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公共事业管理优化对策

2018-12-12 10:51周华平
中国集体经济 2018年31期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

周华平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如今我国已经逐渐拥有了相对完善的管理政策。基层政府目前是我国最基层的一级人民政府,其直接与农村和农民进行紧密的联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党的决策的下达和实行,帮助农村进入到经济发展的新农村社会,组织人民群众大力完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农村任务,基层政府处于一个特殊地位。因此,优化管理农村公共事业管理问题能够使得基层政府能够更好的进行管理,促使农村经济发展与进步。文章就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公共事业管理优化对策做简要分析,希望能够社会发展进步起到一些作用。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农村公共事业;管理优化对策

一、农村公共事业管理现状

(一)地方政府没有进行创新方案

经济增长的快慢是许多地方政府绩效考核方式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有些地方政府过于在乎经济增长的速度,而忽视了对教育、文化、卫生、科技等方面事业的综合考量,比如在就业问题中,没有保证充分就业,社会竞争公平制等方向上没有一定的把控。这种直接行为很容易使得相关产业和事业得不到重视,无法进行更好的发展。浙江农村中部分乡村级政府同样存在上述问题。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有着一定的发展理念,那就是先让一部分人富起来,再用富人去拉动穷人们富起来,而在城乡发展过程中则会形成先发展城市,后发展农村的行为计划,政府将大量资金和公共资源投入到城市发展建设中,对于农村的投入率相对来说极小,而对农村公共事业创新管理的投入则微乎其微。另外,我国新农村公共事业管理实质上是处于发展中阶段,几乎没有可以借用的先前的良好例子和借鉴的榜样,需要自己去开发和创新管理技术,由于没有可学习的方向,许多政府容易墨守成规,不敢去创新和实践发展,浙江农村的一些政府也会担心创新和实践发展可能会带来风险和后果,于是倾向于保持固有的发展。

(二)决策层的不足

我国自上而下的管理决策制度,让政府和农民之间的信息严重不相符。新农村的政府相关工作人员,尤其是在决策层因为其自身利益所产生的各种偏向性发展公共事业,导致决策层往往不能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良好的事项安排,从而导致发展的模式和状态与实际情况不符,公共事业与公共产品供需不符,这样就会导致管理结构失衡,公共资源利用低效且自愿浪费的情况出现,后期再进行公共事业管理则变得更加困难。另外,一般我国农产品供给以及公共事业发展的资金使用和募集都是由政府来决策进行的,而很多时候决策层没有根据农民意见,直接进行内部决策,使得公共事业资金在使用和募集过程变得更加艰难。群众不愿缴纳资金,资金缴纳无法被有效使用,这样的情况会导致整个公共事业管理没有办法进行下去。

(三)监督体制不全

农民自身的文化水平与相关知识的了解处于较低的一个状态,农民们没有很好地自我民主监督意识,相对来说对政府没有监督的实际能力。因此,在新农村公共事业管理上就很难有一个和平共处的发展模式,资源创新统筹缺少这种监督意识会导致政府在整个群众中募集到的资金进行随意使用,在建设完之后也不会对设施和相关建设事业进行后期维护,使得本来就来之不易的公共事业资源被低效使用,无法进行创新合理的高效使用。

二、目前农村公共事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少一定的公平性

公共事业管理中最为重要的点事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群众提供相应的产品和公共服务,而实际上对于占比人数较多的农民来说,并没有真正享受到多少来自公共事业管理提供的优惠与服务。就比如说我国浙江城镇与农村的公共卫生服务,据统计,几乎有五分之四的卫生资源在城市中,在这五分之四立有一大半都集中在大医院里。相比较来说,人数较多的农民反而在公共卫生服务机构中处于资源较少的一类,实际需求与分配呈现反比状况。浙江农村一些地方县乡本身就财务有限,若再加上自身重视度不足,很容易产生农村公共卫生管理的年投入不够,使得城乡的管理服务中的差距变得更大。这就使得我国公共事业的管理变得更加不平衡,失去了重要的公平性。

(二)扶贫力度不足

扶贫性实际上是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原则。特别是对于我国社会最贫穷最艰苦,生活水平整体上处于底层的广大农民群众来说,公共事业的建设就应当直接帮助农民们拥有更良好的生活状态,提高农民们的生活水平。然而,实际上公共事业的管理建造中,其重点建筑投资比在农村中相对较小,根本无法满足农村公共事業发展的需要。而且农村的公共基础设备的资金投入,往往只限于电网水利、道路修建以及各种生态建设的项目中,能让农民群众切实获得效益和提高生活质量的建设资金投入比很低,因此在实际的公共事业发展过程中,广大农民群众的生活条件和基础设施并没有得到显著提高和完善,包括饮用水、污水与垃圾处理等建设性投资微乎其微,这样完全无法提高农民的实际生活水平。

