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璐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及国力的增强,国家留学事业和人才战略与外交战略协同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出国深造。文章对北京化工大学2011-2018年赴美留学人员展开了关于出国学习和生活状态的调查,阐述了大学生在出国留学过程中和出国后所面临的问题,分析了高校开展大学生出国留学指导工作的意义及思考,从思想政治教育、指导体系建设、跨文化教育、学业职业规划四个方面讨论建设高校大学生出国留学指导工作体系。
关键词:出国留学;调查研究;留学指导;工作体系
一、高校出国留学指导工作概况
从国家层面看,自改革开放后,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出国留学。大学生出国留学,不仅能够提升其国际竞争力,加强文化素养和学术交流能力,拓宽其在国际市场中的就业范围,而且能够提升国家声誉,传播中华文化,使中国留学人员与各国的发展产生紧密的联系。出国留学工作既是高校拓宽大学生国际视野和培养国际化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人才战略和外交战略的重要历史使命。从《国际人才蓝皮书: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7)》中的数据可以看到,近10年全球留学生人数持续攀升,其中接受高等教育的留学生人数增长更为迅猛。2016-2017学年,在海外留学市场中,以美、英、澳、加、日为首,世界八大留学目的国接收高等教育国际学生总数达3533999人,较2015-2016学年增幅稍有下降(0.04%),其中赴美留学生为1078822人,占比31.2%。海外留学专业主要以科学、技术、工程、数学专业为主,形成了国家资助、单位资助、自费出国三条渠道相互耦合、交叉创新、优势互补、相得益彰的留学市场。
从高等教育层面看,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提高高层次、国际化、综合性人才的培养质量,加快高校国际化一流大学建设脚步,扩大中国高等教育影响力是高校出国留学工作被积极推进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高校进一步开展出国留学指导工作的动力与源泉。虽然就业与国内深造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指标,但出国留学人数以及交流访问规模的不断扩大,使出国留学教育服务管理工作不容忽视。据2017年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库提供的数据,北京26所“211工程”高校本科毕业生平均出国留学率为16.67%。以北京化工大学为例,2011-2017年出国留学率分别为8.90%、10.64%、10.55%、10.12%、11.21%、10.78%、9.50%,平均为10.24%。
二、北京化工大学
赴美留学生状态调查与研究
笔者通过网络问卷与访谈调查,以北京化工大学2011-2018年赴美留学生为样本,展开关于赴美留学申请、学习和生活状态的调查,分析高校开展出国留学咨询服务建设与发展的意义。此调查共收回119份有效问卷,样本分布于美国11个州,46所大学,男女所占百分比分别为54%和46%,并从调查中得到学生关于出国申请、留学满意度、留学现阶段学习及生活状态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出国申请基本情况调查
通过赴美留学申请基本情况调查,可以看到申请人平均学分绩点(GPA)都较高,均在3.0以上,平均水平为3.34;主要参加以托福(TOEFL)和雅思(IELTS)为主的英语等级考试,83%的同学均有2次及以上的语言考试经历,46.67%的同学成功申请了奖学金资助;在大学录取通知书方面,35.56%的学生能收到1~2个,48.89%的同学能收到2~5个,15.11% 的学生能收到6个以上;在出国咨询方面,51.2%的學生通过自己申请和准备,39.7%的学生通过留学中介申请和准备,只有10.2%的学生通过学校合作项目申请和准备;在留学动机方面,52.2%的学生表示出国是希望开拓视野和具备海外经历,28.9%的学生表示是因为较高的学术追求和科学理想,26.7%的学生认为自己所学的专业在国外有较大发展和就业空间,7%的学生主要以移民为求学原因,4%的学生因更换专业的需求;在留学申请成功的关键因素方面,71.1%的同学认为是具有较高的GPA成绩,53.3%的同学认为是教授的推荐,57.4%同学认为是相关领域的科研项目和实验室经历,30.3%的同学认为是具有较高的英语交际能力,只有6%的同学认为是社会实践和志愿者经历。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到:赴美留学学生GPA成绩和专业素养都较高,大部分学生都具有科研训练经历,有着扎实的基础知识与科研素养。从出国申请看,通常出国申请率在10%~50%之间,GPA、推荐信、科研经历是申请的三项重要影响因素,且学生主要是通过自己或中介进行信息收集和材料准备,向高校留学机构咨询的比重较小。从留学动机上看,以增加海外经历、提升竞争力为主,科研热情和学术诉求次之,另外还有更换专业及移民的需求。
