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住乡愁情怀守得住文明根脉
——西安三兆村的保护与更新策略

2018-12-14 07:29
中国勘察设计 2018年11期
关键词:风貌村落尺度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地村落改造的需求愈发迫切。在村落改造中,农民安置问题备受瞩目,可以说村落的改造与提升是改善农民人居环境、提升村落生活品位、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重要保障。西安不仅有着辉煌灿烂、光耀千秋的城市发展史和建都史,其周边又有着星罗棋布、丰富多彩的居住村落,他们传承着历史的记忆,延续着先民智慧创造的瑰宝,见证着中国农村的历史。西安三兆村便是其中一例。作为一个历史年代久远的村落,三兆村坐落于西安市东南杜陵塬下,旧称三兆镇,独特的的区域位置,使其发展处于特有的文脉语境,又给其保护与更新提出了新的命题。如何合理地进行保护与更新,促进三兆村以及该区域的城乡发展,更好地传承历史、弘扬文化,记住乡愁、守住文脉,是本文所要研究的主题。

文化溯源与问题提出

三兆村之始,为汉宣帝杜陵守陵而建的邑城,而三兆之名,是以唐代三个“兆域”而得名。三兆村悠久的历史积淀下来了极为典型的中原汉文化特征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古乐、社火、花灯、古会、宗祠文化和守陵人文化等等。而今的三兆村位于西安市南郊的汉宣帝陵景区之侧,北依猎场,南眺杜陵遗址生态公园,西临牡丹园、东接中国唐苑盆景园林,位于新规划的西安市上林苑生态景区核心地段;三兆村下辖15 个村民小组,1300 多户,5082 人,其雄厚的文化底蕴,彰显着巨大的文化价值。

目前,城市周边农村常以拆迁新建的方式进行改造,把村落用地进行拆迁征收,给村民偿还相应面积的安置房或补偿金,从而另行建设集中的高层安置小区作为农民安置房。这种方式虽然解决了村民一次性的拆迁安置和经济补偿,但村民用地没有了,再生产的资源没有了,把村落变为高层居住区后,其房屋质量相比原来有所提高,但是村民的村落文化以及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工业和作坊消失了,村民原有的很多民俗文化活动和场所也就消失了,比如说祠堂、戏楼、农贸市场、红白喜事及其他文化活动需要的场所等都随之消失。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将三兆村改造提升的原则定为:不大拆大建,不建高层,保护村落原有肌理,现有房屋按其质量分为原地拆建、建筑改造、建筑修补三类,,增加配套设施,开发民俗手工业和作坊,发展乡村生态、休闲的田园小镇,既要保护好三兆村的历史文脉,又要进行合理的更新。

目前,三兆村的发展面临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村庄建成区西侧和北侧用地已经被城市公园及建设征用,村庄可建设用地有限,村民建房需求无法满足。第二,为了保护杜陵,文物紫线以内的现状村庄按文物保护的要求需要逐步拆迁,拆迁后的村民需要解决住宅安置问题。第三,三兆村目前为外来务工人员的集中居住地、招待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配备远远不能满足居住人口的生活需求;第四,三兆村村庄建设缺乏引导,村内没有统一规划建设且建筑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严重影响着区域整体风貌的形成。根据西安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道路系统,金花路为城东区域重要的南北向主干道,其中金花南路从三兆村东侧村庄建设用地中穿越。为了推进金花南路的建设,需要对道路压占区域内的三兆村村民房屋进行拆迁。

处理好保护与更新之间的矛盾

三兆村的现状告诉我们,村落改造必须要加以更新从而融入城市,但其文化内涵却又要求我们保护先行。因此,在规划中处理好、协调好保护与更新的关系是规划的核心,力求做到在更新中贯穿保护,在保护中融入更新。

在三兆村的更新改造中,我们特别强调要充分利用好三兆村原有的建筑风貌,实现很好的历史文化效果。力争在做好保护工作的前提下,把控好保护建设及改造在民俗文化中的适度,形成保护和利用互相促进、协调发展,哪些适合做民俗博物馆、哪些适合做办公场所、哪些适合做休闲娱乐,我们根据建筑的性质、保护等级及特点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

改造与提升的原则和策略

面对三兆村的现实情况,加之对其文脉语境的理解,我们在三兆村改造提升的实际项目中始终秉持着如下策略与原则:

规划策略:保护风貌、维护格局、延续尺度

1.保护风貌

风貌是一种“有特征的整体面貌”,而历史文化特征则是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具有地域性的特征,它是整体风貌形成的必要条件,也是风貌“保护”和“延续”的核心内容。作为典型关中聚落,其建筑在空间构成、结构布置、装饰手法等方面均应秉持其特色,应以统一和谐的风貌形态展现于世。当村民和游人身临其境时,人们记住的不是其中的哪一栋单体建筑,而往往是被其统一和谐的整体风貌所震撼。

