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合并糖尿病的围手术期处理

2018-12-10 09:15邱渊
糖尿病新世界 2018年13期
关键词:血糖水平围手术期胰腺癌

邱渊

[摘要] 目的 探究胰腺癌合并糖尿病围手术期的处理方法。方法 该文共选取于2016年2月—2018年2月份该院收治的胰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共98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对患者进行分组,每组患者各49例。给予对照组患者胰岛素注射器给药方法,给予观察组患者胰岛素泵给药方法。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血糖达标天数、低血糖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胰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处理中,胰岛素泵给药方法相对于胰岛素注射器给药方法,有助于稳定患者的血糖水平,减少患者的血糖达标天数,降低了患者低血糖及并发症发生概率,取得了良好的围手术期处理效果。

[关键词] 胰腺癌;糖尿病;围手术期;血糖水平;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 R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8)07(a)-0036-02

胰腺癌作为一种外科疾病,在治疗时,主要采用手术治疗方法,由于手术自身具有较强的复杂性,要想确保患者的身体健康,做好围术期护理工作具有必要性。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饮食结构发生了较大的改变,糖尿病发病概率呈现出逐年上升发展趋势,已经成为当前的一种流行病,并且部分糖尿病患者还会伴有胰腺癌疾病,增加了疾病治疗的复杂性。对于胰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要想提升患者手术的成功率,将患者的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具有必要性。该文将2016年2月—2018年2月该院收治的98例胰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究胰腺癌合并糖尿病围手术期的处理方法,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文共选取在该院收治的胰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共98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对患者进行分组,每组患者各49例。对照组男、女患者分别为24例和25例,年龄为47~67岁,平均年龄为(55.3±2.5)岁。观察组男、女患者分别为23例和26例,年龄为46~68岁,平均年龄为(55.5±2.7)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将下腹部作为输注的位置,要求患者保持平卧位姿势。对照组患者采用胰岛素注射器,将诺和灵R装入到胰岛素注射器中,皮下注射时间为三餐前的30 min。观察组患者采用胰岛素泵,将诺和灵R装入到胰岛素注射器中,在为患者注射前,需使用胰岛素储液器抽取3 mL的胰岛素,将空气排净。胰岛素安装前3 d,需要对患者的血糖谱进行检测,每日检测7次,结合患者的血糖及体重情况,对患者每日使用的胰岛素剂量进行计算,基础量梁为结果的60%,计算出每小时的泵入数值,剩下的40%剂量需要在三餐前进行追加。需要在三餐前、餐后2 h及臨睡前对患者的末梢血糖进行检测[1]。

1.3 观察指标

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变化情况;观察两组患者的血糖达标天数、低血糖及并发症发生概率。

1.4 统计方法

研究得出数据通过SPSS 18.0统计学软件统计处理,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以t检验;以数(n)或率(%)表示计数资料,以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糖变化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比较

对照组血糖达标天数为(9.2±3.4)d,低血糖发生10例,发生概率为20.41%,术后并发症发生4例,发生概率为8.16%。观察组血糖达标天数为(5.3±1.3)d,低血糖发生1例,发生概率为2.04%,未有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观察组血糖达标天数、低血糖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临床上的相关研究结果表明,胰腺癌与糖尿病有直接关系,两组关系较为密切,糖尿病是诱发胰腺癌的主要因素,也可能是胰腺癌的临床症状,临床上胰腺癌患者合并糖尿病的发病概率高达30%~40%,患者在发病短期内会出现明显的体重下降情况,并且肿瘤指标会出现极度的异常,发病后患者会出现明显的腹部及腹痛等不适感。一些原来就患有糖尿病的患者,还会出现消瘦、腹痛及腹泻等症状,一旦发现该种情况,应及时就诊,防止胰腺癌疾病的产生[2]。通过对糖尿病患者的发病机制进行了解可知,白细胞呈现出趋向性特点,白细胞的功能会受到较大的抑制,大大降低了患者的机体免疫力功能。在长期的高血糖下,为细菌的生长提供了条件,增加了患者的感染率。由于胰腺癌疾病的产生,会引发患者出现黄疸、发热、疼痛、焦虑等情况,导致患者体内的皮质激素、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等胰岛素拮抗激素分泌量增多。另外,脂库动员后,会产生较多的游离脂肪酸,对胰岛素的分泌造成较大的抑制,促使胰岛素的抵抗性增加,血糖指数升高。在极少数的情况下,会诱发患者产生非酮症性高渗性昏迷、乳酸性酸中毒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并发症。因此,做好胰腺癌和比不过糖尿病围手术期处理具有必要性。术前,需要将患者的血糖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以免增加手术的危险性,避免产生酮中毒及昏迷等并发症[3]。

