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探索完善定密管理机制

2018-12-11 08:51王立斌
国防科技工业 2018年3期
关键词:商业秘密保密研究院

王立斌 黄 华

定密工作是保密管理的基础。中国船舶工业综合技术经济研究院按照“规范定密、科学合理”的方针,不断探索和改进定密方法,通过建立定密责任体系、标准体系、监督检查机制,不断完善定密工作管理体系,从源头为保护国家秘密建立起了坚实的屏障。

完善定密责任体系确保合法履职

2009年施行的保密认证标准对定密管理的要求是,“单位应当成立定密工作小组,负责本单位国家秘密事项的确定审核工作”。中国船舶工业综合技术经济研究院成立了定密领导小组及工作小组,负责涉密事项的确定、审核工作。

2011年年初,国防科工局下发相关管理办法,提出“国防科技工业定密工作实行定密责任人制度”。2014年3月,国家保密局下发《国家秘密定密管理暂行规定》,进一步明确了“机关、单位负责人为本机关、本单位的定密责任人,对定密工作负总责”。

从表面上看,定密工作小组和定密责任人都具有确定单位涉密事项的权力,实际工作中如何落实呢?根据定密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经过认真研究,研究院不再保留原来由定密工作小组确定国家秘密的模式,改为“定密承办人申请”→“定密责任人审批”的模式。同时,保留定密领导小组,其主要职责是从全院的角度,跨部门、跨专业对定密工作进行指导,便于协调、解决定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定密责任人制能够保证定密工作更加专业化、更加精准,定密领导小组则确保了定密工作更加全局化、更加合理。通过这两种模式的有效融合,进一步提高了研究院定密工作的效率和管理水平,为涉密岗位界定、涉密项管理等其他保密管理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建立定密标准体系规范定密流程

现在,很多单位都存在着涉密与非密界定不清、密级高低界定不准等突出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上级机关确定的《国家范围目录》和本单位确定的《涉密事项一览表》,要么太过宏观和宽泛,要么太过微观和具体,都不具备很好的操作性。为此,研究院根据近几年的经验,积极探索建立由“涉密事项”加“相关密点”组成的二维定密标准体系,实现通用性与针对性的结合。具体做法是根据密源主要产生于科研、管理过程的实际情况,将涉密事项分为科研业务类、综合管理类两大序列,同一类涉密事项再细分出多个密点,从而确定涉密事项、密级以及保密期限。

科研业务类涉密事项的确定:首先,将科研业务划分为若干事项,涵盖各业务领域。如将研究院的科研业务划分为船舶行业情报分析研究、管理决策支撑研究、标准化分析研究、舰船质量可靠性研究、信息安全研究等领域。其次,确定每个事项的密点。如“行业情报分析研究”这个涉密事项的密点可以概括为行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军工发展战略研究等。“质量可靠性研究”的密点可以概括为重点型号(或重要系统、指标)质量可靠性研究,一般型号(或一般系统、指标)质量可靠性研究等。对于“重要”和“一般”的确定,要结合船舶行业的整体情况,并借鉴总体所、系统所等单位的经验,不断完善,力求准确。

综合管理类涉密事项的确定:首先,将综合管理分为人员管理、项目管理、国防专利代理、载体制作及管理、信息系统及设备管理、保密保卫国家安全监督检查等事项。其次,确定每个事项的密点。

通过建立定密标准体系,可以较好地解决研究院遇到的把某个具体涉密项目定为涉密事项的以偏概全的问题。同时,因为涉密事项是以二维方式表达的,对指导涉密岗位的设定,以及对涉密载体的标密等工作都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可操作性大大增强。在单位整体业务不作大范围调整的情况下,这种定密模式可直接通过修改完善密点的方式达到涉密事项的动态调整。

构建定密监督考核机制强化信息标密及输出管控

当前涉密文件标密还主要依靠个人手动进行,存在着标密不规范、不及时等问题。在历次保密检查中,都能发现涉密文件标密不规范甚至不标密的情况,从而给涉密文件后续印制、导出等环节带来严重的风险和隐患,是造成高密低打、涉密文件失控的直接原因。

研究院通过建立二维定密标准体系,个人在产生涉密载体时,依据“涉密事项”和“密点”,能够迅速准确地确定载体密级,为载体标密提供了保障。研究院保密管理部门还定期对涉密载体在线打印、集中复制制作、光盘刻录输出等环节开展监督检查,对降密打印、不规范标密等行为及时进行查处,并纳入部门年度绩效考核,直接影响部门员工的切身利益,有力督促员工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提高了对定密工作的重视程度,大大减少了违规行为的发生。

同步开展商业秘密、内部信息定密管理

商业秘密和内部信息的管控,目前仍是很多单位的短板,不少单位吃了亏。商业秘密的界定,目前还没有明确统一的标准规范和要求,各单位的做法也不尽相同。

研究院在多年的保密管理中逐步认识到,商业秘密和内部信息其实是国家秘密的向下延伸,管理国家秘密的思路和做法应该同样适用于商业秘密和内部信息的管理。因此,研究院逐步将商业秘密和内部信息纳入到统一的定密管理体系中。按照“涉密事项”加“相关密点”的模式,只要界定出商密事项和相关密点,就能较好地完成商密和内部信息的梳理与管控。这样,对于单位从事的业务领域,就形成了国密、商密、内部不同密级的完整的涉密事项链条,有效避免了不同密级事项的重复或遗漏,实现定密管理的整体化、全覆盖。

不断改进定密管理方式推进定密工作长效发展

第一,要不断完善定密管理制度,明确定密工作职责、定密权限、定密依据、定密流程,规范国家秘密和商业秘密的定密要求,保障定密责任人制度的有效落实。

第二,要根据单位业务发展实际情况和特点,不断梳理涉密事项,增加、细化密点,实现涉密事项的动态调整,便于为科研和管理中的定密工作提供具体指导。

第三,要加强定密培训和指导,使广大干部职工了解定密工作的重要性,学会掌握定密工作的流程和方法,自觉与科研和管理工作相结合,推动定密工作深入开展。

第四,要依靠信息化技术手段,将定密流程嵌入保密管理系统,利用技术手段实现定密管理的电子化、程序化,并做到与其他系统的联动,确保涉密文件产生、标密、打印输出等重要环节的可控。

第五,要依靠技术手段推进解密工作的落实,改变只定不解、一定管终身的局面,降低管理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猜你喜欢
商业秘密保密研究院
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
工程技术研究院简介
从心所欲不逾矩——为中国戏曲研究院成立70周年作
不是我!是他捣乱!
跟踪导练(4)
读者调查表
论中国共产党的保密观
检察官:四方面完善侵犯商业秘密罪立法
保密
论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