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在阳光下成长

2018-12-10 09:27黄健赵炜
江苏教育研究 2018年25期
关键词:小学德育

黄健 赵炜

摘要:阳光儿童生活行动是要构建一种以儿童为主体的公共生活,儿童在其中自主管理、自我提升、自求进步,最终实现自身的内在发展和阳光成长。在学校“阳光儿童教育”办学理念的引领下,阳光儿童生活行动以“能豆豆议事会”为主要载体,其行动路径包括制定一个纲要、建立一个“能豆豆议事会”、搭建五大平台、创设一个评价体系、形成三个推進策略等。

关键词:小学德育;阳光儿童生活行动;“能豆豆议事会”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8)09A-0045-04

南京市芳草园小学以“阳光儿童教育”为理念,坚持“为儿童设计,让儿童管理,给儿童展示”的德育主张,开展了丰富多样的德育活动,构建了有价值的校本德育活动体系。

我们在“阳光儿童教育”办学理念的引领下,以“能豆豆议事会”为主要载体,展开了对阳光儿童生活行动新路径的思考与探寻。阳光儿童生活行动是笔者对以儿童为主体的公共生活的一种期许。儿童在这样的公共生活行动中,主动参与学校的各项管理,科学理性地解决生活问题,与同伴对话互助,共同经历成长,自主管理、自我提升、自求进步,最终实现自身的内在发展和阳光成长。因此,笔者提出从阳光儿童成长的角度出发,对“人大”“政协”等机关参政议事运行模式进行校本化的思考和解读,创设“能豆豆议事会”作为建构阳光儿童生活行动、促进儿童阳光成长的载体。

一、观照现实,关注成长

1.当下儿童的生活行动,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仍需落实

皮亚杰认为,儿童心理(智力、思维)既不是起源于先天的成熟,也不是起源于后天的经验,而是起源于主体的动作。儿童当前所处的时期正是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在教育的过程中积极地发挥儿童的主观能动性尤为重要。此时的儿童,应该展示出生命的灿烂、跃动、纯真和生机勃勃。然而,反思当下校园生活现状,知识本位、应试教育填满了学校生活的缝隙,师生争分夺秒,儿童成了学习的容器与机器,却唯独没有成为一个活生生的人。公民意识、生活情感、交往健康、悲悯情怀等等人的基本属性,基本被忽视。很多学校无暇也无力更多地顾及学生的生活状态。德育教育,只起着点缀或应付检查的作用,儿童校园生活变得苍白。时代呼唤以人为本的育人观,呼唤回归儿童校园生活。

2.当下儿童的生活行动,行之有效的德育举措仍需探寻

目前校园德育本身缺少有效举措,存在难以回避的不足:缺乏全面性、完整性和视野的开阔性。过于关注德育结果而轻视养成教育,过于关注德育活动形式,却忽略校园生活的细节渗透;过于注重说教式的教育方式、居高临下的教育手段,却缺少平等互动的德育生活体验。学生来到学校,是要在这个小的社会生活环境中,完成一个从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过程,学校亟待能够真正提升儿童综合素养的校园生活有效举措。

3.当下儿童的生活行动,品格素养的培塑提升仍待加强

中国家庭现如今对教育投入了更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和精力,儿童的教育成了每个家庭生活的中心任务和重点内容,孩子的成绩是重中之重,而对孩子的综合素养的培养却少之又少,家庭德育明显滞后。这种家庭教育的滞后性,给孩子良好人格的形成,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相当一部分儿童生活内容单一、生活感知孱弱,缺乏现代公民应有的“热爱、自主、公心、宽容、理解、同情、正义、责任、参与、奉献”等品格和素养。因此,儿童在生活行动中品格素养的培塑和提升仍有待加强。

二、聚焦问题,制定策略

着眼于对当下儿童生活行动的初步调查和思考,笔者发现在儿童的生活行动中,儿童成长的主动性未得到充分展现、儿童缺少共同成长的“朋辈文化”、校园生活缺少真实生活元素的介入、学校缺乏知行转化的有效载体等几大问题尤为突出。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制定了儿童生活行动的四大策略:

1.参与薄弱:增强主体意识

儿童在生活行动中过度地依赖他人,以成人的约束和管制为主,缺少自我发展的要求和目标,缺乏主动成长的意识和愿望,主动性未得到充分的展现。因此,增强主体意识,营造“我是小主人”“我的言行我做主”的场景,应是阳光儿童生活行动需关注的焦点。

2.榜样缺失:引导朋辈互赏

儿童在校园、家庭乃至社会的过度关注下,渐渐形成了较强的“自我中心意识”,忽视了同伴间的互助合作、对话协商、理解体谅等,导致了共同成长的“朋辈文化”的缺失。因此,在阳光儿童生活行动中,必须引导儿童相互激励、相互赏鉴。

