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张培基及其散文翻译风格

2018-12-14 09:31韩春燕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30期
关键词:文学翻译

韩春燕

摘 要 本文首先对张培基先生的生平和翻译方面的贡献做了简要介绍,然后主要结合其在《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中翻译的散文实例,简要评析了张培基先生对于散文翻译的独到见解,从炼词、增译、删译、修辞、长短句、目的原则探讨了分析了张先生的译文。

关键词 张培基 文学翻译 翻译风格 散文翻译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张培基先生系福建福州人,出生于1921年。张先生1945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英国文学系,1946年赴日本东京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任英语翻译,随后留学美国,就读于美国印地安那大学英国文学系研究院。张培基先生在译坛孜孜不倦地耕耘了50年,他的译著和专著在学术界有着广泛的影响,被国内外图书馆收藏。总之,张培基先生为中国翻译学的发展以及中外文化的交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张译散文风格初探

张先生在力求选词得当,把语篇神韵摆在第一位,追求既能完美地表达原文信息、原文功能、又能译出原文的风格与韵味(刘士聪,2002),通过对张培基的《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的研读,作者发现中国人写文章喜欢用排比结构或平行结构来达到某种修辞效果,但是在英语中这种结构出现的频率却不那么高。所以翻译时并不是所有的排比或平行结构都要“对等”地译过去,否则有时译文会显得邋遢又罗嗦,也不能传达原文的深层意思(许钧,2002)。张培基先生从英语使用者的思维习惯入手,采用凝练的语言和适当的形式来表达原文。忠实、凝练可以说是张译的一个特点。

1.1炼词

例1:原文:我们几姊弟和几个小丫头都很喜欢 -- 买种的买种,动土的动土,灌园的灌园;过不了几个月,居然收获了!(许地山《落花生》)

译文: That exhilarated us children and our servant girls as well, and we soon started buying seeds, ploughing the land and watering the plants. We gathered in a good harvest just after a couple of months!

该句是一个排比结构,表现出“我们”说干就干,急迫又忙碌的情景。如果译文也译为排比结构“Some bought seeds, others ploughed the land and still others watered the plants.”则显得节奏缓慢,语言也拖泥带水。这里张译采用了start + ing 形式,一方面使得语言简练,另一方面在视觉上增添了动感,仿佛把读者带到了孩子们风风火火的劳动现场。另外,此句中“居然”一词看似漏译,但这种“惊喜”的感觉已被“good”和“just after”两个词以及句末感叹号传达得非常到位。

1.2增词或删减

例2:原文: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老舍《故都的秋》)

译文:The same depth of implication is found in the ancient saying that a single fallen leaf from the wutong tree is more than enough to inform the world of autumn's presence.

而根据上下文可以领会“大约”只不过是一个口头语,起到舒缓语气的作用,所以该词可以不必译出。而“遥想”这个词的含义已被前文的ancient saying表达出来了,所以翻译时也可以删略。more than enough是增益成分,准确表达出了“人们一看见一片落叶就知道秋天已经来临了”的肯定的口气。

1.3神韵雅致的统一

例3:原文:花瓶我没有。 (郭沫若《路畔的蔷薇》)

译文:Flower vase I have none.

Flower vase I have none. 这种表达方式在英文中是存在的。它既与原文在句式上对等,又"原汁原味"地表达了原文强烈的感情色彩与文学性。

1.4语言情感基调的灵活转换

例4:原文:我以为世界之所以还有待于改进者,全因为这些奴才的缘故。(聂绀努《我若为王》)

译文:Methinks the world is very much in need of reform simply because of the presence of these flunkeys.

幽默与诙谐是一种建立在一定文化基础上的语言艺术。但是在做翻译时,很多译者在这方面都有一定的局限性。相比之下,张培基先生则技高一筹。原文中“者”字的使用是为达到一种调侃讽刺的效果。张先生对语言是非常敏感的,他选择了methink这个古体词,生动再现了原文的情感。

2总结

张培基先生在《英譯中国现代散文选》的序言中写道“读散文是一种享受,它比诗歌易懂,比小说读来省劲”。张先生认为,翻译中语言问题才是根本问题。中、英文都能掌握得很好,运用得很好才能事半功倍(张培基,2000)。翻译不是懂得“窍门”就会译得好的,最根本的问题是语言运用得好不好。所以培养扎实的中英文语言功底,在此基础上运用合适的翻译策略,技巧和方法,如上文笔者对张译作的分析--炼词,增词或删减,把握文章的神韵、雅致以及感情基调,使散文译文在风格上集精确性,可读性于一体。

参考文献

[1] 胡德香.张培基先生中译英艺术探[J].孝感学院学报,2002.

[2] 郭益凤.翻译中的英汉词汇语义对比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02.

[3] 刘冬萌.翻译风格的分析和评价[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02.

[4] 刘士聪.散文的“情韵”与翻译[J].中国翻译,2002.

[5] 孙迎春.“意境”译法探索[J].中国翻译,2002.

[6] 王佐良,丁往道.文体学引论[C].北京:外语教学研究出版社,1987.

[7] 吴欢章.现代散文艺术论[M].牡丹江:黑龙江朝鲜民族出版社,1986.

[8] 张培基.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文学翻译
浅谈文学翻译中的信息保真
浅谈文学翻译之语言美
翁显良翻译思想研究综述
文学翻译主体的诠释学研究构想
以《傲慢与偏见》为例探讨情景语境理论观下的文学翻译
翻译诗学操纵下的文学翻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