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洁安
摘 要:“学生提问”有力完善了课堂提问的互动性,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和认知水平的提高,促进其身心的发展,从而使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向更高层次提升。努力学习理论,在课堂实践中不断尝试、反思,整理出四点策略,有效促进了“学生提问”,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彰显了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提问;学生提问
一、焦点不止一个
关于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性的讨论,一直是小学语文界的热门话题。原因在于,如果能在课堂上提出有效的问题,那么这节课的有效性也相应提高。因此,大家研究的焦点都集中在“如何提出有效问题”上,进而把研究对象聚焦于语文教师的提问策略、技巧上来。诚然,会问问题的语文教师,确实在组织课堂、启发学生方面显示出了优势,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然而,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中如果只有老师在提问,只有老师会提问,学生就真的学到了知识技能,提高语文素养了吗?显然不是。
众所周知,“授之以渔”才是我们教学的终极目标。“学生提问”正是“课堂提问的至高境界”。如果学生愿意在课堂上提问,并由此展开“生—师”“生—生”之间的互动,而不局限于“师—生”的单向操作,有力完善了课堂提问的互动性,是不是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呢?进一步说,如果学生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其语文素养、认知水平是否得到了提升,而这个时候的“课堂提问”是不是具有更高层次的有效性呢?这些答案都是肯定的。
因此,我们既要关注语文教师的提问策略和技巧,也要关注“如何促进学生提问”这个同样有价值的焦点,使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向更高层次提升。
二、“不敢问”和“不会问”
小学阶段历时6年,正是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时期。不同年龄、不同家庭教育背景的学生在认知水平上存在差异,要求他们一下子就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是不现实的。在真实的课堂中,我们看到更多的是学生“不敢问”“不会问”。尤其是“不敢问”,没办法撬开学生的嘴巴发问,也就等于没办法激发学生思考。如果没有有效的策略,所谓“促进学生提问”就只能是纸上谈兵,教师只能在冷场后自说自话。所以,要让学生“敢问”,继而“会问”,必须采取一定的有效策略,从低年级开始,结合不同学段的目标要求逐步培养,才能获得预期效果。
三、四“点”策略
为了让学生“敢问”“会问”,笔者在不断探索实践中总结了一些可行的策略。
(一)“无价值”提问是起点
其实,不少小学语文老师在上课时都会偶尔提问学生,但是这种“给学生提问”的机会,因为教师缺乏正确引导和学生的认知局限,往往是漫无边际的,没有达到教学的预设,让教师感觉没什么价值。久而久之,大家也就放弃了。其实,学生的这些“无价值”提问,正是他们提问的起点。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可谓“初生牛犊不怕虎”,什么都敢说、都敢问。这种“敢问”不正是我们想要的吗?因此,这些提问看似无价值,实则非常有价值。关键是提出来后,我们怎么用,怎么去引导。
首先,尽量给予学生足够的提问时间,年级越低,越是如此。在这个过程中,也许真的会提出大量不沾边的问题,但是能鼓励提问,让学生敢问。
接着,抓住机遇,化腐朽为神奇。在这些天马行空的提问中,总有那么一两个是可以利用的。这个时候,我们就要抓住机会,可以反问提问的学生:“你是根据什么提出这个问题的?”也可以问其他学生:“他这个问题跟我们的课文(活动)有什么关系呢?”“有关系”则正好加以延伸,并展开讨论;“没关系”则引导思考:如何让问题与课堂“有关系”。如果刚开始学生表达不出来,我们不妨先肯定学生的提问意识,再帮他们梳理,从而整理出一些提问的注意事项和技巧策略,以此增强学生提问的信心,提高他们提问的能力。
(二)简单提问是基点
万事开头难,然而当学生初步建立起提问的信心后,学生提问的发展进程就会持续加速。
经过前期鼓励和铺垫,学生就能逐渐进行“与课堂有关系”的简单提问。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把本来由教师提出的简单问题,鼓励由学生提出。例如,在低年级的生字词语学习中,可以设计一个提问环节:学生针对字形、书写、词义等提问,提问的对象既可以是同学,也可以是老师。在中、高年级的阅读指导课中,在学生有预习准备的前提下,让他们向同学提出“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或“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的问题,甚至还可以是对某些表达方法辨识的问题……这些问题虽然简单,但是很基础,往往与语文教学的基本素养密切联系,有利于学生通过提问,对这些基本素养实现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发现并接受的转变过程,让学生越来越“会问”。同時,由于这些问题简单、基础,所以学生提出来并不难,回答起来也不难,从另外一方面又增强了提问信心。可以说,简单提问是学生“敢问”后,向“会问”发展的重要基点。
(三)引领示范是支点
