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 波,叶 扬,田 波,邱 莹,徐 珊
(武汉轻工大学体育部,湖北 武汉 430023)
2015 年是武汉轻工大学体育课全面专项化改革的第一年,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运动技能,达到“熟练掌握两项以上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的运动技能目标,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武汉轻工大学公共体育课全面调整为专项课教学,对大一、大二学生开设15个体育自选项目,课时数由原来的一学期32学时增加至一学年64学时,课时数的增加对基本运动技能的掌握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各专项课的教学大纲、教学进度、实施方案、教案等重新拟定。为了使课程设计更加科学、有效,更好地解决体育课亟需解决的“教什么”“如何排教材”“教多少”的问题,必须对各体育项目的学习过程规律有正确的认识。
本研究以羽毛球项目为研究对象,依据“会能度”理论,通过调查、访谈、数理统计等方法对羽毛球各分立技能进行“会能度”分类,分析羽毛球各分立技能的学习规律。通过教学实践,使羽毛球的教学设计更加科学,提高学生运动技能的掌握程度,使羽毛球教学更具时效性。在大纲拟定、实施方案、计划进度、教案拟定、重难点安排等各个环节进行优化,并为武汉轻工大学其他体育项目的教学提供借鉴。
董文梅、毛振明根据运动技能学会的难易程度,将运动项目的难易程度划分为“会与不会有明显区别”“中间型”和“会与不会没有明显区别”3种类型。例如,自行车、游泳属于“会与不会有明显区别”这一类(会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不存在中间状态),这一类运动项目的动作技能较为复杂,学习难度较大;而跑步这一类的完整运动技能则属于典型的“会与不会没有明显区别”的运动,这一类的运动技能往往比较简单,学习难度较小;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介于这两类之间的运动技能,比较典型的是轮滑运动。
上述是针对完整运动技能的会能度举例,具体到各个体育项目,其分立技能会能度分类更加典型。例如,乒乓球的攻球、推挡、弧圈球、各种旋转的正反手发球等;网球的发球、底线抽球、截击、高压等;篮球的运球、三步上篮、跳投等。各个项目分立技能的难易程度有很大区别,在教学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步骤、练习时间都会根据其难易程度进行适当安排。因此对各个项目的分立技能按会能度进行划分,有助于加深对各分立技能学习规律的认识,进而优化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进度和确定教学重难点。
为了便于比较,首先对羽毛球的技术构成进行分类;其次,通过专家调查、学生问卷及访谈法对各分立技能进行会能度分类;最后,对调查结果进行汇总、分析。
羽毛球技术由若干个分立技能组合而成,为了便于比较和展开调查,根据羽毛球各技术特点进行归类,结果如表1所示。
技术教学是专项体育课的重点,除此之外,在教学中还会涉及裁判知识、基本常识、单双打技战术、教学比赛等,这里不做讨论。表1是依据羽毛球教学特点进行的各分立技术的分类。将羽毛球整体技能按其技术构成特点进行分解归类,有助于对羽毛球技术的学习过程和规律有更加直观的认识。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并结合武汉轻工大学羽毛球教学实际,同时,为了便于调查和问卷设计,确定把羽毛球技术进行三级归类。第一级即手法和步法的分类;第二级,根据击球方式将手法分为握拍法、发球法和击球法三类,根据场上移动的方向把步法分为上网步法、侧向移动步法和后退步法;第三级,主要是根据手法的击球方式进行的分类,握拍法和发球法按正反手进行分类,击球法按击球的动作结构相似度和场上空间位置进行划分。
如果将羽毛球的各项分立技能按一定方法进行分类并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其教学中的特点便显现出来。根据表1所做的羽毛球各分立技能分类,采用专家调查、学生问卷及访谈法对各分立技能按其技术的难易程度进行会能度分类。结果如表2所示。
表1 羽毛球技术各分立技能分类
表2 羽毛球各分立技能会能度分类
