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有温度的纸质图书
——以《纸本的青云谱》为例

2018-12-15 05:54江西人民出版社南昌330006
名作欣赏 2018年35期
关键词:八大山人纸本书稿

⊙章 雷[江西人民出版社, 南昌 330006 ]

我们为什么阅读?

这个问题好回答吗?当然,理由似乎谁都可以说出——“读书可以学知识,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不过,阅读就是看书吗?答案放到当代,好像就不是那么理直气壮了。

如今,年轻人对以手机、平板电脑、kindle为代表的电子阅读的兴趣远大于纸质图书。的确如此,如果单从阅读角度来比较,电子阅读有着传统纸质图书无法比拟的方便快捷,而且在以AI技术为代表的前沿科技不断涌现的时代,数字出版带来的变革必然会对以纸质书为核心的传统图书出版产生深远影响。面对汹涌的数字化浪潮的巨大冲击,传统纸质图书该如何应对?

面对这样的问题,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回答,作为一名编辑和设计师,我认为——做好书稿的编辑设计,强化纸质图书的审美功能,做有温度的纸质图书,是传统纸质图书的必然选择。

有别于依托屏幕的电子阅读单一功能属性,传统纸质图书是文字图片信息的立体载体,它像是一座由封面、扉页、环衬、内页等组合而成的建筑,真切的质感和实在的空间存在带给读者更为广阔、多元的阅读体验。而编辑设计和装帧设计的创新对实现纸质书崭新的功能价值以及多样化的物质形态都有重要的意义,它可以让纸质图书在传递信息的手段上更富有生机活力, 以不同的途径诠释着书中的内容。传统图书在电子阅读形式的冲击下能够生存发展的基础,正是传统图书有别于电子阅读的这种复杂的体验功能,它是个具有温度和感情的信息载体,人们翻阅纸质图书的过程是一个独特的审美体验,这种个性的情感体验是电子阅读无法代替的。

书籍装帧设计艺术随着书籍的诞生而产生,并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进步,它具有审美的、功能的、工艺的多元本质。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审美意识在不断提高,人们不仅注重书籍的实用功能,而且越来越注重它的审美价值。现代的书籍设计已不仅是封面和版式的设计,而是信息梳理、材料工艺等环节相互映衬,相互关联,体现出一种书籍的整体美。

杉浦康平先生曾提出关于书籍设计的“五感”理论,书籍的表达需要五感,即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如果说电子阅读在听觉、嗅觉、味觉上在未来都能依托科技手段得以提升,那么自然的材质感和设计者赋予纸张所承载信息的表情,则是纸质书区别于电子书最大的不同之处。视觉和触觉,纸质图书在视觉中丰富的物化表现形式和触感给人带来一系列不同体验,或绵柔或硬挺,或细腻或粗粝,翻阅触摸时产生的细腻体验可以与图书内容相辅相成。纸质图书很大的魅力在于丰富的体验感,是一种独特的互动式的阅读,充满着温度,这是纸质图书存在重要因素。

如何做一本有温度的纸质图书?我认为,一是信息梳理的编辑设计要准确有效地传达文稿内容,并以优美而适宜的形式,形成更高的表现力,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二是物化形态上要具有高度的审美功能,满足读者的审美体验。

前不久,我编辑设计了一本图书,有一些体会与大家分享。

这本书的书名很有腔调,叫《纸本的青云谱》, 是由著名作家邓涛先生创作的关于南昌青云谱人文地理的散文集。书稿在清淡如茶的文字间、阔远的历史掌故和丰沛的人文意蕴中,流露出作者举重若轻的优雅。青云谱在南昌之南,山水庭院间浓缩了两千多年的豫章文化,从汉晋的灌婴、许逊,到清代的八大山人和现代的张恨水等,这里留下了众多历史文化名人的活动足迹。作者以充沛的感情和诗意的文笔,梳理了他们与南昌、与青云谱的渊源,还原了时代大潮中名人们的心路历程,展现了一幅浓墨重彩的南昌人文地理图景。我尤其喜欢书中的一句话:“进入纸本,犹同推开一扇柴门,有些鲁莽地跌撞到青云谱不同的时空。”这句话仿佛为本书的设计风格定下了基调,那就是要做一本有温度的纸本书,并且要突出中国古典韵味,所以不管是文本编辑设计、图片选择及编排、封面设计语言、书籍装订形式,还是内文版式的设计、材料工艺的选用等都要围绕着这一点来做文章。