在该次治疗时,分别给予对照组及观察组患者胰岛素注射器给药方法及胰岛素泵给药方法,该文表1中研究结果表明,在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指标均低于对照组。该文表2中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血糖达标天数少于对照组,低血糖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整体临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说明使用胰岛素泵给药方法,更有助于稳定患者的血糖,帮助患者快速恢复血糖水平,患者低血糖及并发症发生概率明显下降。胰岛素泵作为一种皮下给药方式,能够将患者的血糖值控制的合理的范围内,通过检查患者三餐前后及睡前的血糖水平,实现了对胰岛素用量及比例的及时调整,纠正了酸碱平衡及水电解质的紊乱,有效防止了酮症酸中毒及高渗性脱水情况的产生。胰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处理效果更为显著,确保了手术的顺利,使患者早日恢复身体健康[4]。

近年来,胰岛素泵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中,血糖控制的优越性逐渐被人们所认识。胰岛素注射器给药方法无法在体内模拟出24 h内血糖接近于正常值且无低血糖产生的胰岛素水平。在餐后,患者的血糖峰值胰岛素水平较低且无法控制患者餐后的高血糖,与胰岛素分泌量相比,胰岛素测量水平结果显示,采用胰岛素注射器方法,患者血中的胰岛素水平会出现过于偏低或偏高情况,尤其在手术后禁食期间,手术所形成的应激,会导致患者机体长期处于高分解代谢状态中,及时为患者补充营养具有必要性。胰岛素泵的使用满足了胰腺癌合并糖尿病围手术期的处理要求,使疾病处理更具安全性、灵活性、可靠性及方便性,能够有效控制围手术期患者的血糖水平,确保患者机体环境的稳定性,防止患者感染,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概率,提升手术临床治疗效果[5]。

综上所述,在胰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处理中,胰岛素泵给药方法相对于胰岛素注射器给药方法,有助于稳定患者的血糖水平,减少患者的血糖达标天数,降低了患者低血糖及并发症发生概率,取得了良好的围手术期处理效果。

[参考文献]

[1] 高慧.细节护理对糖尿病合并胰腺癌患者术后血糖水平及并发症的影响[J].糖尿病新世界,2017,20(16):141-142.

[2] 王慧芳.糖尿病合并胰腺癌患者的术后护理探讨[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23):173-174.

[3] 宋爱华,张琰.胰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化疗的护理[J].山西医药杂志,2015,44(24):2975-2976.

[4] 许江宾.食管癌、贲门癌合并糖尿病的围手术期处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27):88-89.

[5] 刘成伟.胰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围术期处理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5(4):120.

(收稿日期:2018-04-07)

猜你喜欢
血糖水平围手术期胰腺癌
胰腺癌治疗为什么这么难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综合护理干预对产后新生儿血糖水平影响
比较低GI型肠内营养制剂和普通均衡型肠内营养制剂对鼻饲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
STAT1和MMP-2在胰腺癌中表达的意义
创伤骨科下肢骨折手术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
早诊早治赶走胰腺癌
中西医结合护理晚期胰腺癌4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