3.感悟缺位:构筑原生环境

由于当下学校道德教育手段的单一、道德模式的僵化,缺少真实生活情境的创设和真实生活元素的介入,儿童的校园生活显得苍白枯燥,儿童的生活能力相对薄弱。因此,必须构造真实的生活场景,让每个儿童体验“社会人角色”。

4.载体空泛:设计仿真体验

儿童在生活行动中,接受了丰富的道德教育,对道德形成了概念化的认知,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有效转化载体的缺失,使儿童较难将道德认知转换为鲜活的实践行为。因此,应设计真实的生活场景,让儿童濡染在现实中,实现从“儿童角色”到“社会角色”的全方位认知。

三、多维路径,有效建构

基于增强主体意识、引导朋辈互赏、构筑原生环境、设计仿真体验等阳光儿童生活行动四大策略,笔者将从制定一个纲要、建立一个“能豆豆议事会”、搭建五大平台、创设一个评价体系、形成三个推进策略等五大维度,多维探寻并有效构建阳光儿童生活行动的新路径。

1.制定一个《阳光儿童生活行动纲要》

依据对我校儿童生活现状的调查分析,以“能豆豆议事会”这一儿童成长机制作为实现载体,制定《阳光儿童生活行动纲要》。本纲要对我校儿童生活行动现状进行分析与诊断,对阳光儿童生活行动进行科学解读,构建“能豆豆议事会”这一儿童成长机制,探寻改善阳光儿童生活行动的校本德育途径和手段……以此明晰教师对阳光儿童生活行动的认识,实现建构阳光儿童生活行动的可能,促进阳光儿童的个性发展与健康成长。

2.建立一个儿童生态发展的“能豆豆议事会”

“能豆豆议事会”这一儿童校园成长机制,为儿童提供自主管理和自由成长的平台。在这里,“会长”“副会长”和“秘书长”由儿童自主选举产生,来自各班级民主推选的儿童代表是“能豆豆议事会”的组成人员。他们定期聚焦校园生活的热点、难点问题,通过全面多样的调查寻访和严谨科学的研究,对学校的管理和发展提出具有建设性、可行性的议案,并借助一定的平台,进行展示汇报。在此过程中,他们自由而理性地表达观点,充分而有效地交流沟通,共同参与到学校的发展中。教师则作为观察员辅助儿童更科学地开展活动。

“能豆豆议事会”以“参与管理—发现问题—调查研究—讨论商议—论证方案—执行决定—参与管理……”为运作路径,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能豆豆议事会”为阳光儿童生活行动的建构提供了有效的载体,让儿童自主参与,自我发展。儿童在参与生活行动中自主发展,实现品格的提升,从而进一步促进“能豆豆议事会”的机制发展和职能完善,形成了一个儿童发展生态圈。

3.搭建五大“阳光儿童生活行动”平台

基于“能豆豆议事会”运作路径中参与管理、讨论商议、调研论证、执行决定等几大关键环节,为学生搭建五大阳光儿童生活行动平台:

(1)自主管理的“校园小管家”

为了培养儿童在校园生活中的“主人翁”意识,提升儿童的自主管理能力,我们在“能豆豆议事会”这一儿童校园成长机制下,创设“能豆豆小管家”活动平台,从安全、卫生、服务、展示等四个方面,为儿童在班级和校园中积极创造管理岗位,让儿童以“小主人”的姿态主动地参与到个人成长、校园生活和学校管理中。

(2)民主协商的“圆桌会议”

我校在“能豆豆议事会”下设立并定期召开“圆桌会议”。校长与儿童围桌而坐,不分上下席,与会者一律平等。借助“圆桌会议”,校长与儿童在民主的氛围中沟通、交流、讨论、协商,鼓励儿童发出校园中最真实的声音,引导儿童在协商和对话中学会倾听,学会尊重,学会体谅,学会包容,从而合情合理合法地表达自己的诉求,形成共识。

(3)同伴互助的“阳光调研团”

“阳光调研团”作为阳光儿童生活行动平台之一,主要为儿童提供一个调查研究、互助成长的平台。儿童就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与同伴协作,成立专项调研团。他们在团队中开展多样的调查,探寻问题背后的原因,通过文献资料的收集和专家学者的咨询,尝试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他们在活动过程中碰撞智慧,彼此协同,共同生长。

(4)科学理性的“校园听证会”

为了培养儿童在校园生活中“科学理性”的品格,我校设立“校园听证会”活动平台。对于学校发展中的重大决策,“能豆豆议事会”组织召开“校园听证会”。儿童在“校园听证会”上作详细的阐释和报告,组织与会代表对多方观点进行论证,接受多方论证人员的质疑和否定,修正完善议案的不妥当之处,最终实现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校园听证会”的召开,促使儿童以科学理性的思考和探索投入到丰富鲜活的校园生活中。

