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专利商业化战略形成结构要素

2018-12-12 10:51陈慧
中国集体经济 2018年31期
关键词:高校

陈慧

摘要:作为国家创新体系三大支柱之一的高校其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一直以来都是关注的重点。文章基于战略形成理论结合相关学者的研究,在已有战略形成框架上对高校专利商业化战略形成的结构及其要素进行了探讨。在构建了高校专利商业化战略形成过程及作用的基础上梳理出高校专利商业化战略形成要素。为当前高校专利不乐观的情况提供了战略层面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高校;战略形成;结构要素

一、战略形成的内涵

“战略”一词最初在军事行动中创造出来的,用来区分指挥战争和指挥个人战斗的艺术。有关战略的第一本书源于公元约400年前中国孙子写的《孙子兵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战略的概念逐渐在企业部门发展起来,战略形成的研究也大都基于此。战略管理学研究中不可忽视的研究领域战略形成的探讨给本文探寻高校专利商业化战略形成的驱动因素提供了很好的研究视角。战略形成是指企业的一种行为包括了战略的制定和实施。陈彪以创新企业为研究对象,从计划模式和应急模式两个视角揭示了战略形成的作用机理以及效果。徐全军等提出战略形成过程战略框架(包含了战略流程、战略要素和理论工具)是将战略理论推向战略实践过程的重要渠道。叶强生等对战略形成的重要研究主题战略流程进行了研究,为战略流程创建了新的理论框架。国内关于战略形成的研究相对较少,明茨伯格等人将战略形成的十个流派分成了两大类:说明性学派和描述性学派,前者崇尚组织应该遵循的理想或优先的战略过程,后者侧重于研究实际的战略开发过程。明茨伯格等认为设计、规划和定位学派主要是说明性的,剩下的七个学派主要是描述性的。在规划流派中,战略制定主要被看作是制定目标、分析替代方案和实施战略的一套正式程序。定位学派将重点从正式的规划程序转移到经济的分析,以确保目标和组织的活动之间的契合。在战略咨询的实践中,这两种分析都已成为高度形式化和标准化的,因此也使许多组织的战略制定过程形式化。在剩下的学派中,战略形成被看作是一个独特而具体的过程,而不是一个标准和正式的过程。环境学派表明,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做出战略决策,而不仅仅是在正式规定的情况下。这些决定反映了独特的管理见解和愿景(创业学派)、权力平衡、谈判和机动(权力学派)或外部环境的变化(环境学派)。其他学派强调,决策源于认知(认知学派)或学习过程(学习学派)或组织文化(文化学派)。

结合以上研究的分析本文认为:一项有效的战略应在行动开始前制定的计划中正式提出,并要求包括最高管理人员在内的整个组织的承诺严格执行;这一战略应在彻底分析、比较替代方案、明确战略目标和分解成具体可衡量的目标、指标的基础上形成;组织内的所有战略的目标都应该是一致的,并计划好实施措施。

二、高校专利商业化战略形成的内涵

我国高校专利制度是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内知识产权机制的建立而逐渐建立起来的。目前,国内学者较少直接谈及高校专利商业化战略,大多是在专利战略框架下就专利商业化应用进行探讨,高校专利商业化战略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是在高校专利战略的脉络上发展而来。郭秋梅认为高校专利战略的形成包括三个层次,首先是制定战略目标和整体战略计划;其次是运用专利制度确定专利申请的类型;再次是营销专利技术,实现专利的产业化、规模化和效益化;也有学者将其归纳为专利技术开发和专利技术运用两个层次,强调高校专利战略的形成应当以学校科技发展战略目标为指导,结合学校优势学科、新兴交叉学科的发展方向,并根据外部环境与内部资源状况、科技实力等因素对战略进行有效调节。国外研究则强调了大学专利战略形成过程中利益相关者的重要性作用。可见,高校專利商业化战略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既包括宏观层面的战略规划,也包括微观层面的转化执行,而外部环境、内部资源、利益相关者等因素从不同方面围绕专利研发和运用两个阶段驱动着高校专利商业化战略的形成与实施。

