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圆
【编者按】随着信息技术在学校教学中的普及和应用,小学科学课堂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更为丰富了。教师通过为学生提供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的动态教学案例,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希望本专辑刊登的文章能给读者一些启发。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与日益普及的社会背景下,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的整合,有利于深化科学学科教学,发展多样教学手段,加大课堂信息容量。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的整合,打破了传统的时空限制,丰富了课堂教学资源,拓展了教学模式,使静态、封闭的传统教学模式转变为动态、开放的课堂教学模式,增添了课堂教学的活力、感染力与生命力,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的发展与能力的培养,实现新课程教学目标。
一、利用信息技术突破教材重难点,降低教学难度
小学科学课程倡导以探究式学习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探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于抽象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不是很好的小学生来说,有些科学知识相对而言较难理解,有些活动也无法很好地进行展现。因此,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利用音像资料等丰富的资源,形象生动地将抽象转变为直观,以利于学生感知、想象与理解,最终突破教学重难点。
如在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探索宇宙”中,大部分内容都是比较抽象的天文知识,单凭空洞抽象、苍白无力的言语描述,以及挂图等形式,小学生会感到课堂枯燥乏味,且难以理解与掌握,教学有效性低。此时,可充分利用网络和信息技术,制作一些动态短片、三维动画片,或者是微课,把较为生涩的静态理论知识转化为形象生动的动态过程。这样,不仅课程内容充满趣味性,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同时通过观看短片,也能够有效地在学生大脑中形成立体空间概念,使探究活动不再受环境和教学条件的限制,从而实现学习方式的改革和学习空间的拓展。又如在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二课《根和茎》中,为了解茎的作用,可利用信息技术制作模拟动画课件,将抽象知识具体化。结合教师的适时点拨,让学生以直观方式清楚地观察到水在植物的根、茎、叶三者中是如何“旅行”的,同时可以通过把水“染色”,增加趣味性,从而提高课堂有效性。
二、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的内在驱动力,它能够帮助学生唤起对学习的热情与激情,推进探究欲与求知欲,产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动机。利用信息技术,能够创设新颖、有趣、丰富、音形兼备的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执教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六课《盐和糖去哪儿》时,结合低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方式,利用“驴家兄弟驮麻袋过河”的故事,动画导入,马上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同时也为学生学好新知识做了良好的心理准备。又如在执教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水在加热和冷却后》时,通过网络搜集图片,以插图形式制作成课件,借助自定义动画或白板,将学生们提到的大自然中水的化身一一呈现出来,同时让学生思考这些是什么形态的水,并以游戏的方式“拖拽”到相应的“固态”“液态”“气态”框里。通过这种简单的方式,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都得到了很好的激发,故而课堂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都得到了提高。在介绍水在大自然中的循环时,如果仅依靠书本和语言讲解,由于内容抽象,学生难以吸收,而且也会让课堂内容变得枯燥乏味。通过以播放视频的方式呈现丰富多彩的知识,或是以动画形式的课件、微课来动态地呈现整个水循环的过程,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对科学学习的激情与兴趣。此外,还可以培养学生学会利用网络进行知识的学习、巩固以及能力的拓展。
三、利用信息技术增强实验演示效果,深化学生探究过程,拓展课程资源
与过去受实验仪器、演示效果等限制,课堂有效性低相比,信息技术能够将视、听、说融为一体,文、图、声并茂,动静结合,直观性强。利用信息技术“仿真虚拟实验室”,可有效突破时间、空间限制,提高实验的可见度,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将封闭的教学内容开放化。
如在执教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八课《暗箱里的秘密》,判断暗箱里的障碍物在什么位置,以及想了解暗箱里的小球究竟是怎么滚动,滚动的路线是怎么样的时,学生总想打开暗箱一看究竟。此时可以借助多媒体动画,演示当摇动暗盒时里面小球滚动的过程,将难以直接观察到的现象,通过直观的方式呈现。又如在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简单电路》,当实验过程中教授到电路的连接方式时,如果仅靠教师在讲台演示串联和并联两种连接方式,不仅很难让班级里所有学生都能从不同角度清楚地进行观察,而且探究活动相对单一,学生思维难以得到发展。在同样情况下,如果合理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课堂教学就会变得轻松有效。通过将演示实验投影到大屏幕上,不仅实验过程清晰可见,而且还可以根据教学实际情况,随时调整大小,使学生无论坐在班级哪个位置都能一目了然,进而掌握实验要领与操作规范,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此外,还可以制作PPT或Flash动画等多媒体课件,以动态方式开展模拟仿真实验来判断:当某一电路开关闭合时是否会通路;或是进一步拓展、观察与演示当电路连通时,电流流动方向或电子的移动方向等。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的认识具体化、形象化,有效地增强与巩固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点和相关实验的感性认识,增强了实验的规范性,提高了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利用多媒体实物展示台提高实验演示的可见度,将不可能转变成了可能,极大地优化了实验教学效果,同时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能够很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般的传统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难以胜任小学科学课堂探究性内容的学习,为弥补其不足,合理恰当且有效地运用能够打破时空限制、具有开放性与自由性、能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的信息技术,是对科学教学的一种变革,它将成为占主导地位的课程学习方式,也将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与手段之一。它不仅把课堂时间交给了学生,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舞台,而且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对课程的热情与积极性,同时突破了教学重难点,能够将抽象且难以理解的教学内容变得具体且趣味十足,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感知下快速、高效地获取知识,拓宽视野,发展思维,培养科学的探究能力。因此,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是一个值得推广的好方法,但其只是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引入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并不能完全替代小学科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观能动性,也不能替代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故而在实际教学中,应在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准确把握信息技术与现代教育的结合点,不断探索与研究,恰当运用信息技术促进小学科学教学的新模式,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天心岛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