(5)自我完善的“《芳草公约》商定室”

校园公约作为儿童在校园生活中共同遵守的约定,应从儿童中来,到儿童中去,并在儿童的生活中不断完善。我校为儿童成立了《芳草公约》修订室。儿童在经过了参与管理、讨论商议、多方论证等一系列过程后,可对原有公约中不合理的内容进行修订,也可根据儿童成长和学校发展的需要,对《芳草公约》进行补充完善,从而更加全面地引领儿童实现自身的阳光生活行动。

4.创设一个“阳光生活卡”评价体系

为了全方位、多元化地评价阳光儿童生活行动,我校创设“阳光生活卡”评价体系。阳光生活卡”由端行卡、悦思卡、温情卡、健美卡及阳光卡五种卡构成。端行卡,指向儿童自主管理习惯能力的培养。悦思卡,指向儿童科学理性思考探究能力的形成。温情卡,指向儿童互助友爱、协同合作等阳光品格的养成。健美卡,指向儿童健康身心、审美情趣等综合素养的展现。阳光卡,是“阳光生活卡”的最高级别,代表着儿童阳光品格的初步形成和阳光儿童生活行动的基本实现。

在“阳光生活卡”评价体系中,我们更关注儿童成长的过程和发展的可能。在“阳光生活卡”的基础上,借助“成长手册”和“阳光儿童生活行动APP”等网络平台,留下儿童的成长印迹,充分发挥“阳光生活卡”这一评价体系对儿童的教育和激励作用以及对阳光儿童生活行动起到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5.形成三种“阳光儿童成长”推进策略

第一,建立芳草园小学“阳光儿童研究中心”,针对“能豆豆议事会”的运行机制、活动平台、评价体系等进行研究,不断完善《阳光儿童生活行动纲要》。“阳光儿童研究中心”是促进阳光儿童成长的基点。

第二,始终坚持以五大“阳光儿童生活行动平台”为有力抓手,将之作为提升儿童综合素养,塑造儿童阳光品格的关键突破点。

第三,始终坚守 “阳光儿童教育”理念,形成“立德树人”的教育氛围,唤醒教师“全员育人”的德育认同,形成推进阳光儿童生活行动的生长点。

四、指向儿童,阳光成長

秉持“阳光儿童”教育理念,坚守“从儿童中来,到儿童中去,一切为了儿童”的教育方针,我们在以“能豆豆议事会”为重要载体,探寻阳光儿童生活行动新路径的过程中,将始终指向儿童,并实现以下几大成果:

1.建立以儿童为主体,由儿童自主运行管理的“能豆豆议事会”组织

“能豆豆议事会”将是我们开展阳光儿童生活行动的有效载体和重要支点,更是阳光儿童生活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旨在在探寻阳光儿童生活行动新路径的过程中,建立以儿童为主体,由儿童自主运行管理的“能豆豆议事会”组织。它将从儿童中诞生,从儿童中发展,又指向儿童的生活,指向儿童的行动,指向儿童的品格,指向儿童的生长,最终有效地推进阳光儿童生活行动,实现儿童的阳光成长。

2.形成以“能豆豆议事会”为载体的阳光儿童生活行动体系

在“能豆豆议事会”这一成长机制下,我们着眼于儿童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搭建“能豆豆小管家”“圆桌会议”“阳光调研团”“校园听证会”“《芳草公约》商定室”等五大平台,旨在将儿童丰富鲜活的校园生活有机整合、形成系列,打造以“能豆豆议事会”为载体的阳光儿童生活行动体系,从而系统化、科学化地推进阳光儿童生活的构建行动。

3.提升儿童的综合素养,塑造儿童的阳光品格

我们在“能豆豆议事会”的建立、“五大平台”的搭建过程中,将始终着眼于儿童自主管理、民主协商、同伴互助、科学理性、自我完善等阳光品格的有效培塑和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使儿童能够在生活行动中由内而外地焕发出勃勃生机,迸发阳光下成长的旺盛生命力!

正如朱小蔓教授所说,现代学校教育立足于完整的生命塑造和健全人格培养,道德教育是主宰、凝聚和支撑整个生命成长进而获得幸福人生的决定因素。“孩子的笑脸是学校的阳光”,我们将始终秉承“阳光儿童教育”办学理念,以“能豆豆议事会”为重要载体和支点,指向儿童的生活,指向儿童的行动,指向儿童的生长,打造充满教育期待的“阳光城”,构建阳光儿童生活,塑造儿童阳光品格,真正实现:儿童,在阳光下成长!

责任编辑:丁伟红

猜你喜欢
小学德育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德育管理的有效性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德育管理的有效性
提高小学德育实效的有效途径
如何有效地对小学生进行道德教育
提升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策略
论新形势下的小学德育
生活即教育,体验即成长
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新形势下小学德育教育浅析
如何在小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