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波 刘占兵
摘要 目的:探讨皮下置管引流、切口预置抗菌薇乔线延期缝合联合应用对腹部Ⅲ类手术切口感染的预防效果。方法:收治腹部Ⅲ类手术切口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切口预置抗菌薇乔线延期缝合处理,研究组给予皮下置管引流、切口预置抗菌薇乔线延期缝合处理。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结果:研究组住院时间、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下置管引流、切口预置抗菌薇乔线延期缝合联合预防腹部Ⅲ类手术切口感染效果显著,可减少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
关键词 腹部Ⅲ类手术切口;皮下置管引流;预置抗菌薇乔线;延期缝合;切口感染
资料与方法
2010年5月-2016年12月收治腹部Ⅲ类手术切口患者120例,均因阑尾炎就诊并接受外科手术治疗,其中男69例,女51例;年龄18~88岁,平均(49.15±1.67)岁;体重量指数(BMI)18~29kg/m2,平均(24.16±1.02)kg/m2。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每组60例。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方法:两组患者术前常规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开腹手术治疗,指定高年资、专科医护人员完成手术操作。手术切口位于右下腹腹直肌或麦氏切口,开腹时首先行腹膜切开并吸净腹腔内脓液,之后将手术切口扩大并将腹膜外翻,治疗巾上固定腹膜后妥善保护切口,将阑尾组织切除后给予常规动脉缝扎(普通丝线)、包埋残端等处理。研究组将腹膜缝合至腹直肌前鞘后预置抗菌薇乔线,之后暂不缝合并于切口内放置硅胶管(12号),管壁兩侧每间隔1cm作一侧孔,长度与切口相当,硅胶管另一端放置于切口下端2cm处戳孔引出,将硅胶管与负压注射器有效连接固定,术后72h内打结预置抗菌薇乔线并缝合。对切口反复冲洗后对照组经普通丝线对腹膜、腹壁有效缝合并预置抗菌薇乔线,方法同研究组,术后72h内打结预置抗菌薇乔线并缝合,该组未行皮下引流处理。
观察指标:记录两组术后感染发生率、住院时间。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软件处理数据,住院时间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术后切口感染发生情况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相应外科手术,无因故中断、术中死亡等异常情况,手术完成率均达100.00%。研究组住院时间为(7.91±1.06)d,显著少于对照组的(11.98±1.6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组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为6.67%,对照组为25.00%,研究组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讨论
外科根据伤口实际情况分为3类,即Ⅰ类清洁伤口、Ⅱ类可能污染伤口、Ⅲ类污染伤口。研究表明,高达5%~20%手术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其中以Ⅲ类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更高,术后一旦发生切口感染不仅增加患者生理不适感,还将延长住院时间、提高治疗费用,若病情较重甚至造成死亡,应引起相关医护人员注意。
研究表明,以往临床采取保护切口、抗生素预防给药、无菌操作等措施虽可对切口感染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但针对Ⅲ类污染切口效果并不理想。切口预置抗菌薇乔线延期缝合是以往临床用于预防腹部手术切口术后感染的有效方法,因抗菌薇乔线本身具有可吸收、抗菌特性,使用后可形成三维抗菌区域,从而起到广谱抗菌效果,针对(临床常见的腹部手术切口感染致病菌均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研究表明,将抗菌薇乔线联合延期缝合处理有利于使切口处于敞开环境并加强敷料换药效果,通畅引流有利于及时清理局部渗出液,但应注意的是清理渗出液的过程中将内环境暴露从而为致病菌入侵创造有利条件。
皮下置管引流是近年来在临床推广的新型预防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方法,通过封闭环境即可实现渗出液引流,对减少细菌繁殖环境、残留液体及液化脂肪均具有积极意义。研究表明,将皮下置管引流、抗菌薇乔线延期缝合联合使用可有效避免后者单独使用存在的弊端,更有利于腹部手术患者获得理想的术后切口感染预防效果。本研究结论与张欣等研究结果相符。
综上所述,应用皮下置管引流、切口预置抗菌薇乔线延期缝合联合预防腹部Ⅲ类手术切口感染效果显著,有利于保障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