三、农村公共事业管理优化对策

农村公共事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实质上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逐渐转化成市场经济。这一经济体系的变化对于我国人民来说具有一定的冲击力,特别是对于我国基层人民来说,冲击力尤其巨大。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农民拥有了一定的自主经济权利,随着农民自主意识和法制参与意识的觉醒,对于基层政府的管理模式与决策模式化提出挑战。而基层政府又是我国一级人民政府,直接面对农民进行党的方针与决策下达,其所作的一切都对整个农村社会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今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实行,为了能够农村事业能够有更好的管理,我们必须对其中存在的问题给与解决和优化对策,以此来完善我国农村公共事业,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保障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基层政府管理模式一般是计划经济,根据计划经济体制进行一定的监督和控制,通过许多层次的分割和经济延伸以及资源汲取,使得乡村的资源变得更加难以利用,使得乡村与城乡发展形成了差距逐渐增大的二元分立局面。这样的二元分立局面一旦形成,意味着在经济和相关公共事业优惠政策上会有一定的差距存在,不管是经济发展还是公共事业的实际使用性建筑,都存在着大大小小的差异。而这样的二元分立局面一旦产生,同样会使得城乡之间的交流和联系变得薄弱,加大城乡之间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差距。这样的政府管理势必会导致出现各种城乡问题,而且一旦在管理结构和模式上不进行改变的话,一定会对整个国家的经济水平发展产生阻碍作用。因此,必须加快模式变革以及发展管理方向,争取做到能够使得城乡一同发展,保障农民生活水平和经济提升能力。

基层政府治理变革的意义在于完善自身治理结构,转变自身治理理念,为国家公共政策、法令等政治性任务的输出提供一条畅通高效的通道,从而最终提高其自身在农村公共事业管理中的治理有效性。

基层政府应当逐渐转变自身角色,从管理者转向为服务者,根据实际情况满足当地农民日常生产生活服务所需,比如最基本的农民安全健康问题,政府应当提供起码的安全医疗保险服务和基本保障,确保农民在生产生活中有稳固的依靠。另外,提供适当的公共事业服务,比如基础性设施建设,基础服务型群众服务站建设等等,这样的基础服务和保障性服务都能够很好的让农民享受到切实利益,减少对问题出现和灾难发生的担忧性,加大农民生产生活积极性,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农村公共事业管理,提高农民生活水平进步和发展。

上述内容为简单的发展方向和基础理论,而针对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公共事业管理优化对策,我们可以从以下四点进行讨论分析:

(一)加强农村公共事业创新制度完善

基层政府不敢创新作为,固守思想,怕承担风险等等情况都会阻碍新农村公共事业的发展和创新,基层政府应当从问题的根本出发,根据实际情况,通过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依据科学理念和发展过程中能运用到的技术及事实对农村公共事业开展创新管理,从而缓解农村群众生产生活中产生的各种问题。按照公共管理均化等原则对事情进行合理分析与处理,在公共事业和公共基础设施的建立完善上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合理建设,不能和以往一样进行简单的自我性设施建筑。一味的追求管理层自身喜好,而没有下发到农民群众中去,没有进行实际考察问问农民群众需要的是什么,这样建造的公共事业服务基本上没有任何作用,只是一味的在消耗辛辛苦苦筹集来的资金。政府应当积极发展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加强农村教育以及教学课本和教学设备的补给,能够随时为广大农民的生活提供稳定的保障和基础的服务,这既是新农村公共事业管理创新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基层政府需要努力完成和转变的重要内容。

(二)完善均衡发展制度

在农村公共事业管理中,实际效果不高的一项重要原因是乡村管理制度一元化,乡村只能靠其自身进行单一的发展,通过农产品的生产和出售进行简单的经济交易。如果想要让农村公共事业有很大的发展,均衡城乡发展以及城镇带动乡村发展必不可少。除此之外,完善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地方政府农村公共事业创新管理体制,這样就能使地方政府对新农村公共事业的创新管理的实现由微观管理向宏观管理的转变,由高度集权管理向多元治理的转变,由强制管制向服务管理、创新管理转变。

(三)拓展和开阔新农村公共事业发展的融资渠道

要想拓展和开阔新农村公共事业发展的融资渠道,地方政府要充分利用减免税收和给予信贷优惠等相关惠农政策,积极调动乡镇企业增加对农村公共产品生产的大量投入。同时,非政府组织在增加农村公共产品的资金投入不足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政府还应该积极鼓励和正面引导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壮大,特别是要加大舆论的正面引导的作用,让更多的社会资金通过非政府组织这条途径进入新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环节,进而加快新农村公共事业管理的发展步伐。

(四)加强政府绩效评估体系完善

首先,科学合理地界定乡镇政府的具体职能,努力完善服务型政府和法治政府。切实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功能,适当调整经济管理职能,转变工作重点和方式,努力完善行为规范、运转协调、高效的乡镇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在此基础上灵活创新地调整评估制度。其次,在相关工作人员的人数上应当有着良好的把控,争取做到妥善处理人员使用,分流人员安置与分配问题也应当布置完善。最后,加强队伍评估体系,根据实际情况对农村公共事业管理创新及优化指标进行绩效考核,通过每次的绩效考核以及最终所能为农民群众带来的利益效果来看是否应当继续进行相关业务考核。总之,完善政府绩效评估机制对新农村公共事业创新管理的推进具有重要作用。

四、结语

为了能够使得农村经济发展更加迅速,农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必须要做好一切准备工作,对整个农民群体进行良好有效的公共管理创新服务,着重观察农民需要和关注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让农民切身感受到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

参考文献:

[1]于建嵘.岳村政治——转型期中国乡村政治结构的变迁[M].商务印书馆,2001.

[2]俞可平.治理与善治[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3]徐小青.中国农村公共服务[M].中国发展出版社,2002.

(作者单位:杭州市直属机关党员教育培训中心)

猜你喜欢
乡村振兴战略
农村改革四十年的演变轨迹及其新时代新征程
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及举措
新农村呼唤更多的知识型“新农人”
乡村振兴战略中传统民居的保护与开发
哪些农村民生问题亟待解决
实现乡村产业兴旺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的若干重大关系
新时代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大理论与实践创新
他山之石,来自日本的“乡村振兴战略”
“党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基层治理创新
论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