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宜胜
[摘要] 目的 研究对2型糖尿病患者予以甘精胰岛素联合利拉鲁肽治疗的效果。方法 将在该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50例,使用电脑数字表法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5例。予以甘精胰岛素进行治疗的为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利拉鲁肽进行治疗的为治疗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经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空腹及餐后2 h血糖值、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体重等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予以甘精胰岛素联合利拉鲁肽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可降低患者体重,有效控制血糖值,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关键词] 甘精胰岛素;利拉鲁肽;2型糖尿病;血糖值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8)07(a)-0073-02
2型糖尿病患者占糖尿病患者的90%,发病年龄多在35~40岁之后。该病大部分患者存在超重现象,患病早期并无明显症状,但体内的胰岛素分泌比常人少,有轻微口渴症[1]。当患者长期处于高血糖的状态下,会损伤机体肾、心等重要器官的正常功能,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健康。该病与患者遗传因素和生活环境、习惯相关,均会影响患者体内胰岛素分泌不正常。2型糖尿病患者可分泌胰岛素的系统功能较差,导致体内血糖储存过多,目前临床治疗可通过一些药物刺激胰岛素分泌,若病情严重者后期仍需胰岛素治疗。该文研究对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50例予以甘精胰岛素联合利拉鲁肽治疗的效果,不仅降低了患者血糖值,还减轻了体重,值得临床推广运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该院接受治疗的5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数字表法随机进行分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有男性10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区间为29~72岁,平均(47.89±5.32)歲,平均病程区间为2~6(3.25±1.02)年;治疗组有男性12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区间为27~70岁,平均(46.32±4.56)岁,平均病程区间为3~6年,平均(4.67±1.53)年。将两组患者的性别比例、平均年龄及病程区间数值相比较,发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资料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两组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诊断糖尿病的标准:在典型症状下,空腹血糖为7.0 mmol/L,餐后血糖为≥11.1 mmol/L。此外,已将肝、肾功能不全者及继发性糖尿病患者排除在外,且告知患者该研究知情权,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治疗方法
予以两组患者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国药准字s20050051),每天固定给药时间为入睡前,1次/d,初始用药剂量为0.2 IU/kg,随着患者的血糖值下降再逐渐减量。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利拉鲁肽(国药准字J20160037)联合治疗,注射在患者腹部、上臂皮下处,1次/d,初始用药剂量为0.6 mg,给药1周后,用药剂量调增为1.2~1.8 mg,但日剂量不能超过1.8 mg,两组患者持续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空腹及餐后2 h血糖值、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体重等变化情况。
1.4 观察标准
测量患者空腹及餐后2 h的血糖值、糖化血红蛋白值;采用稳态模型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胰岛素抵抗指数=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22.5[2]。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以(x±s)表示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P<0.05为差异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空腹及餐后2 h血糖值、糖化血红蛋白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空腹及餐后2 h血糖值、糖化血红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空腹及餐后2 h血糖值、糖化血红蛋白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胰岛素抵抗指数及体重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指数及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体重及胰岛素抵抗指数明显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患者的体重有轻微上升趋势,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人体血糖值可通过多种激素共同调节,而胰岛素是机体生理状态下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通过外周组织对葡糖糖的吸收作用,从而有效控制肝脏输出糖量,以促使体内糖代谢功能正常。2型糖尿病患者因肥胖导致体内胰岛素抵抗作用过强,影响胰岛素受体无法正常作用,可通过调整合理饮食及服用降糖药物进行治疗[3]。因此,目前对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不仅需控制血糖值,还应关注患者肥胖问题。
甘精胰岛素是一种人胰岛素类似物,在中性pH液中溶解度较低,但在酸性pH液中可被完全溶解。该药物可模拟基础胰岛素的功能,通过血液作用到机体的脂肪、骨骼肌的末梢组织吸收葡糖糖,从而到达抑制肝葡萄糖的产生,最终有效地控制体内血糖值[4]。此外该药物可长效作用,其血药浓度平稳且无峰值,但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2 h的血糖值控制并无明显作用,且治疗后对照组患者体重有上升趋势,体内的胰岛素抵抗作用并无明显下降,未能根本上解决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絮乱的问题。
利拉鲁肽是一种利用基因重组提炼出的人胰高糖素样肽-1(GLP-1)类似物,可起到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的作用。通过胰腺β细胞葡糖糖浓度的依赖模式,从而刺激胰岛素及抑制胰高糖素的分泌,对机体低血糖发生时,利拉鲁肽并不影响正常胰高素的分泌,可有效控制机体所需的胰岛素分泌。此外,该药物可使胃排空时间延长,通过抑制机体食欲中枢的神经,从而减轻患者的饥饿感,减少能量的摄入,从而降低患者的体重,达到改善体内糖化血红蛋白的效果,有效地稳定血糖值,避免患者血糖过低带来的风险[5]。另外一方面,该药可继续作用24 h,对用餐后血糖仍有改善作用,就此弥补甘精胰岛素的不足,以促使患者血糖恢复稳定。该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空腹及餐后2 h的血糖值、糖化血红蛋白值均有所下降,但是联合用药的效果更显著,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甘精胰岛素联合利拉鲁肽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不仅改善患者胰岛素功能受阻问题,还通过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从而修复渐衰的胰岛素分泌组织,使得人体内的糖代谢正常作用,有效地降低血糖值与体重。对照组仅予以甘精胰岛素治疗,该药物有可能使得机体血液的葡萄糖未能完全吸收,增加了患者的体重,造成胰岛素抵抗作用的增加,不利患者后期血糖值降低的治疗。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体重存在明显差距,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2型糖尿病患者予以甘精胰岛素联合利拉鲁肽进行治疗,不仅可降低患者的血糖值,还可降低甘精胰岛素可能引起再次发胖的风险,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 刘霞,李亚.六味地黄丸联合利拉鲁肽和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6, 31(8):1146-1150.
[2] 施劭锋,陈根本,柯涓,等.利拉鲁肽联合甘精胰岛素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J]. 重庆医学,2017,46(20):2770-2773.
[3] 黄水庆.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利拉鲁肽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疗效评估[J].热带医学杂志,2017,17(1):96-99.
[4] 郭伟,高明松,彭聪,等.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病肝脂肪变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6,26(13):107-111.
[5] 刘媛媛.利拉鲁肽与胰岛素泵治疗非初诊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J].西南国防医药,2017,27(8):796-799.
(收稿日期:2018-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