纵然现状村落整体风貌已经遭到破坏,但传统的意向仍然可辨,彰显了区域长期发展历程中所形成的整体形态、建筑特色、社会习俗以及风土人情等方面,反映出了其中的具有相似性、统一性的特征,其中既包括了有形的物质空间也包括了无形的人文环境。所以说,建筑群体的整体风貌对于建筑聚落整体的特色起着统一作用,风貌的保护成为村落保护与更新的重点内容,因此,在三兆村“包罗万象”的保护内容当中,本案主要通过对风貌要素进行骨架性分类、群体性分类和标志物单体建筑分类,从三个方面实施三兆村改造项目中肌理延续与更新的具体策略,并结合“场、街、院、巷、庭、堂”的空间组合概念,全方位对三兆村的空间肌理进行提升设计。

图1 三兆村区域位置

图2 三兆村整体鸟瞰图

图3 三兆村核心文化区鸟瞰图

如果说标志性建筑是建筑风貌中的“红花”,大量的民风民俗类建筑则是村落风貌中的“绿叶”。标志性建筑是村落的“图”,民居类建筑则是村落的“底”,建筑风格的保护性控制必须体现“红花与绿叶原则”或“图底协调原则”。首先,应以完整的保护民居和历史院落为分析对象,总结其传统院落特征,力争原汁原味的展现三兆村独有的地域特色。三兆村中有着非常丰富的标志性建筑和节点,通过对现存的一些标志物建筑,如三兆村中留存的古庙宇和有一定历史文化的合院民居进行保护;对已经消失的标志性建筑,如戏楼、古塔楼、城门和鼓楼等,在史料整料和现场调研的基础上进行复建以达到历史标志物肌理元素的更新。

2.维护格局

格局是构成整个村落的结构元素,包括街、巷、小巷胡同、宗庙祠堂、场地地形等组成的结构。经过对三兆村现状历史环境要素的评估和认定之后,依据其现状保存状态,对其进行重新恢复性规划、维修和修缮,使之保持完好的场所、街巷和院落形态,目的是体现其整体的价值和历史环境特色。我们采取“新旧分离”的思路,三兆村现状建成区为三兆老村,同时在三兆村建成区南侧建设三兆新村。老村以“更新改造”为主,通过对村内建筑的整治与修缮,还原历史风貌,重现关中地区历史村落格局与形态,同时适当恢复村落中曾被侵占的广场、小品、遗迹等等。在设计中考虑到区域整体的发展目标,对杜陵文物保护紫线范围以内的村庄近期引导控制、限制新建,远期要求其搬迁。结合杜陵遗址公园的建设,在金花南路以东、杜陵文物保护紫线以西区域对现有村庄进行整治改造,规划将其改造成为彰显历史文化的核心文化区和民俗民风产业区。在此基础上应最大程度保护传统街道巷弄格局真实性,尊重现有的街道巷布局、规模和尺度。

3.延续尺度

目前,三兆村的街巷尺度大部分保护完好,可辨析其传统特征; 街巷尺度与其功能等级基本契合,城中街、巷、胡同等级结构清晰,尺度特征差异比较明显,仅少量有尺度明显不协调现象,且都非主要街巷。三兆村一些街巷空间尺度由于改建、拆建引起的尺度失调与界面单一化,需制定相应的设计指引,保护村落发展过程中的尺度及空间特征,使之延续传统地域风貌。

村落空间尺度保护,关键是在分类、分析和总结不同空间类型尺度特征的基础上,通过保护各类空间尺度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从而保护古城整体空间尺度特征。街巷和场所是中国古典城镇中公共空间的主要形式,是承担城镇公共职能、容纳古城传统生活方式的重要场所,也是可游览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街巷空间尺度是感知文化语境的主要载体。空间尺度保护旨在维护三兆村基本的空间特征,保护不同层级街巷的空间尺度比例关系及其空间尺度等级性,进而保护整体风貌。

建筑策略:延续应有的建筑风格

在三兆村的改造中,我们将建筑按红花与绿叶进行分类,实现总体风貌的控制,但分类之后众多建筑的标准与定位则是首要的关注点。在一个城市及村落的历史建设过程中,不可能将每一个建筑都做成标志性建筑,我们所到的每一个城市,给我们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往往是城市风貌,如山西王家大院的青砖灰瓦、安徽宏村的白墙灰瓦、丽江古城的红土灰瓦、陕西韩城党家村的青砖灰瓦等。到了这些地方,人们并不一定记住其中的某一座建筑,而那统一和谐的民风建筑却令人难以忘怀。对村落风貌除了有重要的标志性建筑之外,还要有大量的民风建筑。对于保护类的建筑或根据考证新建的建筑,我们要尽量维护其风格的原真性,而对于新建建筑包括村落中大量的民风建筑(城市的绿叶),其风格我们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界定:

