定要那个挨了饿的人吃饱了大家才舒服。大家互相体恤、互相关心。后来军官回到家乡,热心宣讲他的奇遇。

丰子恺强调用孩子似的直接的感受力去表现生活。“赤心国”是丰子恺先生理想中与心灵中的净土。在叙述者即作者看来,赤心国不是乌托邦,是可以实现的。可以说他是被赤心国同化了的人,“我虽然没有赤心,但我要竭力模仿他们去做”。

二 、写意非写实的创作手法

丰子恺先生漫画的最大特点,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注重“笔情墨趣”。他的漫画作品倾向于抒情性,类似于古典诗。丰子恺作画用软笔,他的漫画不着重叙述故事,而是擅长抓住那精彩的被定格的一瞬间。寥寥几笔构造成一件容诗情画意哲理于一体的艺术品。

例如 《病车》这幅作品。名字本身就是拟人化的,车坏了却称之为“病车”。画面中这辆病车的前面有三个人在拉,而后面有两个人在推。本该方便人们出行的现代交通工具反而成了人的累赘,给人带去了不便。这场景让人哭笑不得,可爱的画幅显示出异化的主题。

再如《不知道有劳动节的劳动者》中,一位农民赶着一头牛在耕地。“不知道有劳动节的劳动者”是老农也是老牛。丰子恺不但对人,对动物植物的生命也是热爱与悲悯的。从作者的“童心视角”来看,宇宙间“万物有灵”。车子会生病,柑子会哭泣。

艺术与现实相比,永远是理想化了的,融入了作者主观的知、情、意。即使是现实主义的作品,也往往包含着作者的理想主义因素。丰子恺先生有一组描绘形形色色行业人士梦想的漫画:投稿者的梦想是有三头六臂,以便多写些稿子。而黄包车夫希望像马一样身生四足,可以落地生风。

现代主义艺术品中经常出现的“丑”“怪”“不和谐”,不是丰子恺漫画的主流。他也会描写社会中丑恶苦痛的一面,但是画家作这类漫画的时间短而作品少。画家那颗赤子之心不能承受过多的悲苦,所以他的作品风格是古典的、和谐的。

最能代表丰子恺绘画生命诗意的是他的《护生画集》,《护生画集》中的《生机》,画的是从一堵破墙的砖缝中努力钻出一株小小的芽草,破墙代表着强大、残破、艰难险阻以及重重的挤压。而小草是那样的卑微、柔弱,它们在墙的缝隙中拼尽了全力地生长。墙的强大与压迫,正突显了弱小者不屈的力量。绘画中墙是由焦墨粗笔直线勾勒,而小草的线条则是细弱至极,这一粗一细的对比更显小草的顽强不屈。作者想要表达的正是这样一种信念:生命在于悲苦中的坚守,在于一种自足,在于一种萌发。

生机

三、诗意化的叙事方式

鲁迅先生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将近三万字,最初以连载的形式刊登于幽默专栏中。丰子恺的《漫画阿Q正传》一气呵成,由五十三幅画和“阿Q遗像”构成。《漫画阿Q正传》与小说《阿Q正传》比较起来具有迅捷化、通俗化、视觉化的特点。把一篇中篇小说翻译改编成一幅幅画,简化了读者的阅览过程,舒缓了读者阅读时心情心态的沉重压抑,可谓老少咸宜,扩大了接受者的范围。读完鲁迅先生的小说,我们虽然可以想象出阿Q的形象面貌,但终嫌模糊。丰子恺先生却清楚地绘出了“阿Q遗像”:头上的疮疤、稀少的头发、悲苦愚钝的眼、下垂的眉、难看的鼻子和厚唇;再加上衣服上的补丁、腰间的烟袋,把一个“病态社会中不幸的人”活画出来,阿Q丑得近于滑稽,给我们的视觉带来很强的冲击力。漫画的第二十四幅中,画家用一个“n”逼真地画出了阿Q和小D打架时势均力敌:“两只手拨着两颗头,都弯了腰,在钱家粉墙上映出一个蓝色的虹形,至于半点钟之久。”

《漫画阿Q正传》中的 “漫画”就是“以写意法来画”的意思,意思是画家随意遣兴之作。丰子恺以笔意写出形似,而由形似至乎神似,从而做到了中国古典绘画技法中 “气韵生动”一条。他把阿Q的形象刻画得深入骨髓,连续的、叙事化的画面又将小说的人物和故事情节形象化、叙述化,富有故事、充满了情感,而这故事、这情感又脱胎于生活中最本质、最深刻、最真切的内容,在绘画叙事中写满了诗意。它既符合人之常情,又让画作充满了感染力。

丰子恺的漫画让我们从精神上超越了有限的生命的围墙,把视野转入了另一个关于美的精神世界。他既从正面书写社会光明面,又从反面描写社会中丑恶苦痛的一面。不仅让人们日益紧张的灵魂得到片刻的放松,还帮助人们寻找到生命的精神支柱以及心灵的归属。

猜你喜欢
阿Q丰子恺诗意
诗意地栖居
大地上的诗意栖居
邂逅周庄,诗意盎然
丰子恺漫画里的童年
丰子恺漫画里的童年
冬日浪漫
阿Q和老A
丰子恺的“人”和“文”
“阿Q断子绝孙”考
丰子恺漫画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