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平台优势 服务“一带一路”教育共同体建设

2018-12-12 01:38周一吕伊雯
世界教育信息 2018年18期
关键词:东盟国家贵州人文

周一 吕伊雯

一、服务“一带一路”教育共同体建设:

贵州发掘自身优势,砥砺前行

《世界教育信息》:首先,感谢您接受我刊专访。请您谈谈贵州省在推动“一带一路”教育共同体建设方面具备哪些优势,又面临哪些挑战?

邹联克:目前,我们正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随着经济全球化、教育国际化的推动,教育要素在国家之间的流动成为可能,为教育共同体建设奠定了基础。贵州在推动“一带一路”教育共同体建设方面有以下五点优势。一是“近海、近江、近边”的独特区位优势。贵州作为西部地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连接线作用日益体现。二是历史文化优势。贵州有许多为中国教育对外开放作出过杰出贡献的代表人物,如北京大学前身京师大学堂的创办人李端棻,重视“西学”、主张派遣留学生的洋务派代表人物张之洞等。三是平台优势。当前,贵州正积极致力于将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打造成中国和东盟教育合作与人文交流的主要平台以及“一带一路”民心相通的重要平台。四是机制优势。贵州省委省政府提出,贵州必须加大开放力度,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开放带来的活力比改革带来的活力还要大。五是自身发展动力的优势。贵州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就贵州教育的发展而言,也必须靠改革、靠开放,因此,在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的过程中,自身发展动力的需求也带来了一种优势。

同时,贵州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教育交流面临新挑战:一是从经济社会发展来看,贵州相对还处在欠发达的地区,在发展过程中的经济支持上存在一定难度;二是观念的转变,我个人认为,就信息化时代下的对外开放以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来说,观念的影响比经济的影响还大;三是如何分析和研判“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教育开放的需求,如何更好地服务于这些需求,还需要更多的了解和支持。

二、面向东盟教育合作:

双向留学工作成果丰硕,

教育融合之路不断拓宽

《世界教育信息》:作为面向东盟的桥头堡,贵州省在与东盟国家教育合作交流方面取得了哪些新进展?给贵州省的教育领域带来了哪些新契机?

邹联克:自2008年以來,贵州30余所高校均与东盟国家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开辟了“立足东盟、面向亚洲、辐射欧美”的对外开放道路。2014年,贵州启动“千人海外留学计划”公派学生到国(境)外交流学习。在交流周平台推动下,贵州每年派出的千名学生中,有10%~20%的学生前往东盟国家进行学习深造。2008年,在黔国际学生113人,其中来自东盟国家的留学生3人;截至2018年7月,在黔国际学生达3334人,其中东盟国家的留学生有2500余人,双向留学工作取得的成绩,凸显了交流周推动贵州教育对外开发的成效,提升了贵州教育走向世界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第一,贵州与东盟国家教育合作交流提升了贵州教育国际化的自信。贵州具备许多吸引东盟国家的学生来这里学习和交流的优势。经过不断的发展,贵州教育对外开放的自信心越来越强。从今年东盟周的举办来看,在网上注册、报名的人数远多于预期。东盟周开幕式上座无虚席,说明贵州教育国际化的影响力正不断扩大。

第二, 贵州与东盟国家教育合作交流推动了贵州教育的融合发展。当今的发展,不仅局限于贵州和省外、贵州和东盟间的合作,贵州和欧美国家间的交流与合作也在不断加强。通过东盟周逐渐形成“10+1+N”的合作模式,除了10个东盟国家和中国以外,还有很多伙伴国,如乌兹别克斯坦、瑞士、澳大利亚、韩国、印度等已加入这一平台。同时,当前也从教育拓展到科技、人文、体育等多领域的融合发展。交流周为贵州教育提供了机会、开辟了渠道、引入了资源,帮助贵州教育融入了合作、取得了成效,成功推动成立“中国—东盟清镇职教中心”“东盟留学生服务中心(中国·贵州)”“中国—东盟思想库网络贵州基地”“中国—东盟医学教育基地”“瑞士研究中心”等以贵州高校为主导的区域合作平台,帮助提升贵州教育积极主动参与国际合作的能力。

第三, 贵州与东盟国家教育合作交流推动社会力量融入教育人文交流。交流周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尤其是企业的参与,推动教育服务企业、企业回馈教育发展,走出一条产教融合之路。自2012年以来,各类企业通过人、财、物的投入,积极参与交流周活动,驱动贵州乃至全国同东盟国家教育的深度交流与合作。例如,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等14家企业与73所中外高校共同参与推动东盟国家轨道交通本土人才培养合作,服务“一带一路”互联互通工程。

《世界教育信息》:在您看来,贵州省与东盟国家在教育合作交流方面的未来合作前景如何?您对此有何展望?