(二)出国后学习及生活状态调查
在学业方面,88.2%的学生留学状态较好,其中47.3%的学生认为自己有较大的学业进步和学术成就,40.9%的学生完成学业较好,并积极投身于各项学术活动。在教师授课方式方面,51.0%的学生喜欢国外教师的授课,33.6%的学生国内外的授课方式都喜欢,只有12.4%的学生喜欢国内教师的授课方式,3%的学生选择都不喜欢。在授课模式方面,学生认为国外教师授课知识量大,课外阅读信息量多,作业任务重,而国内教师授课细致,所补充信息量小,课堂氛围活跃度较差。课上讨论与课后团体开放式作业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能有效帮助学生理解和吸收知识,学生更为接受和喜爱。在生活方面,均存在1~3个月的适应期。学生出国留学后更多专注自己专业知识的学习,只有37.8%的同学参加国外的学生活动组织,主要是以中外文化和体育项目为主。15.7%的学生认为能很好地融入国外交友圈,69.5%的学生认为与国外交友圈有交集,但融入感较低,14.8%的学生认为难融入国外交友圈,基本集中在华人圈。30%的学生与留学校友交集较多、与国内联系较多,70%的学生与留学校友交集和国内联系较少。在留学生出国后学习和生活状态方面,80%以上的学生对于在国外留学现状满意度较高,比较适应国外教学模式,但在生活交际方面,存在跨文化适应问题,与外国学生的融入度较低,文化和语言的交融度尚有待提高。
(三)素质能力与就业意向调查
在政治素养方面,留学生中有33%的学生是党员,21.4%的学生非常关心并经常主动阅读国内外政治经济新闻或书籍,67.8%的学生有时会关心国内外经济和政治,10.8%的学生对国内外政治经济事件无兴趣。在压力源测试方面,41.7%的学生认为最大的压力来自学业和考试,30.1%的学生认为是独立生活,10.8%的学生认为来自人际关系交流,10.4%的学生认为来自目标丧失,5%的学生认为来自语言交流,只有2%的学生认为来自饮食和文化差异。在留学能力提升方面,30.7%的学生认为留学主要提升了独立生活能力,29.6%的学生认为提升了语言能力,25.7%的学生认为提升了学术创新能力,10%的学生认为提升了交流和沟通能力,4%的学生认为提高了动手能力及其他。在就业意向方面,56.7%的学生选择国外就业,17.2%的学生选择回国就业,10.8%的学生选择继续在国外做科学研究,15.3%的学生目前尚未清楚。由调查结果可以看到:留学生在学业、独立性和人际关系方面的压力和挑战较大,独立性、语言、学业方面的提升较快,交流和人际关系方面提升较慢。大部分学生对今后的发展定位较为明确,且选择在国外就业或研究的比例高于选择回国就业的比例。
三、高校大学生留学指导工作体系
建设的思考
不断扩大的留学市场结合较高的留学满意度,形成了出国留学的良性效应刺激,并促进了留学市场的进一步扩张,继而促使越来越多的优质生源选择国外高等教育市场。然而留学需求的快速增长也使得高校大学生出国留学指导方面的信息供需不对称、教育指导不全面、资源数据不齐全、经验交流不充分,使学生在出国留学中不能分享高效的数据和资源,不能充分做好出国心理和能力的提升,不能清晰明确自身的规划发展路径,不能产生文化自信和辩证的思想,从而容易产生留学目标过于盲目,不自信,人生规划过于迷茫和草率问题。高校大学生出国留学指导体系建设应以思政教育体系为本,以发展咨询和信息中心为体,以跨文化能力和学业职业规划能力课程体系为翼,以国际化校园氛围和对接交流平台建设为辅的框架模式逐步扩张和细化,以进一步提升大学生出国留学的效率与质量。
(一)以思政教育体系为本,创新教育方法,保障留学事业健康蓬勃发展
我国的留学事业不断深入,留学事业成为优质人才培养的助力器和国际关系的润滑剂。思想政治教育在留学事业中的地位和重要性不言而喻,是保障国家团结与进步的基石[1]。出国留学人员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可帮助国家促进全球对话,提升留学人员学成归来并报效国家的决心。在调查的留学生中,有33%的学生是党员,仅有21.4%的学生对国内外政治经济事件非常关心。因此,做好留学人员思政工作、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建立以发展咨询和信息数据为中心的组织机构,提高留学服务与效率