关于高校专利商业化战略实施的研究国内尚不成熟,大多数学者从专利战略实施的角度出发,以国外高校的案例研究和国内大学专利战略规划实施存在的问题研究为主探讨高校专利商业化在战略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国外研究比较成熟,国外学者认为高校战略实施应符合战略导向,且应当与大学的外部环境、学校内部的组织资源、大学内部的现有结构和项目侧重点相一致。Bercovitz还着重强调了政策和法律制度的变化对高校专利商业化战略实施的重要影响。Luan以中国大学为对象研究发现,加强与产业联系、完善专利商业化体系等应当成为中国大学专利商业化战略实施的重点。

三、高校专利商业化战略形成要素作用过程

高校专利商业化战略是改善当前高校专利现状的重要渠道,在战略选择之前的战略方案的形成是研究的重要内容,因此,必须解析出高校专利商业化战略形成的结构要素及其作用过程。有关战略形成的战略框架研究目前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的三个学派分别是:Ansoff基于管理顾问视角的经典学派、Porter基于产业视角的定位学派以及Prahalad基于企业历史视角的能力学派,本文研究的是高校主体对专利商业化活动的战略制定,经过对3种理论的对比,本文采用Ansoff建立的战略形成框架。

根据前文对战略形成理论的分析,高校战略形成可以分为两种:规定理想的战略应如何形成、描述实际战略是如何形成的。本文要阐述的高校专利商业化战略形成的结构要素是在实际战略形成过程中高校主体如何在复杂的环境中根据自身的专利现状结合所处的环境已有的资源来形成战略。即高校专利商业化战略的形成过程,如图1所示。

高校专利商业化战略就是高校管理者依据高校的专利目标对专利商业化进行管理,并向专利商业化活动过程中的各利益相关者传递价值的一系列过程。高校的专利商业化战略首先得有一定的战略目标为导向,这个目标还是基于整个高校的愿景和使命。其次,高校专利商业化战略的形成一定是基于对内、外环境认真评估。同时,由于战略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战略形成过程的方式方法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正如明兹伯格所提到的学习型战略形成流派所表明的:战略形成是一个新兴的过程,是由领导者和组织中的其他人不断学习的结果。

四、高校专利商业化战略形成的结构框架及要素

关于高校专利商业化战略形成驱动因素研究,在研究了战略形成过程的基础上还需要提炼出高校专利商业化战略形成框架的要素,然后基于这些框架要素来探寻高校专利商业化战略形成的驱动因素研究。本文在之前的战略形成内涵以及高校专利商业化战略形成过程的结构基础上,对高校专利商业化战略形成结构框架及要素展示如图2所示。

高校专利商业化战略形成包括目标确定、外部分析、内部分析以及战略选择四大维度,各维度又可以细分10个子要素。

(一)目标确定

战略形成的首要前提就是目标的确定,目标不仅推动了战略的制定、执行还为执行过程提供了控制。目标的确定包括三个要素:使命、愿景和价值观。高校管理者通过解决高校技术商业化的对象是什么?商业化对象需要的技术什么?以及商业化对象的需求如何被满足?这些问题来形成使命。愿景则是对高校有关专利商业化方面将要实现什么的清晰说明。高校专利商业化行为的价值观表明的是高校专利商业化参与者如何规范自己的言行,为实现高校专利商业化的使命如何工作以及如何构建组织,价值观也是组织文化的基础。上述有关高校专利商业化战略的使命、愿景以及价值观的形成都应基于高校的总体战略,并与高校整体战略相互促进,合力提升高校的综合实力。基于使命、愿景和价值观制定出战略目标。

