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德育课程一体化基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2018-12-10 12:12张连科
基础教育参考 2018年18期
关键词:德育工作育人学科

张连科

近年来,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积极贯彻落实《山东省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指导纲要》《潍坊市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试点工作方案》文件精神,以“一个规范、二个体系、三项机制、三项活动”的“1233”工作模式,加强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统筹课程育人、实践育人和文化育人,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全面提升寒亭区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素养,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長。

一、规范中小学德育工作,

推进德育工作制度化、系统化、规范化

寒亭区各中小学结合实际,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全面领导、协调学校的德育工作;建立了由校长、教务处和总务处、各任课教师组成,以及少先队大队辅导员、中队辅导员和少先队组织组成的两支德育队伍。教务处、总务处的所有成员结合德育工作,积极开展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全方位育人模式,使学校各项工作都形成了以德育为首的指导思想,形成了“一个小组、两条主线、全面育人”的德育工作网络体系。

现在寒亭区各学校都建立了导师队伍,成立了家长委员会,为有效落实全员育人导师制、学情会商制度、班教导会制度、家长委员会制度、教师教书育人“一岗双责”制度、活动育人课程建设制度、仪式教育制度等基本制度,倡导学长制、首见负责制、校外辅导员制度等十二项育人制度,推进现代德育工作制度的建设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寒亭区教育局也采取了电话咨询、问卷调查等抽查方式,对各学校各项制度的落实情况逐一进行排查、了解。

二、构建两个体系,确保德育一体化有效实施

一是构建结构合理的中小学德育队伍体系。从选拔竞聘化、培训与研讨科学化、工作考核职级化、表彰定期化、政治经济待遇激励化等方面,多举措建设一支数量足够、结构合理、素质良好的中小学德育队伍,以充分发挥班主任、思想品德课和政治课教师、共青团干部、少先队辅导员在德育工作中的骨干作用。强化学科教师的育人主体作用,通过培训等多种方式,提高中小学教师的学科育人素养。加强对教师的教学计划和教案的检查和指导,经常性地组织学科渗透德育公开课、研讨课和示范课活动,鼓励教师积极担任学生社团、社会实践活动的指导教师。充分依托优质人力资源,由学科育人示范标兵担任负责人,分学段、分学科组建了22个“学科育人研究共同体”;利用云平台、微信群、QQ群、公共邮箱等方式,采取个别辅导、示范课和专题讲座等多种途径,发掘、培养学科育人意识强、善思考、懂研究、能践行的优秀学科教师,实时将其纳入研究共同体,共同进行学科育人方面的实践研究;各学科育人研究共同体认真研究并设计了学年度行动研究方案,每位成员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订了个人行动计划,实现了学科育人动力和技能的持续提升。

二是构建学段衔接的一体化德育课程体系。通过立德树人标准课堂、课例展示等方式改革德育课程的内容与方法,深入开展学科育人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探索全科育人的有效途径,提高广大教师的学科德育研究和实施能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通过传诵经典、编制视频课程,把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日常教育之中,挖掘提炼了包括语、数、外等14门课程中蕴含的德育元素,紧密结合学科教学内容,使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构建学段衔接的一体化德育课程体系。

三、制定三项评价机制,

引领德育一体化发展方向

一是形成评议德育运行机制。以“父母大讲堂”“家长义工”“千名教师访万家”等方式,公开学校立德树人工作的举措、教育教学情况、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以及师德规范建设等方面的教育信息,让更多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监督、立德树人主题实践活动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对学校的德育工作与教育教学提出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密切学校与家长、社会的联系,推动形成了学校、家庭、社会、网络全方位、立体化、合作开放的德育工作体系,建立并完善了家长评议学校德育工作制度、家长评议教师德育工作制度、家长定期参与学校教育教学制度,形成了合力育人的德育运行机制。

二是建立科学多元化、个性化的评价指标体系。改革学生评价方法,进一步完善小学、初中和高中一体化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引导和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改革教师年度绩效考核办法,强化教师育人业绩和育人工作内容的考核,调动教师立德树人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三是完善中小学德育工作评价激励机制。建立并完善中小学德育工作绩效评估考核制度、学校德育常规管理工作体系,促进学校提高德育工作实效。开展中小学德育特色学校创建活动,定期表彰中小学优秀班主任、优秀德育工作者和德育工作先进集体。落实立德树人重大问题行动研究机制,完善“基于问题解决,致力创新共享”机制。加强师德建设,创新师德考评机制。

四、开展三项活动,

满足学生的自身发展和个性需求

一是开展“微德育”活动。引导学校关注学生个体成长中的“微德育”,推动全区中小学以“本校传递—紧密型学区传递—紧凑型学区传递—松散型学区传递”为路线,从细处、小处、实处和适处入手,开展渗透式、生活化的育人活动,利用“微时间”,为学生搭建“微平台”、创设“微机会”、加强“微体验”,全面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自身发展、身心健康和个性需求,实现“在校一分钟,德育六十秒”的目标。全区各学校利用“微时间”,通过开展“国学三浸”创新教育,在微课堂中有效渗透德育、利用校园广播宣传“微德育”等不同形式,对学生进行品德修养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二是开展校内德育实践活动。强化和改进活动育人课程建设,促进德育实践活动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特色化。如今,全区各中小学共开发开设了262门活动育人课程。

三是开展研学旅行活动。全区各中小学通过调查、参观访问、亲身体验等形式,让学生用脚步丈量祖国的大好河山,用眼睛观察历史的沧桑变化,用心灵体验新时代的美好生活,在实践中拓展视野、增长知识、增加对集体生活方式的体验,使课本知识与实践操作融会贯通,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

德育课程一体化的实施,构建了家校一体化育人网络,形成了具有寒亭特色的中小学德育工作创新模式,进一步密切了学校与家长、社会的联系,提高了德育工作的有效性,促进了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责任编辑 张慧籽)

猜你喜欢
德育工作育人学科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浅析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
悦人亦育人 冬季里的音乐绽放
教育部下发关于印发《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通知
探讨如何提高新时期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超学科”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