据调查,有82.3%的学生认为较难从高校获取出国留学指导,仅有17.7%的学生认为或多或少能从所在高校中获取指导,其中包括教师咨询、朋辈交流和讲座。一些高校出国留学指导信息匮乏,大量信息和数据未整理或开发,使出国留学指导工作通常是通过个人经验传授或中介提供服务,很难得到校方大数据和经验支持的专业指导。应建立出国留学指导和咨询为核心的部门或组织,以此加强出国留学信息资源管理,提升出国留学的匹配度、效率和质量。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内引进人才政策的不断开放,越来越多的留学人员选择回国发展和就业,形成了归国热潮,留学人员与朋辈间和母校间的联系、交流、沟通需求迫切。创建留学信息数据交流平台和留学归国就业信息服务,不仅有利于保护人才资源和扩大教育资源,更有利于加强留学人员与祖国的对话,提升出国留学人员学成归国的信心,促进优秀人才回流,扩大人才储备。因此,可在各大高校的国际教育机构或外事机构建立以出国留学咨询为核心的咨询部门,培训专职教师,开辟出国留学信息通道,统一管理本校出国留学生的信息数据库,开放信息和资源,建立反馈机制,针对出国留学人员回国就业提供信息服务,搭建沟通交流平台,提供海外实习和实践机会,建立咨询有窗口、信息有流通、数据有保障、交流有平台、资源有累积的指导工作体系,使学生和学校互利双赢,循环促进高校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和发展。
(三)建设跨文化教育课程和学业职业规划课程实践体系,保障留学生质量
调查数据显示,只有15.7%的学生能够较好地融入国外交流圈。主要因为中外文化的差异容易造成学生出国后产生文化隔离、文化盲从、文化混淆等问题,包括教学体系差异的学习问题、风俗文化差异的沟通交流问题、思想价值观差异的观念问题、社会环境差异的社会安全和法律问题等。因此,开展跨文化教育课程,使之涵盖中外交际文化对比、历史文化对比、生活习俗差异对比、教育发展史差异对比等内容,可让学生理解中外多元价值观的不同,形成良好的个人修养,坚定正确的价值观,合理的规划好自己的学习生活。跨文化教育课程体系在帮助学生了解异国文化的同时,还能帮助学生了解自我社会环境的发展和变化,帮助学生理解国内外社会政治环境的差异。开展学业职业规划课程体系,可帮助学生从学业发展和职业发展两个方面合理规划。学业生涯规划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在预定时间内尽可能完成出国前的学业准备,通过自我评估、环境评估、计划制订、反馈修改等形式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效率和做好出国申请的各项准备,包括语言、专业实践和学术研究,同时做好相应的心理建设和准备,保障良好的学习状态和动力。职业生涯规划能够使学生在自我探索和自我认知的基础上,对国内外就业环境有清晰的认识,进一步帮助学生结合自身兴趣和特长规划其职业发展,甚至能够帮助有更换专业需求的学生做好充足的准备和进行合适的选择,避免教育资源浪费。
(四)建立多元交流平台,增加校园国际化氛围和文化交流
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有很多国际交流组织和协会在帮助加强与国际社会各界的交流、增信释疑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且在高校中也相应成立了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等组织。但高校在海外成立留学校友会,并由高校支持和管理的组织较少,基本以民间组织或网络平台为主。从调查中可以看到,仅有30%的学生与留学校友之间的交集和与国内联系较多,大部分留学生和母校之间的联系和沟通频次较低。建立留学校友会,不仅能够有效加强国外校友的联系和管理,为已出国学生和将出国学生提供信息交流渠道,提升跨文化了解,还能加强留学人员沟通互助,促进海外学生与国内组织资源共享,解决危机事务处理,保障海外留学人员权利。在高校文化和第二課堂学生活动中,加强留学人员、校友和在华留学生交流平台建设,不仅能提升学校国际化教育氛围,为来华留学生和本国学生提供学术文化交流,还能让学生在了解异国文化的同时宣传我国优秀文化,促进留学外交。
参考文献:
[1]朱晓芳,浅析合作办学高校出国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J].当代教育论坛,2011(9):26-27.
编辑 熊恩顺 校对 朱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