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金梅
摘要:现阶段,随着科技创新与社会发展,化工领域对人才提出了较高要求,以此确保此行业顺利渡过转型期。本文将主要围绕高职化工专业一体化人才培养的特点展开分析,并提供具体培养办法以供参考。
关键字:高职;化工专业;一体化人才
引言:
我国目前高职化工专业教学存在较多问题,比如课程布置与教学内容叠加在一起;实践应用教学未以阶梯型展开,技能锻炼重复状况屡见不鲜;教学资源匮乏等等。只有解决的以上问题,才能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保证学生良好发展,成为新时代所需的一体化人才。
一、高职化工一体化人才培养特点分析
(一)依靠高职专业创学联盟,建设一体化人才打造基地
创建以高职化工专业院校为主体,当地化工企业参加的创学联盟,形成高职化工专业一体化创建发展过程,以职位对口为出发点,剖析岗位能力的标准,然后利用课程安排的对接与技能梯形培育的对接,最终打造一个高职一体化的人才塑造机制。依据高职时期人才塑造目标,参照相应层次与重点展开合理的连接,高效处理了课程反复传授,人才塑造目标不准确等状况,进而建设了化工专业人才塑造基地,良好的符合地区化工领域发展所需的高素养专业型人才[1]。
(二)依靠操作人员技能阶梯发展规律,设计一体化的实践教学机制
根据操作人员的技术阶梯发展规律,展开基础技能、专业技能以及职位综合技能三大时期的阶梯技能塑造,全面的策划化工专业高职一体化的教学课程部署,根据职业资格要求锻炼有关技能,实践教学系统设计贯穿于基础技能训练、专项技能训练和专业综合技能训练以及实习4个时期,从而满足社会对一体化人才的实际需求。
(三)建设高职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提高资源利用率
针对高职化工专业院校实践教学条件展开合理计划、创建与应用,实现教学资源同享,为此领域、众多企业和成员院校职工培训、技能认证与人才塑造奠定良好基础。整理高职院校的兼职与全职教师信息,创建教师资源库,派遣高职院校的骨干教师到其他知名院校去进修。而一些兼职教师不但能在高职院校内任职专业教师,还可作为学生在外的实习教师。资源库中的兼职教师信息可依据需求完成共享,此种方式能有效处理师资力量匮乏这一难题。
二、高职化工专业一体化人才塑造中存在的问题和处理办法
(一)成立创学联盟,优化课程布置与教学内容叠加问题
现阶段,我国高职化工重点塑造在化工生产装备操控和维护、产品质量掌控和检测、生产调度和监管等工作的高素养实践型人才。高职院校、中职学校以及各个企业共同建设专业创学联盟展开一体化人才塑造,在一体化人才塑造目标、人才塑造形式、课程布置与教学落实诸多方面展开合理计划,改善传统高职和中职分家,各成一派的教育形式,创建梯形的塑造目标,依据职业能力标准布置课程,综合设计、合理安排、分时期落实。这样能彻底处理课程布置与教学内容叠加问题。
(二)建设实践教学课程系统展现技术水平的阶梯性培育
在提升學生技术水平时依据职业技能证书要求展开,合理划分不同阶段拿到相应级别证书。就高职阶段而言,其侧重塑造的是银领域高级蓝领人才,需要获得的是我国下发的三级职业资格,也就是要达到高级工的水准。用职业技能证书的要求进行技术水平的阶梯性塑造,改善技能锻炼重复状况。学生在中职学校锻炼的是其基础技能的标准操作,防止到高职院校无法及时改正,而高职则将教学目标放在树立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2]。
(三)实现资源共享,为企业和其余成员院校提供服务
创建兼职教师资源库,各个成员院校建能做到资源同享,各大企业、化工领域内的兼职教师可积极到联盟高职院校展开沟通和交流,准许全职教师校际兼聘,兼职教师互相任教,渐渐实现地区内高职院校教师互聘同享,高效处理化工专业高职教师资源匮乏的难题。
三、获得的成效
(一)案例分析
我国有某高职编制了一体化人才塑造方案,此方案已在2015、2016、2017级化工专业人才塑造中应用,2015级100名学生在2017年进入此院校学习。以此为前提,成立了此市专业创建联盟,囊括了企业行业、中职高职学校15个联盟方,以化工专业人才培育为出发点,研发了相关教材,其中有两本已正式出版,还有四本正在出版过程中,搭建了联盟资源库平台为企业培训和学生学习提供便利,此联盟中校企协作的广度和深度都非常合理,其中一些企业和院校共同申请的化工专业试点项目已经在2017年顺利通过,并且此项目在2015级学生中就已落实,效果较好。
(二)学生实践水平明显提高
创建学生技术培育发展平台,对其展开全方位的技能培训,联盟内高职院校参与国家、省市举行的一些技能大赛中都获得了优秀成绩。此院校近年来参与国家举办的仪表自动化、化工设施维修、工业剖析等竞赛项目内分别获得团体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参加省级竞赛中取得团体二等奖3项、团体一等奖1项。并且有10名学生获得职业技师资格证,且荣获技术标兵称号。在其余市级竞赛中获得团体二等奖5项,还有400多人获得高级工职业资格证。
结论:
综上所述,新时代培养高职化工专业一体化人才,必须要先清楚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可从成立创学联盟、建设完善的实践教学课程系统以及实现教学资源共享等方面着手改善,制定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并且还要充分考虑专业特点和企业职业要求,有针对性的选用教学对策,确保学生综合发展,实现自身价值。
参考文献:
[1]左常江,薛玉平,方光静.中高职化工专业一体化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广州化工,2016,44(21):188-189.
[2]李玉才,刘开明,杨国忠.基于兰州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职能源化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实践[J].化工管理,2018(14):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