邹联克:10年来,交流周见证了无数改革变化与发展。由教育交流平台发展成为今天的国家级人文交流平台;由中国主导变成东盟主动全面参与;由中国和东盟“10+1”合作,变成如今立足东盟、辐射全球的平台……交流周的规模、规格、层次不断提升,成效日益凸显,它不断为贵州教育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夯实了睦邻友好的社会民意基础,拓展人文交流合作,不断共享交流周红利,不断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2018年是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第二个10年的开局之年,是中国—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第15周年。正如主题“教育合作新起点 人文交流新未来”所示,贵州将继续以人才培养为根本,积极开创贵州教育对外开放新局面,努力推动中国—东盟教育合作和人文交流迈上新台阶。

未来在体制机制、开放力度、合作形式、合作内容上都会有新的发展。一是要进一步理顺对外开放的体制机制,加强人文交流机制建设,以起到保障作用;二是要进一步加大开放力度,让更多的人“走出去”,也让更多的外国学生能够“走进来”,实现双方互动、双向流动;三是解决如何更好地“走出去”的问题,在当前师生互访、学术研讨会等活动形式的基础上,实现联合办学、产教融合、建立海外分校;四是扩大教育合作空间,从大学间的合作扩大至职业教育、基础教育,未来可能会涉及学前教育,使各级各类各学段的教育都参与进来。

《世界教育信息》:自2008年起,外交部、教育部及贵州省人民政府已联合在贵州省成功举办了十届中国—东盟交流周。值此第十一届中国—东盟交流周之际,请您谈谈对交流周的期待。

鄒联克:一方面是对“新”的期望。今年是中国—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第15周年,是中国—东盟创新年,也是交流周进入第二个10年的开局之年。随着历史的车轮进入新时代,中国与东盟的交流合作迎来了新机遇。我们将以中国—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15周年、中国—东盟创新年、交流周新十年的开局之年这3个“新”年为契机,遵循“深化务实合作,打造精品亮点”的原则,以人才培养为根本,在科技、贸易、文化、卫生、体育等领域争取有突破、有亮点,积极开创贵州教育对外开放新局面,努力推动中国—东盟教育合作和人文交流迈上新台阶。

另一方面是对项目的期待。其中包括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首届学生技能竞赛、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展示馆、国别和区域研究国际研讨会、贵州省教育厅和哈萨克斯坦教育部国际合作中心双边合作磋商会和中哈大学校长合作对话、阿里巴巴全球跨界电商教育联盟成立大会等新项目,也包括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国际论坛暨特色项目成果展示、东南亚教育部长组织-中国职业教育文化姊妹项目培训班、中国—东盟轨道交通培训联盟年会等原有项目。

三、未来教育国际化工作重点:

贯彻对外开放政策、发挥平台优势、

培养跨文化人才

《世界教育信息》:最后,请您谈谈贵州省教育厅今后在国际教育合作交流方面有哪些重点工作?

邹联克:其一,认真贯彻国家关于教育事业对外开放的政策,紧紧围绕全省教育改革发展大局,抓好、做实重点工作,充分运用国内外资源、促进贵州教育国际交流事业的发展,增加合作交流项目,拓宽国际交流平台和领域,提升贵州的教育国际化水平。

其二,持续办好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推动贵州与东盟国家教育交流合作再结硕果。东盟国家是“一带一路”重要区域,教育特色鲜明、资源丰富、互补性强、合作空间巨大,贵州将继续积极发挥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作为中国与东盟国家人文交流的主要平台及“一带一路”民心相通的重要平台优势,以教育交流为沿线各国民心相通架设桥梁,以人才培养为沿线各国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提供支撑,不断扩大开放、加强合作、互学互鉴,谋求共同利益、直面共同体命运、勇担共同责任,聚力构建“一带一路”教育共同体,全面支撑共建“一带一路”。

其三,为适应新形势要求,来华留学教育需要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以“民心相通”促进沿线各国的深度交流与融合,这也为来华留学生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的时代形势要求中国—东盟双方紧密合作,贵州将继续加强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和改进,共同推进“一带一路”教育共同体建设。

编辑 徐玲玲 校对 许方舟

猜你喜欢
东盟国家贵州人文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本期导读
“贵州制造”的前世今生
人文社科
俄将加强同东盟国家军事合作
写人文的写作方法
贵州教育出版社
东盟两次危机全靠中国伸援手
让世界感知多彩贵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