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能一“导”了之—例谈数学导学案的使用误区及对策

2018-12-14 08:22李富春
名师在线 2018年29期
关键词:钻研学案教材

李富春

(江苏省南京市东山小学,江苏南京 211100)

引 言

近期,笔者旁听了一名青年教师的授课,教师出示图1,让学生观察并思考。

图1

师:谁来说一说你的比较结果。

生1:两个图形面积一样大。

师:你是怎样得到这个结果的?

生1:我是通过数方格得到的,

都是48格。

师:哦,他是通过数方格得到的。还有谁有不同的方法?

生2:我通过平移和旋转,把它们变成了长方形,都是长8格,宽6格,所以它们的面积一样大。

师:不错,通过这样的转化也可以进行比较。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通过转化进行比较的过程,请看老师的课件。

这一过程中,教师出示例题后,为学生留出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就进行提问。课后,笔者与教师进行了一番交流。笔者询问青年教师为何不问学生得出答案的具体过程和学生的思考过程。青年教师告诉笔者,导学案已经告知学生学习方法,课前也已要求学生根据导学案进行了尝试,如果此时再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会耽误课堂时间,影响教学进度。

一、疑问

回顾听课及交流过程,笔者心中不禁涌起三个疑问。

(1)学习真的发生了吗?导学案布置下去了,学生按照导学案完成了。完成的情况应该各有不同:有的按照要求,认真学习,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有的无法独立完成,可能在各种帮助及其他外力作用下完成;也有的可能为应付任务,一抄了之。我们是不是依旧要开启学习模式,按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材,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2)学生真的进行思考了吗?教学片段中,教师让学生看例题思考结果,给予学生的时间完全不足以让学生进行认真思考。学生的答案也多来自课前预习,学生们在课堂的回答只是一种对预习结果的复述。

(3)学生真的学会了吗?课堂上的提问原本应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方式,如今却成了学生预习结果的展示。结果的正确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获得问题答案的过程,哪怕是错误的结果,也有必要通过教师的追问引发学生的思考,追溯他们的思考过程,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以便调整学习方法与手段,让每位学生都能真正掌握知识,导学案的完成真的可以让教师简化学习与思考的过程吗?

二、辨理

导学案的使用贯穿教学的始终。课前,它引导学生自学,在自学中发现、思考、生疑、再思考,解决学习的基础问题,找到学习中的疑问[1]。课中,导学案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更加关注自己有疑惑的地方,积极地思考,参与讨论,寻求答案,让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合作的乐趣和获知的快意,掌握方法和技能。课后,导学案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梳理与小结,让学生的学习更有条理,增强知识的建构能力。

导学案的使用,让我们对课堂教学有了更高的要求与追求,教师应该在学生的深度思考与学习体验上作更多安排,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更多有助于提升学习力的锻炼。导学案的使用背离初衷的原因有:教师的认知不足与教学经验的缺乏、对于教材的钻研不深、公开课上对流畅度的刻意追求等。

数学课堂教学的灵魂是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教师应把握教学中的每个环节,不放过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每个细节,做实做细各种准备工作,智慧地处理好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问题,让学生投入数学学习中,投入解决问题的思考中,探究知识的来龙去脉、思维的产生过程。导学案应该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动因,而不是掣肘。

三、对策

导学案的使用,要避免走入使用误区,达到科学、有效,需要教师保持认真的态度[2]。这种认真,是一种态度,更是教师责任的体现。认真的态度,可以促成真实的课堂,让学习真的发生,让导学案的使用更加科学、更加有效。笔者认为应从教师的钻研、课堂上的关注点和学习状况的把控这三个方面进行改善。

(一)真钻研

对于教材的正确认识是有效教学的基础,钻研的深度决定了教学的高度。对教材的钻研必须是真正的、深入的、细致的。教师要通过钻研,把握教材编写意图,了解所教教材所处知识体系的位置和重难点,要清楚认识学生现有知识结构、认知特点以及学习新知将会遇到的瓶颈,做好问题的预设,保证提问的思维含量。教师只有经过认真研究,才会明白导学案在教学中发挥的作用,才会知道导学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能提供什么程度的帮助,课堂教学中还要进行什么样的教学才可能对导学案更加科学、更加合理地使用。

(二)真关注

虽然当前的教学手段越来越先进,各种教学模式层出不穷,但知识建构的规律和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是不变的。学生思维的发展需要通过有效的训练得以实现,此既为课堂教学的灵魂与目标,就要始终作为每一名数学教师的关注点,在教学中予以重视。前文教学片段中,比较两个图形的大小,教师使用导学案让学生在课前进行了预习,学生在课上顺利说出答案并不是最终的目的。课堂教学借助导学案让学生对知识有了初步的体验与了解,为的是课堂上能更深入地探讨,而不是为了课堂教学过程的简化,学生如何解决问题以及对问题的思考过程应该始终为教师所关注。

(三)真学习

数学课堂教学,旨在教学生如何去学,如何思考。教师应该在学生已有认知的基础上,安排学习活动,或通过问题预设,引导学生投入学习之中,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教师在导学案中设置预习重难点,引发学生对知识产生过程的相关思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结合学生的先期思考,加以引导与强化,让学习深入,让思考升华。例如,教学片段中,学生说出通过数格子的方法来比较,教师应不满足于比较的结果,因为结果在完成导学案的过程中已经得到,要让学生们呈现自己的思考过程。教师可以让学生将平移与旋转的转化方法用语言表述出来,或用图示,或用教具演示,更可以追问学生是怎么想到用转化的方法的。

结 语

让学生明白深入思考后,将会发现更好的方法,激励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也可让学生感受到如数格子这种冗杂低效的探究活动也是思维的必经之路,更是得出有效且便捷方法的基础。让学生的注意力保持在问题上,不断地进行探究与思考,才是学习真的发生之时。

猜你喜欢
钻研学案教材
教材精读
难题
重视教材探究,多法破解圆锥曲线点线距
题在书外 根在书中——圆锥曲线第三定义在教材和高考中的渗透
乐在钻研中
《背影》导学案教学
乡愁导学案
因式分解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汉字新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