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志林
【摘要】 目的:观察分析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预防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月-2016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98例作为本次观察分析对象,将其依照患者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只行腹腔镜手术,观察组患者腹腔镜术后给予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治疗,对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生殖激素水平、术后两组患者复发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生殖激素水平数据结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生殖激素水平明显低,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术后复发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子宫肌瘤患者行腹腔镜剔除术后给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生殖激素水平,减少患者复发率,该治疗方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 子宫肌瘤;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
doi:10.14033/j.cnki.cfmr.2018.26.07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8)26-0-02
子宫肌瘤是临床常见的妇科疾病,主要因子宫平滑肌细胞增生所致,为激素依赖性肿瘤,因此在孕期肿瘤生长速度较快,由此可见在子宫肌瘤生长过程中雌孕激素起关键作用[1]。临床针对该病症状加重及保守治疗无效时主要采取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但治疗后患者复发率较高,因此给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2-3]。所以加强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复发的治疗研究,降低患者复发率,是确保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的关键[4]。为此,本次笔者所在医院将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预防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复发的疗效进行了对比分析,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觀察选取2015年1月-2016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98例作为分析对象,纳入标准:经过各项常规检查核实后符合“子宫肌瘤”临床诊断标准,并且单个肌瘤最长径线≤10 cm,多发肌瘤需手术剥除的患者;临床资料完整的患者,语言及智力功能正常的患者。排除标准:存在子宫黏膜下肌瘤、子宫颈部肌瘤及阔韧带肌瘤等特殊部位的患者,患有严重的心、脑、肝及肾等脏器疾病的患者,患有恶性肿瘤的患者,不能积极配合完成本次观察治疗协议的患者。患者及家属通过对本次观察治疗全过程进行了解后,经协商自愿签署本次观察治疗知情书。所有符合标准的患者均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将其依照患者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9例,观察组患者年龄25~42岁,平均(33.5±3.2)岁;对照组患者年龄25~43岁,平均(34.0±3.3)岁。两组基础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手术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取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行全麻气管插管,取截石位,按常规操作进行腹壁穿刺后建立气腹,常规放置举宫器(无性生活者除外)。通过腹腔镜对患者的子宫形态、肌瘤(大小、位置、数量)等进行详细探测,并根据瘤体详细情况选择切口位置,单极电钩于肌瘤突出部位,将肌瘤包膜切开,将瘤体抓钳拉出瘤腔,采取双极电凝止血,瘤腔使用1-0可吸收线缝合关闭,对盆腔进行冲洗止血,将肌瘤标本送病理检查。
1.2.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只行腹腔镜手术,观察组患者术后给予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治疗,在患者术后首次月经的第1天给予醋酸戈舍瑞林缓释植入剂(生产厂家:AstraZeneca UK Limited,国药准字:J20160052),3.6 mg/次皮下注射,每28天注射1次,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给予3~6个月的治疗。
1.3 观察指标
对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生殖激素水平进行对比观察;并在治疗后通过随访观察记录对比两组患者6、12、18、24个月内的子宫肌瘤复发率。
1.4 统计学处理
将本次观察分析中的相关数据输入到SPSS 19.0统计学软件包予以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子宫肌瘤复发率对比
通过随访记录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复发率较低,其6、12、18、24个月内的子宫肌瘤复发率分别为0、2.0%、4.1%、6.1%,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8.2%、12.2%、16.3%、20.4%,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生殖激素水平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生殖激素水平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生殖激素水平得到良好改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子宫肌瘤是女性最常见的生殖器官肿瘤之一,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良性纤维肌瘤及子宫纤维瘤。该病的诱发因素较多,目前尚未明确。但相关研究表明,子宫肌瘤的发生及生长与雌激素有重要关联[5-6]。该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子宫出血,随着肌瘤逐渐生长,患者会出现腹部包块及压迫症状,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白带增多、不孕与流产、贫血、红细胞增多症及低血糖等症状发生。该病在30岁以上女性群体中发病率最高,临床一般针对未生育或希望保留子宫患者主要采取保守治疗,但若保守治疗无效及病情严重时,则需要采取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7-8]。该手术方法为微创手术,其创伤性较小,手术效果较高,是目前临床治疗子宫肌瘤的首选方法,但由于子宫肌瘤为激素依赖性肿瘤,针对育龄期患者术后极易受到雌孕激素的影响,导致术后复发率上升,因此给患者身心健康及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9]。据相关研究发现,针对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术后给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治疗,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是一种合成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衍生物,可减少子宫供血,并且对子宫肌层生长可起到抑制作用,从而缩减子宫体积,降低患者体内的雌激素水平,最终达到预防子宫肌瘤复发的目的。在本次观察结果中也显示,给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治疗后的观察组患者生殖激素水平显著低于未采用任何治疗的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随访记录中发现,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术后子宫肌瘤复发率较低,两组数据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预防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复发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生殖激素水平,减少患者术后子宫肌瘤复发现象,使患者的健康得到有效保障,该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俞梅,朱兰,郎景和.GnRHa用于大子宫子宫肌瘤腹腔镜手术前治疗疗效的前瞻性研究[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7,8(2):82-83.
[2]尹红.GnRHa预治疗对巨大子宫肌瘤患者腹腔镜手术的疗效[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6,4(3):93-94.
[3]戴星,周静,邹志雄.腹腔镜下大子宫肌瘤剔除术术前应用GnRH-a治疗的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7,7(2):68-69.
[4]陈海刚,朱兰.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作为子宫肌瘤术前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6,6(2):67-70.
[5]蒋珊珊,胡京辉,沈燕.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联合术前应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治疗大子宫肌瘤的疗效观察[J].中国内镜杂志,2017,5(7):70-71.
[6]刘惜时,张惜阴.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治疗子宫肌瘤近期疗效观察[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7,8(2):86-87.
[7]吕华,夏恩兰,成九梅,等.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治疗子宫肌瘤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4(3):97-98.
[8]张莹,杨军,子宫肌瘤大于孕14周体积患者术前使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的效果评价[J].中国性科学,2017,7(2):66-67.
[9]党亚茹,郭艳.米非司酮与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及副作用分析[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2(9):97-98.
(收稿日期:2018-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