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管理中持续质量改进的效果研究

2018-12-14 04:44王达莉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27期
关键词:持续质量改进医院感染应用效果

王达莉

摘要 目的:探讨医院感染管理中持续质量改进的应用效果。方法:收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治疗过程中采用常规感染管理,试验组患者治疗过程中采用持续质量改进下的感染管理。结果:试验组患者感染发生率更低(P<0.05),试验组患者满意度评分更高(P<0.05)。结论:持续质量改进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明显降低患者感染发生率。

关键词 医院感染;持续质量改进;应用效果

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住院治疗过程中获得的感染,包含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住院时获得并在出院后发生的感染[1]。本研究对医院感染管理中持续质量改进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6月收治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0例。对照组男32例,女28例:年龄19~76岁,平均(45.82±5.94)岁。试验组男35例,女25例;年龄21-75岁,平均(45.94±5.83)岁。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对照组患者治疗期间采用常规感染管理,主要是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确保消毒和杀菌处理工作顺利完成。试验组患者治疗期间采用持续质量改进完成对医院感染的管理,具体如下:①成立感染管理小组:根据医院运行的实际情况,医院领导要指导各个科室成立感染管理小组,其中由科室主任任小组长,护士长和感染控制护理人员及感染控制医生为小组成员。感染管理小组成立后,由科室主任根据科室实际情况组织成员分析可能发生的感染,并对小组成员进行工作和责任的划分,确保其能顺利完成感染控制。②完善感染管理制度:在进行感染管理的过程中,还要对相关制度进行完善,其中首先要根据法律规定对特定的制度进行完善,确保感染管理工作能够满足相关法律的基本要求。同时,要根据对感染控制人员的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其中主要是对感染控制日常工作的管理制度,以及对感染控制人员的奖惩制度。③风险评估:在开展感染控制的过程中,科室主任还要组织小组成员对科室的感染风险进行全面评估,对科室日常工作中高危部门和高危缓解进行明确,并根据科室实际运行情况和对高危因素进行评估。完成评估后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防控策略,并明确小组成员的工作职责,从而确保感染风险得到有效控制。④开展自查工作:在进行感染管理的过程中还要不断进行科室的自查,其中主要是对科室内发生感染的患者进行全面的分析,明确其发生感染的原因,确定医护人员工作出现问题导致患者發生感染时,要及时对相关人员进行惩罚,并根据实际情况对后续的工作进行调整和针对性管理,避免相似情况再次出现。⑤工作整改:在医院日常运行的过程中,要根据各个科室感染控制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评估,对于评估结果较差的科室,应及时让其进行全面的整改。其中主要是让相应的科室对日常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进行改善和调整,并针对科室感染发生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感染控制策略,确保医院感染控制的效果达到整体要求。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感染发生情况,并完成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价。护理满意度评价采用自制量表,满分100分,分值越高代表满意度越高。

统计学方法:数据处理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完成,用%和(x±s)表示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组间对比用χ2检验和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患者感染发生情况:试验组患者发生感染1例,发生率1.67%。对照组患者发生感染11例,发生率18.33%。患者感染发生率比较试验组更低,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患者满意度:试验组患者满意度评分(92.16±4.85)分,对照组患者满意度评分(83.49±4.96)分,试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比对照组更高,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论

医院感染是患者治疗过程中主要的感染类型。临床上一般将医院感染分为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真菌感染、支原体感染和衣原体感染及病原虫感染等,各种感染类型的感染机制存在一定差异,并且.治疗方法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在患者发生感染后需要及时对其病原体进行明确,然后给予其针对性的治疗措施[2]。

根据临床研究,医院感染按照病原体的来源可分为内源性感染和外源性感染。其中内源性感染是指患者在医院治疗期间遭到自身固有病原菌侵袭而发生的感染,病原体一般是寄居于患者体内的正常菌群,在患者健康状况良好的情况下一般不会导致患者感染,但在患者免疫力下降时容易感染。外源性感染是指患者在医院治疗期间遭到非自身固有病原体侵袭而发生的感染,其病原体主要来源于其他患者和医院的环境及各种医疗设施,属于间接性的感染。

根据医院日常运行的实际情况,医院感染的控制难度较大,并且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抵抗力相对较低[3]。其主要是因为患者自身的抵抗力较弱,在接触到病原体后更容易遭到侵袭而发生感染。因此必须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对医院感染控制工作质量进行提升,将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让患者的疾病治疗效果得到有效保障,防止患者因医院感染而死亡,从而确保医院的日常工作能正常开展[4]。

持续质量改进是临床上应用十分广泛的一种管理理念,其主要是不断对医院日常工作进行总结分析,找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从而促使医院日常工作质量的提升。对于医院感染的控制,持续质量改进的应用要求各个科室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分析感染发生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对感染源和感染途径进行有效控制,从而降低住院患者的感染发生率。

综上所述,持续质量改进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明显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并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罗文琼,邓红玲,袁红梅.持续质量改进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质量的影响[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92):18198-18199.

[2]李珂,宋光照,李直.持续质量改进管理理念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J].社区医学杂志,2017,15(9):47-76.

[3]崔永红,杨美荣,王鑫.医院感染管理中应用持续质量改进效果探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39):7885.

[4]王清梅,胡阳琼,毛长庚,等.持续质量改进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4,31(3):54-55.

猜你喜欢
持续质量改进医院感染应用效果
重症医学科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分析
化疗联合CIK细胞治疗卵巢癌的临床观察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四肢创伤复杂创面的临床应用分析
持续质量改进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持续质量改进方法在呼吸感染护理中的运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