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捷,周明华,陈晓莹
(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校本部,河南 郑州 450001)
在“健康中国2030”背景下,为响应国家号召,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运动处方教学是指为完成同一教学目标针对不同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学生快速掌握运动机能的方法,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健康”为核心,一切以“健康第一”为宗旨。本文通过对高校体育基础课程进行运动处方式教学,旨在验证运动处方式教学在高校体育课程中的可行性。
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校本部)2015级篮球专项班30名男生。
课后身体素质练习,即实验组在课堂教学后进行蛙跳、坐位体前屈、立卧撑、往返跑等素质练习。
篮球专项课模块教学中运动处方的应用。
2.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对运动处方式教学进行检索,了解其在教学过程中的重点。
2.2.2 实验分组法 在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校本部)2015级本科生篮球专项班的30名男生中各抽取一半学生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运动处方进行教学,对照组则按照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通过对实验前后学生的握力、坐位体前屈、肺活量、立定跳远、半场往返运球上篮(4次)、1分钟定点投篮进行比较分析。
2.2.3 数据分析法 通过对实验组与对照组试验前后的数据比较分析是否存在差异。
2.2.4 对照教学法 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教学过程中开始部分与准备部分的内容保持一致,基本部分中的素质练习实验组需要按照运动处方严格执行,对照组则进行一般教学。通过18周的教学实验,对可以反映学生生理机能、篮球技术的因素进行对比与分析,旨在判断是否存在差异。
表1显示,通过18周的教学实验发现:握力方面对照组增长5.5,实验组增长9.2;纵跳方面对照组增长6.2,实验组增长8.5;坐位体前屈对照组增长8.8,实验组增长10.4;仰卧起坐对照组增长11,实验组增长15;肺活量对照组增长100,实验组增长300。不难看出,接受运动处方教学的实验组学生的上肢力量、爆发力、柔韧性、核心力心肺功能有了明显的改善,增长幅度强于对照组。
由表2可知,定点投篮方面对照组增长1,实验组增长3.5;往返运球投篮对照组提高0.6,实验组提高2.4。通过3个月的篮球教学运动处方锻炼和实验数据结果,实验组的投篮命中率和运球技术较试验前有了明显改善,提高幅度大于对照组。
表2 自然对照组和实验组篮球基本技术与实验前相比较
4.1.1 经过运动处方教学后,实验组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明显改善,虽然对照组学生的身体组织也有进步,但数据显示实验组的提高幅度远高于对照组。
表1 自然对照组和实验组体质指标与实验前相比较
4.2.2 经过运动处方教学后,实验组学生的篮球技术明显提高,虽然对照组学生的投篮命中率和运球技术也有提高,但是进步幅度明显小于实验组。
4.2.1 运动处方教学与一般教学相比更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技术。实施运动处方教学有助于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有助于实现“健康中国2030”的宏伟目标。
4.2.2 运动处方教学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设计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这对教师的工作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篮球教学是典型的技术性教学,因此应结合篮球运动自身的特点,设置符合教学目标、适合学生体质的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