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曲唑辅助治疗对绝经后乳腺癌患者血脂代谢的影响

2018-12-11 06:15龚奎玉李振化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20期

龚奎玉 李振化

摘要目的:探讨来曲唑辅助治疗对绝经后乳腺癌患者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收治绝经后乳腺癌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给予来曲唑治疗,对照组给予阿那曲唑治疗。结果:治疗12个月、24个月、36个月后,观察组TC、LDL-C、TG、H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显著低于同时期对照组(P<0.05)。结论:来曲唑辅助治疗绝经后乳腺癌对患者血脂代谢水平影响较阿那曲唑明显,且不会引起明显不良反应。

关键词来曲唑;绝经后乳腺癌;血脂代谢

针对绝经后乳腺癌激素受体阳性患者,在给予手术、化疗及放疗后,需给予内分泌药物降低患者体内雌激素水平或抑制雌激素作用,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细胞生长,但在实施药物改善时应兼顾药物有效性及安全性。本次研究分别给予绝经后乳腺癌患者来曲唑与阿那曲唑辅助治疗,对比两者对患者血脂代谢影响,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9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绝经后乳腺癌激素受体阳性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患者年龄48~73岁,平均(61.74±1.64)岁;癌症类型为浸润性导管癌26例,浸润性小叶癌9例;部位为左侧22例,右侧13例;TNM分期为Ⅰ期9例,Ⅱ期20例,Ⅲ期6例。对照组患者年龄46~72岁,平均(61.35±1.56)岁;癌症类型为浸润性导管癌27例,浸润性小叶癌8例;部位为左侧20例,右侧15例;临床TNM分期为Ⅰ期10例,Ⅱ期18例,Ⅲ期7例。两组年龄、癌症类型、部位及TNM分期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入院时经实验室检查雌激素受体均为阳性,用药时间均>2年且具有较高依从性,可配合复诊,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表示自愿参与本研究,研究方案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在其监督下实施;排除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既往肝硬化、合并其他部位恶性肿瘤,伴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影响分泌代谢疾病,近3个月内曾服用雌激素类药物、用药期间服用影响血脂代谢及肝肾功能药物者。

方法:均给予两组内分泌治疗。观察组予来曲唑辅助治疗,2.5 mg/次,1次/d。对照组采用阿那曲唑治疗,1 mg/次,1次/d。所有患者均连续用药24个月,每3个月到院复查1次。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对两组治疗前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对比两组用药不良反应。其中血脂指标于患者空腹6~8 h状态下抽取其约5 mL肘部静脉血送检验科,以日立76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分析,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24个月及36个月时空腹采集患者静脉血进行检测,直至随访结束。不良反应主要包括潮热、恶心、呕吐及头痛等。

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所得数据分析处理均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采用百分比(%)表示計数资料,行x2检验;采用(x±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指标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治疗前TC、TG、LDL-C、HDL-C血脂水平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6个月两组血脂指标均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12个月、24个月及36个月观察组血脂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且明显较同时期对照组低,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较对照组低,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讨论

大多数乳腺癌患者发生、发展和内分泌有一定关系,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是乳腺癌激素受体阳性患者重要治疗手段之一。在对药物进行选择时应考虑临床疗效同时还要考虑药物安全性、对患者自身血脂代谢影响及患者对药物耐受性,相关药物可导致患者TG、TC及LDL-C水平升高,从而增加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危险,严重可导致患者死亡。因此,在给予绝经后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过程中应注意对其血脂代谢进行改善。相关研究表明,阿那曲唑可对患者机体内雌激素产生与分泌产生抑制作用,从而减少雌激素水平,而雌激素为刺激乳腺癌细胞生长主要因素,绝经后乳腺癌患者卵巢已失去分泌雌激素功能,因而阿那曲唑对激素辅助治疗后复发绝经期后乳腺癌患者尤其适用。但雌激素对机体内血脂代谢改善具有促进作用,因此阿那曲唑对血脂代谢有不良影响,且易引起患者用药不良反应。本次研究中对照组采用阿那曲唑辅助治疗,患者血脂指标相对于治疗前无明显改善(P>0.05),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来曲唑同样通过抑制芳香化酶达到抑制技术水平效果,消除雌激素对肿瘤生长刺激作用,具有较高选择性,对机体糖皮质激素、盐皮质激素及甲状腺功能无明显不良影响,且对全身各系统及靶器官无潜在毒性、患者耐受性良好。研究中,观察组采用来曲唑辅助治疗,患者血脂代谢水平得到有效控制,治疗后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较低(P<0.05),表明来曲唑相对于阿那曲唑具有更高治疗指数,且不良反应较小。

综上所述,来曲唑辅助治疗绝经后乳腺癌对患者血脂代谢影响较阿那曲唑明显,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