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格列汀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效果与血糖波动的影响

2018-12-10 10:40宋丹丹
糖尿病新世界 2018年15期
关键词:维格列汀波动

宋丹丹

[摘要] 目的 探讨维格列汀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效果与血糖波动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该院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92例,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治疗(0.5 g,口服,3次/d),观察组给予维格列汀治疗(50 mg,口服,2次/d),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糖波动相关指标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糖标准差(SDBG)、血糖波动最大幅度(LAGE)、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和平均餐后血糖波动幅度(MPPGE)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5.65%),对照组治疗有效率(91.30%),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52%)明显低于对照组(26.09%)(P<0.05)。结论 维格列汀与二甲双胍均可有效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调控患者血糖水平,但前者可有效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良好。

[关键词] 维格列汀;2型糖尿病;血糖波动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8)08(a)-0063-02

结合相关数据统计结果可知,现阶段我国糖尿病发病率约为9.7%,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1]。目前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多采用适当运动与饮食控制方案,当患者疗效欠佳后可考虑使用胰岛素或降糖药治疗。临床研究发现,常规降糖药方案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极易引发恶性呕吐、体质量增加等不良反应,影响患者服药依从性,血糖控制效果有限[1]。为了探索更加科学、安全的治疗方案,2016年3月—2018年3月该文就维格列汀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效果与血糖波动的影响展开了下述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医院收治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92例,采用抽签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46例。观察组患者包括男性26例,女性20例,年龄32~73岁,平均(58.43±5.26)岁。对照组患者包括男性24例、女性22例,年齡31~72岁,平均(58.27±5.51)岁。全部受检者均获知情权。纳入标准:①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1999年提出的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2];②3个月内运动、饮食规律;③血常规检验显示肝肾功能正常;④临床资料保存完整。排除标准:①精神病;②药物过敏;③妊娠及哺乳期病例;④合并高血压或有糖尿病史者;⑤感染与应激病例;⑥恶性肿瘤;⑦血液病;⑧自身免疫性疾病者。两组的一般资料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全部患者在适当运动和饮食控制的前提下接受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患者盐酸二甲双胍片(国药准字H22021373)0.5 g,口服,3次/d。观察组给予患者维格列汀片(注册证号H20110359)50 mg,口服,2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月。

1.3 观察指标

(1)根据患者治疗前后的餐后2 h血糖(2hPG)及空腹血糖(FPG)水平变化情况,判定临床疗效:①显效:患者2 hPG水平<8.3 mmol/L,且FPG水平<7.0 mmol/L,临床三多症状完全消失;②有效:患者2 hPG水平<10.0 mmol/L,且FPG水平<8.3 mmol/L,临床三多症状得到明显改善;③无效:患者2 hPG和FPG水平均不符合上述标准,三多症状无明显变化视为无效,治疗有效率=(①+②)/46×100.00%[2]。(2)采用美国美敦力公司生产的CGMS动态血糖监测系统测定患者血糖标准差(SDBG)、血糖波动最大幅度(LAGE)、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和平均餐后血糖波动幅度(MPPGE)。(3)统计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头晕嗜睡、恶心呕吐、腹部不适、皮肤出疹。

1.4 统计方法

数据均输入至SPSS 23.0统计学软件中进行有效处理,临床疗效、不良反应采用(%)的形式表示,处理方式为χ2检验;SDBG、LAGE、MAGE、MPPGE 4项血糖动态波动指标水平采用(x±s)的形式表示,处理方式为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后动态血糖监测指标水平对比

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动态血糖监测指标水对比分别为:SDBG(2.38±0.81)mmol/L和(2.21±0.75)mmol/L,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44,P=0.150);LAGE(8.73±1.93)mmol/L和(8.87±1.84)mmol/L,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56,P=0.361);MAGE(3.12±0.57)mmol/L和(3.23±0.74)mmol/L,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99,P=0.213);MPPGE(2.41±1.32)mmol/L和(2.37±1.46)mmol/L,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93,P=0.215)。

