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意识”引发思维碰撞

2018-12-14 09:31胡晓燕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30期
关键词:问题意识平行四边形意识

胡晓燕

摘 要 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索,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可现在的课堂很多问题都是由教师提出,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很少,有时即使给学生提问题的时间和机会,学生却不敢问,不爱问,不会问。针对现状,科学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营造氛围,让学生“敢问”;提供机会,让学生“愿问”;方法引领,使学生“会问”;重视评价,促学生“善问”。

关键词 提问题 找原因 定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现代科学之父爱因斯坦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可见,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索,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它能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在状态转入活跃状态。可事实并非如此,走进课堂,很多的问题都是由教师提出的,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很少,有时即使给学生提问题的时间和机会,学生却不敢问,不爱问,不会问。这正是我们数学课堂教学面临的最大问题。问题背后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

1对教师和学生现状分析

1.1学生因素

(1)心理因素:学生对自己缺乏自信,所以课堂上表现出一种“二怕心理”,一怕在课堂上提问会影响教师的教学流程而受教师的批评、指责;二怕提出的问题不成问题而成同学们的笑料,使人瞧不起自己。

(2)能力因素:学生不提问题并不意味着他们没有问题,不会提问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

1.2教师因素

(1)教师知识权威扼杀。在发扬教学民主的今天,课堂上绝大多数教师仍是知识和身份上的绝对权威。学生的一切言行都得听他们的指令,只剩下对权威的盲从,轻而易举地扼杀了学生本来已经很弱的问题意识。

(2)传统教学方式束缚。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独占讲台,唱“独角戏”。

2应对学生问题意识能力缺失的教学策略

2.1营造氛围,让学生“敢问”

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对于感兴趣的事物总想问个“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为什么?”蕴含着强烈的问题意识,这种问题意识能否得到表露、展示、交流,取决于是否有适宜的环境和氛围。因此,教师要时时注意在课堂教学中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尊重、保护学生的问题意识。因为情不自禁发表出来的意见,往往是学生智慧火花的闪现。

2.2提供机会,让学生“能问”

我们教师教学中存在一大弊端:设计出一个又一个环节,牵着学生的鼻子按老师的思路亦步亦趋往前赶。老师问个不休,学生忙于应付,根本没有质疑的机会。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老师首先必须给学生最大的自由度,安排充足的时间,让他们静静地读题,细细地思考,慢慢地发现。也可以从下面几个环节为学生创造提问的机会:(1)让学生在预习时养成质疑习惯。(2)在揭示课题后让学生提问。(3)在自学例题后让学生提问。(4)在练习中让学生提问。(5)在课堂总结时让学生提问等。

2.3方法引领,使学生“会问”

在教学中经常遇到的情况是:学生不是不想问,而是不会问,不知如何问。这就需要教师教给学生一些提问的技巧,指导他们如何提问。

2.3.1与已有知识比较时“问”

(1)在知识的“生长点”上找问题。就是在从旧知到新知的迁移过程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当要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一问题时,可以问:长方形的面积用摆小正方形的单位面积解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否也可以用这种方法?

(2)在知识的“结合点”上找问题。也就是要在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上发现和提出问题;在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引导学生对“先通分”的关键词提问,如“为什么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不要通分,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要先通分再计算呢?”

2.3.2在学习新知识的结构上“问”

(1)在知识的重难点处提问。比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可以提出:为什么要沿高剪下来进行平移,不沿高剪可以吗?

(2)在知识的模糊处提问:教学《圆的认识》一课,课堂上有这样一个环节,让同学找课前准备好的一个圆的圆心,同学们有的通过测量的方法,有的通过折的方法很快就找到了圆心,这时就可以向同伴提出问题:为什么把圆对折,再对折,两条折痕相交的点就一定是圆心?

2.3.3在比较异同中“问”

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是思维的基础。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组织学生比较异同,沟通知识联系,让学生在比较中观察,在比较中思考,在比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例如,教学“商不变的规律”后,教师出示(1)65?=;(2)650?0=;(3)6500?00=这三道题让学生计算,结果有不少学生算成:(1)65?=21……2;(2)650?0=21……2;(3)6500?00=21……2。針对学生计算的结果,教师让学生进行验算,学生发现第(2)(3)题计算错了。这时教师引导学生比较这三道题,并要求提出问题。有的学生提出:“第(2)(3)题的计算错了,是商错了?还是余数错了?”有的提出:“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以后,商和余数会变化吗?它们会怎样变化呢?”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交流、讨论:第(2)(3)题的商和余数应该是多少?最后总结出:“在有余数的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都扩大相同的倍数,商不变,但余数也扩大了相同的倍数。”

周玉仁教授曾说过:“要为学生多创造一点思考的情境,多预留一点思考的时间,多提供一点表现的机会,多体会一点成功的愉快。”这些“多一点”告诫我们教师一定要为学生创造时空,提供问的平台。只要每一位教师在原来注重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基础上,也有意识去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力,数学课堂就会焕发勃勃生机生机。

参考文献

[1] 龚放,岳晓东.强化问题意识,造就创新人才[C].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1999-2000),1999:4-7.

猜你喜欢
问题意识平行四边形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平行四边形”创新题
对一道平行四边形题的反思
判定平行四边形的三个疑惑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