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研究

2018-12-13 02:05方真
新西部·中旬刊 2018年9期
关键词:全面依法治国中国特色对策

方真

【摘 要】 本文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具体内容、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及如何贯彻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等三个方面,深入浅出地研究分析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总战略目标。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对策: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着力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关键词】 全面依法治国;法治体系;中国特色;对策

我国正在通过系统化的制度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并以法制建设为目的,采用实施载体实施方式的模板,以正确引领中国法制建设步入正轨。全面建设依法治国的总体战略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为基础体系来建设法治中国。只有如此,才能确保法治建设不偏离正确的轨道。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总战略目标是连接全方位的重要线索,不仅确立了工作主线与總方向,也确立了依法治国的属性与方向。”

一、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具体内容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科学论断,这充分标志着党的法治思想从“法律体系”、“法制体系”到“法治体系”的升华和升级,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已经进入到了一个空前的发展新时期。

1、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

法律,作为治国的重器,只有整合成一个完备良善的体系,才能充分实现治国理政的根本目标。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正是这个道理。所以,建设法治体系的第一要务就是要建立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这就对制定规范性法律文件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一是,优良的价值引导。我们要始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引,坚持以人为本、立法为民的理念,坚持反映人民意志、实现人民利益,把公平、公正、公开贯穿于整个立法全过程,最终实现实质的正义。二是严谨的逻辑结构。我们要构建以宪法为核心,各部门法之间协调有序、有效衔接、逻辑严密的法律体系,实现从法律大国向法治强国的根本转变。三是可操作性的实践要求。要明确具体权利义务和责任的设定,要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执行性,坚决反对大法律白条,防止空洞抽象、逻辑模糊或自相矛盾。

2、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

法律的活力寄托于行动。[1]如果只说不做,或者行动不足,造成违法不究、执法不力、有法不可依的局面,那么法律的存在将毫无意义。所以说,有效的法律实施是推进法治体系的关键阶段。目前,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但是并不完善,无法可依的现象还是存在的,人民群众对法治实施的意见还是较大的。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解决,不仅会破坏法治的权威性,更加会损害人民的合法权益,有损党的形象和国家形象。为此,我们还要加强法治实施领域建设,不断完善法治战略体系。

3、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

法治战略体系的设立之后,还要对法治的实施进行缜密的规则限制。法治监督系统的全面性依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的。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必须杜绝执法不力、违法不究、有法不依情况的出现,以规范约束为关键,加大监督深度,一定要做到违法必究、用权监督和有权必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中不管是从立法还是执法、司法、守法每个环节都有可能出现权力被滥用的可能。因此,我们的法治监督体系必须全覆盖,不留任何死角。

4、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

法治的保障体系需要严谨、有力、方向正确,如果保障无力或者缺少保障,法律制度就不会高效率的运行,更不可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仅需要整套的保障制度,更需要保障体系的强大有力。

5、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目前,我党的党员已达到8800多万人,因此对于这样一个强大的党组织来说,如果没有一个科学合理的党内法规体系,是很难进行各项管理的。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之后,党内法规正式被纳入法治体系当中,因此,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体系当中的冲突和不一致的问题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党应当在依法治国的部署下,将党内法规建设和依法治国有机融合起来,使二者相得益彰、相互促进。

二、必须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法治体系的基本原则

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首要一步是必须以党的领导为中心。因此,深刻把握党的领导在全面依法治国中的历史性地位及现实性意义,具有重大意义。一方面,这既是我国当代法治建设能否成败的关键所在,另一方面,它更是我党的高度繁荣、开辟新天地的关键点。在推进依法治国的基础上,坚持党的领导是一条必须坚持的首要原则,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把党的领导至于法治实践的头等地位,时刻把握党领导全面依法治国的“最本质”属性和“最根本”价值。

2、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对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体系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之所以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就是要保证法治建设的过程是围绕人民所关心的问题,为人民造福,为人民谋福祉,保障人民的主体地位,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维护整个社会的公平正义,促进共同富裕。