刚拿到书稿,细细品阅,发现这的确是一部令人着迷的书稿,文字诗意优雅,仿佛无限的美和秘密在里面燃烧着、舒卷着。不过,如何能更准确有效地传达文稿内容,赋予书籍更多有益的信息,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这些方面还需要靠编辑手段来实现。文稿体例结构非常简单,共有十四篇文章,文章名下面只有一级小标题,按照中国传统的甲乙丙丁等排列。如果就这样设计版面,那也能做出一本合格的散文集,但是,能否再优化一些呢?这就需要编辑进行二度加工了。文稿里出现的时空人物器物等线索非常多,如何让读者在阅读时能够了解到文章中隐藏的更多信息,这是编辑过程需要做的工作。这就可以借鉴电子书的部分优点,电子书有个突出的优点,就是检索方便,可以提供超链接,易于获得附加信息。我把文章细细研读了几遍,把文中包含的有延展价值的线索一一标注出来,再分门别类做整理,哪些是需要图片做说明的,哪些人物事件器物等需要链接相关背景资料的。剩下来的工作就是按图索骥来一一解决,光图片拍摄就持续了一个多月,历史资料图片就在图书馆和资源库里找,文本链接信息也是如此,幸亏有了网络,才能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在浩如烟海的资料堆里整理出近百条链接文本,这些二度加工的内容极大地丰富了书稿的信息量,使得书稿更加立体丰满,而且使得第二阶段的书籍设计编排更加富有层次。

新鲜健康的食材备齐,接下来就是如何使这道菜营养美味、活色生香了。书籍物化形态上要具有高度的审美功能,满足读者的审美体验,这是纸本图书能够存在的基础。

作为美术编辑和设计师,要充分运用自身专业的优势,用恰当的视觉语言来传达书稿内容,达到图书形神合一。前面说过,本书的设计要突出中国古典韵味,所以在书籍的形态上我决定选择护封式裸脊线装,这样装订的好处在于,书页贴合,书身轻巧柔软,页面可以完全摊开,图片文字排版毫无障碍,而且极具中国传统书籍的神韵。腰封的处理,颇费了一番工夫,原来打算做全包的护封,后来实在舍不得把优雅的线装书脊全隐藏起来,就设计了一个折中的方案,超大的腰封双面印刷,不规则折叠,仿佛裸脊书的护封,正面也是基于整体设计下的细节表现,比如泛黄的纸本处理、古典气息的字体选择、代表青云谱文化意趣的八大山人的残荷、小鱼,以及故意露出的背面水墨痕迹。腰封背面用的是《墨荷图》,因为八大山人是青云谱的符号,《墨荷图》也是八大山人的代表作之一。而读者把腰封打开,翻转,也就看到了一幅八大山人的作品,腰封的纸边也没有浪费,做成了印有八大山人作品的小书签,夹在每本书内,这也算是本书带给读者的一点小小的礼物吧。封面设计非常简洁,深灰色麻烙纸与内文前后对裱,不着一墨,只是在右下角压了一个若有若无的书名。内文版式不机械摹古,而是运用现代表现手法体现古典神韵。版心设置借鉴传统线装书的优点,天头长地脚短,两边切口也留白较多,使得读者看书时视觉容易集中,同时行距基本达到1:1,字号虽不大,但是疏朗有序,阅读起来很舒服。本书内文用100克象牙白东方书纸,为了模拟纸本旧书的色泽,版心上沿到书籍下沿铺了一块浅卡其色,这样一来又使得版心底色的明度降低了,文字图片等要素更为凸显。为了增加水墨趣味,同时与全书的设计风格统一,书籍切口处还各设计了一张八大山人的作品局部。

通过编辑设计《纸本的青云谱》的过程,我觉得,不管是美术编辑还是文字编辑,都应该为了一个根本目的服务——如何准确有效地传达文稿内容,并以优美适宜的形式,形成更高的表现力,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使每一本纸本书都拥有优雅的灵魂和生命的温度。

只要在充分理解书的内涵、主旨的基础之上进行整体的装帧设计后, 纸质书图才能产生形神兼备的艺术面貌, 用它特有的形式语言带给读者回味良久的阅读享受。

我觉得未来能够留存的每一本纸本书都应该是一件艺术品,一卷在手,温暖在心,它散发出来的墨香、妥帖的编排设计、优雅的封面设计、精良的装帧设计等,带给人丰富的审美愉悦,充满着温度。读书如品茗,越品滋味越浓。夜阑人静,手捧一本好书,桌上一杯香茶,慢慢研读,细细品茗,在淡淡书香中与书中先贤或圣哲倾心交谈的温馨,这是电子阅读所无法给予的。

猜你喜欢
八大山人纸本书稿
张睿作品
韩景燕作品集
顾炎武谢鼠
顾炎武谢鼠
《岩高千尺虎》
数学说理,怎么说
图说书法(179)
高冷人设的八大山人作品价值连城
八大山人:我很惨,但我有胜算
陈芳桂艺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