(二)外部分析

外部分析是高校形成战略不可或缺的一个步骤,高校管理者在形成高校专利商业化战略过程中通过对外部环境的分析识别高校专利商业化环境中的机遇和威胁找出战略形成的关键成功因素。外部分析包括了政策法律解析、技术领域界定、竞争力评估三个要素。政策法律解析:政策和法律会对高校管理层决策产生显著的影响,只有紧随政策的指导在法律的约束下行动才能保证组织行动大方向的正确。许多政策也给高校专利商业化带来了不少的便利和资金。技术领域界定是为了识别出高校专利竞争所处的技术领域,从而对专利商业化活动的对象以及专利所适用的市场有一定的了解。竞争力评估又包括了潜在竞争、同领域竞争者竞争、替代技术的威胁以及互补技术的产生能力四个要素。潜在竞争者指的那些与本校技术领域相似但产生的专利成果尚未构成对本校的威胁。同领域竞争者竞争指的是相同技术领域的高校间之间的竞争。替代技术的威胁指的是那些可以满足专利商业化对象同一需求的不同专利技术对本校专利商业化的威胁。互补技术的产生能力对专利商业化的影响指的是互补的专利技术的缺失某种程度上对将要进行商业化的专利的抑制。

(三)内部分析

高校专利商业化战略形成中对高校内部的分析也同样重要,主要通过对内部环境的分析找出自身的特色竞争力,给高校管理者提供了专利商业化方式以及最终专利商业化战略的选择所需的信息。有利于高校专利商业化过程中资源的合理分配。作为高校管理者首先应该要了解专利商业化的过程从而清楚高校专利商业化过程中所需的资源及能力;其次,还需要明白专利技术本身的质量对战略形成的重要性。最后,他们必须能够指导本校富有竞争力的专利技术,以保证高校专利商业化富有竞争力。内部分析包括了资源、能力、主要活动以及支持活动四个要素。资源是指高校的资产包括有形资产(实验室、实验设备、资金等)和无形资产(高校声誉,管理者经验以及专利等)。能力则是指高校协调相关资源用于高校专利商业化的技能。技能存在于有关专利活动组织的规章、日常事务和流程中。主要活动指的是与专利的商业化活动有关的一系类的活动(研发、专利申请、专利授权等)。支持活动是为了确保主要活动的顺利进行而进行的一系类活动(与专利活动相关人力资源以及专利数据库等信息系统等)。

(四)战略选择

战略选择是在以上所有环节都进行之后形成了不止一种高校专利商业化战略的基础上对战略的最终确定。战略选择包括了学校领导以及学校中层领导对战略的选择,因此,学校领导对内外环境的把握高校本身的认识对最终战略的选择有很大的影响,而中层领导者对上层决策的理解又对战略最终的实施有很大的影响。

本文通过对战略形成理论的梳理,对不同战略形成学派的总结分析。基于战略形成框架构建了高校专利商业化战略形成过程及作用理论模型。在此基础上,构建出专利商业化战略形成的结构框架并结合相关研究总结出结构要素。提出高校专利商业化战略形成的结构主要包括目标确定、外部分析、内部分析以及战略选择四大维度10个子要素,为接下来对高校专利商业化战略形成的驱动因素研究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叶强生,武亚军,郑婉秀.转型经济中的企业战略形成及绩效影响:基于中国的实证研究[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13(06).

[2]邓子云,陈磊,何庭钦,孟涛.一种区域大数据产业发展战略形成方法及实例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7(21).

[3]徐全军,杨小科.战略理论演绎下的战略框架:直面战略困境的思考[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2).

[4]王重远.高校专利战略现状与对策分析[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2(06).

[5]郭秋梅.高校专利战略模式构建探讨[J].技术与创新管理,2005(01).

[6]谢乒,王新华.试论我国高校专利战略的构建[J].中国高校科技,2012(08).

[7]Cordeiro W.P., Vaidya A.. Lessons Learned from Strategic Planning.[J]. Planning for Higher Education, 2002(30).

[8]郝永林.权变理论视角下创业型大学战略规划——以沃里克大学2015战略规划为例[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1).

[9]王若梅.高校战略管理研究的若干问题[J].教育评论,2012(02).

[10]Luan C.,Zhou C., Liu A..Patent strategy in Chinese universities:a comparative perspective[J].Scientometrics,2010(01).

*基金項目: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资助项目“基于客户价值导向的高校专利转化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14-JY-003)。

(作者单位:江苏大学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
高校
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知识管理
浅议高校仪器设备信息化管理体系建设
高校安全隐患与安全设施改进研究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新常态下高校档案工作发展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提升的策略研究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