在课堂上,教师的引领示范一直是学生能力得到发展的有力支点。促进学生提问,教师的引领示范当然不能缺少,这是人人皆知的事情。但是,有老师可能会认为“引领示范”只需要在低年级做就可以了。事实上,要让学生提出真正有价值的问题,教师的引领示范必须贯穿于整个小学阶段的语文课堂,乃至课课落实。如果引领示范不能根据各年段学生认知发展特点、学段目标要求和具体课堂的特殊性来持续发挥作用,那么,学生提问就很可能一直停滞于“简单提问”的状态,不利于学生思维向深度、广度发展,也就不再是“有力支点”了。
例如,当学生能熟练地自问自答“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这样的简单问题后,教师可以进一步引领示范,向学生提问“怎样才能用简练的语言来概括”或者“概括的时候用了什么方法”等问题,并提示学生,对原来提问要不断延伸,有时还要“打破砂锅问到底”。经过教师多次这样的引领示范,学生在针对某个学习内容提出问题时,就会自觉地在原来简单提问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并学会反思和审视自己,触及“元认知”系统,从而有力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乃至身心的发展。只有为了这个目标不懈努力,教师的引领示范才是促使学生提问的有力支点。
(四)生生互问是激发点
在重视学生提问的课堂上,应该是“师—生”“生—师”“生—生”三种提问模式并存的。至于这三种模式如何搭配,如何分配时间,则要根据学情、学习内容和学习重难点来决定。应该说,在低年级,“师—生”应该是占主导地位的。随着年段的不断增长,“生—师”和“生—生”则要逐渐加大比重。尤其是“生—生”模式,基于朋辈之间的影响作用,学生之间互相提问,有利于活跃学生思维,激发他们多方面能力素养的提升。当然,这个时候留给学生提的,就应该或是具有一定深度、广度,或是没有唯一答案,也就是留有足够探讨空间的问题。这对语文教师的要求就更高了——做好设计、鼓励和引导工作成为推动“生生互问”的关键。
在阅读指导课上,教师做好了引领示范后,可以把某些相似段落、课文作为练兵场,给学生“生生互问”的机会。例如在学习《凡卡》这篇课文的时候,由于本班学生对人物描写的方法以及其表达作用都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因此,笔者就让学生就课文中描写“老板和老板娘对凡卡的虐待行为”做互动提问。学生分组挑战,有的提问具体的描写方法,有的则在提问描写方法的基础上要同学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又如,到了六年级,在学习略读课文的时候,笔者就直接让学生分小组根据平时学习的经验列出能解读文章的问题,并向别组同学提问,以此作为组织课堂的主要形式。应该说,学生在给予了指导和机会后,都能抓住文章的关键处进行提问,在一问一答中互相检验,阅读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在习作分享课上,我会让习作优秀的小作者站在讲台前,让下面的同学向小作者提问。从他运用的表达方法,到为什么要这样表达,再到启发学生有没有更好的表达方法……学生之间充分互动,互相学习,逐渐对如何写好某类文章有了更明确的认识。在这样的习作分享课上,教师必须时刻留意学生思想的光芒,及时加以整合提升,做到放得开、收得住。
在口语交际课和综合性学习中,由于是语文活动,能力目标要求比较低,所以,生生互问尽可以大力实施,让学生充分发挥。比如有些口语交际主题本身就要求学生之间互相提问,达到交往的效果,从而提高学生语言表达和交往能力。综合性学习由于课型的特殊性,学生间需要充分地合作交流,其中互相提问是共同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在综合性学习中大力鼓励生生互问,会让学生在自主发挥的天地中成为学习和思考的主人。这时语文教师做好鼓励工作和提供一些必要帮助就可以了。
四、展望未来
学生提问作为课堂提问形式的有力补充,其在开发学生思维、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和认知水平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它应该成为今后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重要探索方向之一。笔者自己的一些探究和实践已经初见成效,相信朝着这条“康庄大道”走下去,不管对于学生,还是笔者自己都将会获益良多!
参考文献:
[1]王允庆,孙宏安.高效提问[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10.
[2]陈欣希,许育健,林意雪.有效提问[M].台北:天下杂志股份有限公司,2014-10.
[3][美]南希·塞西爾(Nancy Lee Cecil),珍妮·法菲尔(Jeanne Pfeifer).老师如何提问学生才会思考[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6-05.
[4]胡庆芳,孙棋斌,李爱军,等.有效课堂提问的22条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11.
[5]廉静晓.城区小学语文课堂学生提问状况调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
[6]孙雪梅,雷建敏.课堂提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实施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16):76,84.
[7]郭洪涛.课堂提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性实施策略[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0(5):90-91.
[8]季有东.浅析课堂提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性实施[J].学周刊,2018(2):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