(1)中式民风建筑。主要是在重要的节点区域内、重要历史街区内,建成一些以关中民居风格及尺度的传统民风建筑群去衬托周围的标志性建筑,如三兆村项目中的戏楼、祠堂等建筑。

(2)简中式民风建筑。三兆村中,含商业街在内以及部分住宅的改造中运用了简中式的建筑风格,在保持建筑风貌和尺度、建筑材料和色彩与传统民居相同、不破坏建筑群落肌理的原则下赋予建筑形式的简化。

(3)新中式民风建筑。在总体上保持传统建筑群落的肌理,在空间上保持传统“场—街—院”的连续性及尺度,在建筑单体上采用现代建筑简约的几何形体,在材料上延续传统材料的质感,在色彩上保持原有建筑的色彩,从关中民居建筑中充分提取元素,进行抽象、割裂和重新整合,采用新的空间布局模式,以新材料、新技术来表现传统建筑,在色彩上保持原建筑的色彩,赋予建筑独有的特色,再现关中建筑风貌。

图4 民俗手工艺坊透视效果图

图5 合院式商业透视效果图

图6 民俗餐厅透视效果图

图7 三兆村商业街巷尺度示意

图8 戏楼建筑效果图

图9 简中式合院住宅效果图

图10 社区便民服务中心效果图

产业策略:三兆村规划中的产业架构

三兆村所面临的产业困境在于配套商业低端重复,传统手工业步履维艰,缺少可持续依托的产业。

因此,在产业策划中我们秉持的原则是:组织开发民俗民风的手工业产品。完善旅游旺村,即城市服务业、旅游服务业、文化创意业三者并重。一是提升配套设施,辐射周边区域。二是优化环境,提升村内商业设施和服务,创建更好的发展环境。三是文化创意加旅游开发,明确定位,多元发展。以杜陵遗址公园规划发展为契机,充分利用三兆村落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加强汉陵文化和民俗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积极引进旅游开发企业和开发项目,深度挖掘汉陵文化以及民俗文化等传统文化旅游资源,发展具有地域特色的戏剧、文学、音乐及传统民俗、传统商业、传统娱乐等文化主题旅游项目,同时以文化艺术为主题构建创意艺术空间吸引文化游客慕名而来。打造历史文化体验、乡村休闲度假等多元化旅游形式。四是完善体系,加强配套。推进旅游服务配套设施的建设,完善旅游服务功能,形成“吃、住、行、游、购、娱”功能完备的旅游服务体系。五是文化创意结合手工艺品制作,做大做强花灯精工制作,形成旅游纪念品,宣传花灯文化的基础上形成多元化经营转化。

结语

如今,三兆村的发展已经站在了现代都市与记忆乡关的十字路口。城中村改造与提升本就充满着复杂性和矛盾性,这就要求建筑设计工作者在建筑创作中理清主次,抓住要点。本文认为其根本在于遵从文脉语境的统辖作用和文化的主导作用,以农民感受和利益为根本,在遵从风貌保护、格局保护、尺度维系、风格延续四条策略的基础上,应重点把握其原真性、整体性、可读性和永续性。这需要建设者和设计师秉持既定的原则,妥善维持,长期坚守。在这种命题作文的创作中,所有呈现的作品不仅要在当下恰到好处,也要在未来岁月中经得起洗礼,不仅需业内人士的赞许,更需受众们的认可,无论是当时的作品还是作品建成后的维持,无论是招商运营还是风格定位,都要用发展的眼光,积极营造创作作品与改善民生的共生机制,做到长远考虑、统筹安排。总之,在城中村改造中的一切建筑规划不要大拆大建,其根本目标在于让社会公众记得起历史沧桑,读得懂千年兴替,看得见岁月留痕,留得住文明根脉。要让人们能望山见水,乡愁可寄。此心安处,才是吾乡。

猜你喜欢
风貌村落尺度
城市风貌规划的实践及探索-以长沙市为例
包裹的一切
财产的五大尺度和五重应对
油画《村落》
“共享村落”:乡村新的入住方式
“共享村落”:拿什么让人魂牵梦绕
品质提升 让城乡风貌各具特色
宇宙的尺度
库车城市风貌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