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融合助推校本教研转型

2018-12-10 12:12陆建华
基础教育参考 2018年18期
关键词:科教教研组校本

陆建华

低效的教研活动长期困扰着校本教研的持续开展,特别是缺乏研讨意识和批判精神的教研活动,严重阻碍了校本教研的有效开展。因此,校本教研模式的转型势在必行。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黎里小学将“科教融合”的理念嫁接到校本教研活动中,推动校本教研的转型,从科教内容、科教管理、科教融合三个方面入手,以整合性的眼光思考学校各项工作,努力探索科教融合的校本教研模式,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增强教师的科研意识和教研意识。

一、前期策划,实现科教内容的融合

1.融合于形

形式总能以最直观的感受特征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所以吴江区黎里小学坚持先让教师直观地看到教研与科研的整合。整合教务处和教科室的力量,坚持服务一线的原则,教务处和教科室形成合力,学期初与教研组长共同策划学期主题研讨方案,共同参与教研活动。要让教师从形式上真实感受到教研离不开科研的指导与引领,科研也必须借助课堂教学才能生长。

2.整体策划

教研与科研的单打独斗会加重教师的负担,削弱教师的研究热情,致使研究质量低下,所以教研与科研的融合势在必行。吴江区黎里小学强调以学校主课题为方向,根据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提炼出校本教研主题,使校本教研成为课题研究的实践阵地,使课题研究能够提升校本教研质量。每学期初,教科室、教务处组织学校主课题组成员和全体教研组长认真学习课题研究方案,梳理研究方案要点,分解到每一个学期,如一学期研究一个要点,逐个落实,并围绕研究要点提炼好研究主题。

3.统筹安排

明确教研主题后,需把控教研活动的节奏,以提高教研活动的参与率。学期初,教务处和教科室应联合召开教研组长会议,明确学期教研主题,以研讨活动的形式进行统筹安排,并组织教研组长学习掌握课例研究、课堂观察、视频诊断等研究形式,指导教研组长根据学科及组内教师的特点选择相应的研究形式,制定本教研组一学期的研究计划。要实现“四定”,即定研讨时间、定研讨人员、定研讨内容、定执教者及主讲人。每个教研组的计划由教务处汇总,并印发整学期的校本教研活动计划表。

二、深度研讨,实现科教管理的融合

教研与科研有诸多不同,但两者共同作用于教育的整个过程,其中教研是基础,科研是指导。因此,科教管理的有机融合,以科研带教研,以教研促科研,应成为校本教研的基本管理策略。

1.理论先行,形成共识

学校教科室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的参谋部、信息部,教科室先以“指导、培训”的角度介入校本教研管理。在校级学期研究主题确定后,学校教科室要在第一时间将收集到的与主题密切相关的资料,汇编整理后下发到每位教师手中,使教师全面、深入地了解研究主题,通过学习他人的研究资料来加强自己对研究主题的思考,进而带着问题走进课堂,提高交流研讨的效果。在这个环节中,教科室主要负责理论资料的收集和培训,教务处主要负责自学监测和组织培训活动。

2.聚力课堂,唤醒研究

课堂是教学研究的主阵地,科研和教研都要聚力于课堂研究,在科研力量的引领下开展课堂观察、同题异构、同题再构、视频诊断等教研活动。

一是课堂观察的忧与乐。“课堂观察”是基于学习效果对课题进行诊断,以寻求可改进的地方,可使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与优势同时放大,从而使教学更加有效。在“课时目标的细化与有效落实”的主题研究中,中语教研组进行课堂观察,在教科室的指导下,执教者结合课文特点、新课程标准、学生实际语文水平细化课时目标,设计一份课堂观察量表,从板块目标、细化的教学目标、目标达成情况三个维度进行观察。在课堂观察过程中用课堂观察量表进行记录时,教师们发现课时目标过于空洞、缺乏整体性,课堂教学很散、实效性差。针对失败的课堂教学,教师们开诚布公地畅所欲言,条分缕析,重新制定课时目标,重新施教。这使教师意识到教学目标“唯有细,方能实”,只有细化课时目标,使其具体化、可操作化、梯度化,才能有效落實。这一案例取得的效果是:执教者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是围绕主题进行思考,观察者是带着主题观察分析,指明了正确的研究方向;课后研讨看到问题,同时也提出了改进建议,所有的问题和建议都是围绕主题发生,实现了深度观察;所有参与观察的教师都提交观察记录及反思,并结合自己的课堂进行改进,实现了有效研究。

二是同题异构的破与立。教师的创新意识易被单调重复的教学所束缚,致使同一篇课文呈现的样式和结果同质化。为此,开展了“同题异构”教研活动。如高语教研组两位青年教师围绕主题分别对《詹天佑》一文第二课时进行教学设计。在第一位教师执教后,组内全体成员一起交流观课收获,对照“课时目标的细化与有效落实”进行分析并反思,发现第一位执教教师的课情味十足但缺少语文味。接着,教师们再次解读教材和课程标准,从教材语言文字表达的特点出发,确定教学目标,寻求更优的教学策略。第二位教师整理了教师们提出的改进意见后,重构教学设计,再次执教。第二位教师为学生创设了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把课堂还给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这两个案例分析这种基于主题的教研活动,让每个教师在各阶段有事可做,为每个教师提供了安全、平等、自由的交流平台,使每个教师有机会发表自己的教学见解。如此,教师成为校本教研活动的主人,增强了科研意识和教研意识,提高了科研能力和教学能力。

三、理性思考,提升科教融合的效度

如何让教师们进行深入的理性思考,将实践经验嵌入到自己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中?吴江区黎里小学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是竞赛推动。学校开展与主题相关的演讲比赛、校本研修成果评比和案例分析评比等活动,促进研修深入;同时,促使教师回顾活动过程,理清思路,形成自己的观点。

二是成果提炼。学校教科室组织学科骨干或聘请专家,适时开展校本教研的沙龙研讨,在思维碰撞中使教师的观点、理念更加清晰,从而形成自己的研修成果。实践出成果,成果反馈于实践,成果继续在实践中得到验证、提升。

三是问题归纳。一个主题的校本教研告一段落后,教师会发现一些由主题衍生出的新问题,归纳整理这些问题,可以明确下一次的教研主题。这种提炼主题的方式有助于教研内容的层层深入,每个主题都不是孤立存在,横向上共同指向学校主课题的研究方向,纵向上又一脉相承、步步深入。

(责任编辑 张慧籽)

猜你喜欢
科教教研组校本
07、08合刊
06、07、08合刊
05、06、07、08合刊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价值导向的校本课程建设——以“兰质教育”校本课程为例
追求“四合” 洋溢“四味”——二十四节气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
Factors of Influencing Middle School Students’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and Its Countermeasures
一个充满活力的教研组
对教研组长的选拔与培养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