从表2的各分立技能会能度调查中可以看出,各分立技能不同层次的分类均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第一级中,手法和步法的三种会能度类型均有相当的比例,其分立技能均存在显著的难易之分,手法和步法的会能度分类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与第一级相比,第二级各技术的会能度类型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性,具体表现在,握拍法被归为“会与不会没有明显差异”,大部分被调查者认为握拍法比较容易掌握。表中正反手发球法难易程度不属于中间型,说明不同发球技术有明显的难易之分。击球法中只有扑球和推球归为“会与不会没有明显区别”,说明击球法是羽毛球技术中较难掌握的技术。从步法的会能度分类可以看出,上网步法归为“中间型”,说明上网步法有一定难度。侧向移动步法归为“会与不会没有明显区别”,大部分调查者均认为侧向移动比较容易掌握。后退步法中只有并步后退被归为“会与不会没有明显区别”,其他后退步法均被归为“会与不会有明显区别”,说明后退步法是教学的难点,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困难,在课堂时间分配上要予以倾斜;第三级,主要是根据手法的击球方式进行分类,从表中可以看出,发球法的会能度类型表现出正手发球难度较大,反手发球比较容易,发后场球难度较大,发网前短球比较容易。击球法表现出高手击球和低手击球难度较大,网前球有一定难度属于“中间型”。
综上所述,根据羽毛球各分立技能的会能度类型调查结果可以很清楚地看出羽毛球各技术的难易程度。相对于正、反手发网前短球、侧向移动步法等比较容易掌握的技术,高远球、高手球腾空步法等技术难度较大。例如正、反手高远球及挑球,吊球,正手发后场球及后退高手击球步法等技术较为复杂,需要付出较多精力才能完成的运动技能要安排较多的课时数才能掌握,此部分内容应作为教学的重难点,在教学设计上予以重视。
对羽毛球技术各分立技能的会能度调查很好地解决了羽毛球教学中的“教什么”“教多少”等核心问题,会能度分类调查对羽毛球重难点技术的确定以及对教学大纲、教学进度、实施方案、教案的拟定具有重要意义,但这并不意味着会能度的调查分类解决了所有的问题。例如,在教学中“如何排列教材”这个问题,需要结合羽毛球专项运动技能的教学特点进行安排。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发现,大多数体育项目在排列教材时均可以按照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排列,但这并不是唯一的排列模式。例如,在跳水项目中,少儿运动员随着年龄增长,体重增大以及心理上产生对高难度动作的畏惧感,导致在攻克高难度技术时变得十分困难。所以相对于传统的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原则,体操、跳水等项目中更适合“难点先行”的原则。经过查阅大量资料、专家访谈、结合笔者多年教学经验,本文认为羽毛球技能教学同样适用于“难点先行”原则。
正手发高远球、击高远球属于较难的分立技能,练好发高远球和正手击高远球,实际上就掌握了羽毛球的一些基础要素,进一步再练习其他手法则较容易。所有后场击球技术都是以高远球技术为原型,当高远球技术取得突破后,“平高球”“杀球”“劈杀劈吊”“滑板”“头顶击球”等各项后场击球技术便迎刃而解,中场和网前击球技术也相对进步很快。但许多初学者急于求成,在高远球还没掌握的情况下就练习其他前后场技术,然而在比赛对抗中突然发现高远球打不远,比赛中陷于被动,其他技术也很难得到发挥。因此,对于初学者来说,发后场高远球和正手击高远球作为教学重难点应该放在“入门教学”的内容中。对于高校公共体育课来说,课时数较少、学生运动基础较为薄弱,学校在教学内容上应做到突出重点,先学重难点的正手发高远球、击高远球技术,可以使学生在课上课下先学先练,尽快入门,为学习其他技术打下基础。
依据羽毛球各分立技能会能度分类,结合高校公共体育和羽毛球技术特点,本研究认为,羽毛球在进度计划、教案拟定、课程设计和实施方案上应遵循以下原则:(1)羽毛球项目适用于“难点先行”原则,先学习正手发高远球和正手击高远球,有助于学生基本技术的掌握,并为其他技术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课程计划进度方面应先安排握拍、发高远球、正手高远球、步法的教学;在有了一定的高远球技术基础后,学习杀球、正反手挑球、反手发球、正反手平抽球、步法等技术;在学生比较熟练掌握上述技术后,可安排前场球技术的教学。(2)由于课时、场地器材等因素的限制,击后场球技术应作为学年,尤其是上学期教学的重点、难点,应安排较多的课时。(3)在学习基本技术的初始阶段,严格控制教学比赛时数,过多的教学比赛不利于基本技术的掌握;随着学生技术的提高,按照课程进度,第二个学期可增加较多的教学比赛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