3、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法律面前每个人都地位平等,这一直是推进依法治国的方向。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建设,从本质上来说,就是通过一系列法律制度的建设,最终达到维护社会主义公平正义的目的,确保我国法治的性质真正是社会主义性质的。这个原则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凌驾于宪法法律之上,必须旗帜鲜明的反对一切的形式和借口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

4、坚持法德并举

社会主义的法律与道德其实是具有共同的价值取向的,因此在全面依法治国的大氛围下,德治与法治同等重要,积极发扬中华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高尚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法治是起到规范约束作用的,而道德对人类社会具有潜移默化的教化作用,各自具有各自的作用。因此,我们要二者兼顾,法治的规范约束与德育齐头并重,法治与德育相互融合,达到双方的相互促进与支撑,法治与德治珠联璧合,齐头并进。

5、坚持中国特色法治道路自信

中国的法治建设必须从我国的国情出发,要实现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就要充分认识中国国情和现实的需要,加强中华法律文化研究,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同时,认真分析西方法治文明并理性借鉴合理成分,不能盲目照抄照搬西方国家模式。

三、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

我国的基本战略方针是依法治国,宪法也明确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部中国公民作为战略主体在党的引领下,要根据法律的相关制度对政治事务、经济市场和社会事业进行规范管理,实现社会民主的制度与法律化,达到不因领导或者注意力的转移而转移。矗立于新时代,依法治国在此基础上被赋予新的含义和新的要求,不仅要有“良法”,还要厉行“善治”;不仅要依法办事,还要维护法律权威;不只是零散单个的依法治理,更注重“全面”实施法治;不只是一般意义上的依法办事,更提出了进一步推进。推进依法治国是党的伟大举措,是国家的一次伟大改革,我们要有足够的信心与勇气去做去执行。依法执政是党执政的基本方式。“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治必行。”建设法治国家,既要强调全体人民遵守法律,更要着重强调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率先垂范、带头执行法律。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在一般事务的处理上如此,在遵纪守法上更是如此。“每个人都要树立依法行政意识,以法治的理念、体系和程序进行工作,不断改进党的领导与行政方式,确立依法治国的制度化、规范化与程序化。”做到依法治国的关键是党和各级政府必须树立依法执政的意识。依法执政是各级政府行使职责与对经济社会进行管理的主要途径,依法行政是法治国家建设对各级政府的基本要求,必须健全行政决策的法律机制,确立责任,做到规范公正执法。

2、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体建设

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方针是针对建设一个法治国家,那么什么是法治国家呢?法治国家就是指国家的一切权力要严格依据宪法法律、由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并且依据法律规定的一切程序和方式行使权力,严格依法追究一切违法用权、滥权、怠权的行为的责任。法治政府是指政府被授予的权力是依据法律产生的,严格依法行政,确保一切权力在法治的轨道上运行。这就首先要求政府的一切权力要依照法律的规定和程序行使,再者还要做到职为法设,行使权力的时候不能突破法律规定的权限,违犯了法律规定的范畴一定要受到法律的追究。另外,法治政府建设必须处理好各种各样的关系,比如:法律与权力的相互关系,必须做到无法不为,有法依法为的要求。与此同时,全社会的参与度对建设法治中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它需要整体化的法治观念化意识。所以,实现这一政策需要加大发扬社会主义精神、建立法治体系,不管是社会公民、法人还是组织团体都有法可依,依法执法,自觉履行职责享受义务,营造有麻烦找法靠法的气氛环境。

3、着力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推进依法治国的全面化,一定要从法治基点为起点,强调重点任务,有序的进行工作。”十八大提出中国共产党提出了“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十六字方针,它的提出就为我们目前和今后的法治建设工作提出的具体的实践要求,也是对旧的十六字方针“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全新整改,确立了依法治国的关键性任务。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全国依法治国论述摘编[m].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

【作者简介】

方 真(1981.7—)女,法学学士,讲师,现任中共泰安市泰山区委党校办公室主任.

猜你喜欢
全面依法治国中国特色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基层检察院规范司法行为的实现路径
领导干部为官做事为什么要紧握法律戒尺
全面依法治国环境下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思考
贾康:“中国特色”的独立思考的知识分子
亟待编纂一部21世纪的民法典
“中国特色”的低速电动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