2.2 疗效对比

观察组患者显效29例,有效17例,无效2例,治疗有效率95.65%(44/46);对照组患者显效26例,有效16例,无效4例,治疗有效率91.30%(42/46)。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78,P=0.673)。

2.3 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对比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52%(3/46),包括头晕嗜睡1例,恶心呕吐1例,腹部不适1例;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6.09%(12/46),包括头晕嗜睡4例,恶心呕吐3例,腹部不适3例,皮肤出疹2例。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52,P=0.011)。

3 讨论

据相关报道显示,目前我国糖尿病发病率已超过9.70%,严重威胁患者身心健康,影响患者生活品质[2]。临床实践证明,胰岛素抵抗和分泌缺陷是诱发患者发生2型糖尿病的主要原因,作为临床治疗2型糖尿病的首选药物,二甲双胍可直接抑制肝糖原异生,提高机体对葡萄糖的转化和吸收效果,调节胰岛素抵抗情况,达到降低血糖的治疗目标,然而在临床应用中部分患者会伴有恶心呕吐等不适症,影响预后效果[3]。

维格列汀作为一种高选择性抑制剂,在进入机体后可有效抑制体内DPP-4活性,提高活性胰高血糖素样肽水平,促使胰岛素细胞释放胰岛素,并对胰岛α细胞发挥积极的调节作用,控制血糖水平[4]。另据相关报道显示,患者在服用维格列汀期间可有效调控血糖波动状态,改善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情况,控制大血管并发症事件发生,预后效果显著[5]。有学者研究发现,给予糖尿病患者维格列汀治疗可有效控制血糖波动情况,防控晕嗜睡、恶心呕吐、腹部不适等不适症发生[6]。与上述分析一致,根据该文实践发现,治疗后两组患者SDBG、LAGE、MAGE、MPPGE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显示两组采用的治疗方案在血糖波动控制方面效果相当。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5.65%,对照组治疗有效率91.30%,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二甲双胍和维格列汀均可有效调控患者2 hPG和FPG水平,改善患者三多症状,治疗效果优良。

有学者研究发现,在新诊断2型糖尿病临床治疗中采用維格列汀方案无明显不良事件发生,且接受维格列汀治疗病例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远低于二甲双胍病例,显示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对维格列汀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对改善患者服药依从性方面产生着积极影响[6]。该组实践证实,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5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09%(P<0.05),说明观察组采用的治疗方案能够有效防控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腹部不适等不良反应,提高治疗安全性。

综上所述,在新诊断2型糖尿病治疗中,维格列汀与常规用药二甲双胍疗效相当,二者均可有效调控患者血糖波动水平,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但应用维格列汀药物治疗方案能够有效减少不良反应事件发生,安全性可靠,因此具有积极的临床应用和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德霞, 赵淑坤, 吕英华,等. 糖尿病护理团队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J]. 糖尿病新世界, 2015, 47(9):104-105.

[2] 刘莉, 魏莱, 候君,等. 维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疗效及其对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J].疑难病杂志, 2016, 15(11):1124-1126.

[3] 贾真, 何旺, 张渭涛,等.二甲双胍联合维格列汀对初治Ⅱ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控制效果及安全性[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7, 17(25):4900-4903.

[4] 何桂娟, 马纲, 章国英,等.糖尿病专科护士护理服务模式研究[J].糖尿病新世界, 2016, 15(11):27-30.

[5] 李睿, 王会仓, 刘美建.维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和胰岛素抵抗的改善作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 25(23):2575-2577.

[6] 朱鸿玲, 王菁楠, 尤文,等.二甲双胍联合维格列汀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对血糖波动的影响[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6, 15(11):1078-1081.

(收稿日期:2018-05-12)

猜你喜欢
维格列汀波动
寻找戴明王子
羊肉价回稳 后期不会大幅波动
微风里优美地波动
2019年国内外油价或将波动加剧
干湿法SO2排放波动对比及分析
西格列汀对肥胖合并脂肪肝大鼠的干预疗效
HPLC法测定维格列汀片中主药的含量
肥胖2型糖尿病采用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的临床价值探析
生命之歌:维格兰雕塑公园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