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洪勇
【摘 要】本文针对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特别是固定资产在购置使用处置过程中存在的核算严谨性、管理规范性、账实不符、家底不清等问题,分别分析这些问题形成的原因,探讨如何改进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会计核算的方法,坚持资产管理与财政管理相结合,实现对国有资产的等过程的动态监管,尽量减少国有资产流失。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是指单位价值1000元以上且使用年限超过一年,经过使用不会改变实物形态的资产,诸如房屋建筑物构筑物、交通工具、办公设备、图书文物等。作为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央和地方各级资产管理部门通过建立各项法规制度,规范资产管理,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水平不断加强与提高。笔者在多年会计工作中,针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购置、使用、处置存在的一些问题,根据问题的形成原因分别提出改进方法,进一步提高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水平。
一、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资产购置过程
由于审批与使用单位间的管理脱节,架空审批权的现象时有发生,譬如某些事业单位利用专项经费以项目办公室或指挥部名义重复购买或更新原来办公设备设施,个别预算单位在资金宽松时购买固定资产浪费当年度预算结余,重复、超规模购买各种固定资产,由此产生了私下交易,人情采购,盲目采购,入账后账实不符等一系列负面反应。
2.资产使用过程
首先,管理松散。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配置资金渠道主要是财政拨款,个别单位会计核算不健全不按规定计提折旧,在购进时不按固定资产记账而直接计入支出。同时对日常使用中的管理也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其次,内控制度不能有效执行。例如资产标签项目不齐全、粘贴不规范;资产信息更新不及时,资产使用人变动后,没有及时进行资产管理的登记变更,甚至对资产随意调整更换,个别损坏资产的维修问题更是无从谈起,更无专人负责。
3. 资产处置过程
为防止事业单位随意处置资产,根据现行制度规定要求事业单位处置固定资产时应严格履行审批手续,经财政部门批准后实行“收支两条线”的管理方式,由于信息沟通原因,处置资产上报不及时,资产处置收益不上交的现象时有发生,价值较大资产在私下处置时未作相应的评估鉴证和核减手续,造成财务混乱,账实不符,私设小金库等问题。
4. 会计核算过程
鉴于以上三点资产管理的问题,反映到会计核算当中,必然会造成核算不及时,不准确,例如竣工楼房使用多年未做竣工决算转入固定资产,依旧挂在在建工程中;外购固定资产的运杂费、保险费、安装费不合并计入相应固定资产而计入当期支出;对接受捐赠、无偿拨入和盘盈的资产不做账务处理;资产的调拨、报废、毁损简单记账甚至不入账等等。
二、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形成原因
1. 核算方法不严谨
行政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账务处理时,固定资产科目和支出科目不能相互制衡,即使不同时记录固定资产和资产基金科目,总账也能试算平衡,且资产负债表中资产与负债的期初、期末合计也能平衡,仅从表面上看不影响会计核算,所以有些单位在固定资产购进时只记支出和银行存款科目,而不同时记入固定资产和资产基金,这就导致固定资产账面记录与实际出现差异。
2.单位管理意识淡薄
管理部门只注重经营性固定资产,因为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不能产生实际效益就有所轻视,甚至有一些单位没有系统完整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长此以往导致固定资产一是家底不清,难以保证资产的完整和安全;二是“重钱轻物”,“重使用轻管理”。例如有的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处置时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必要的审批、评估、鉴证程序,导致已处置资产没有及时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还有通过各种途径取得的资产已经在用,而财务账上却没有记载,从而造成账实不符。
3. 非营利性特点的自身弊端
行政事业单位和生产经营企业不同之处在于只核算结余不计算盈亏和成本核算,导致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各级领导和职员忽视对固定资产的核算与管理。
4. 监督管理體制不明确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职能有的归财政部门,有的归国资部门,有的单位有专门的管理机构,更多的单位采用兼职管理,使国有资产管理职能交叉、分工不明、职责不清。这就造成了谁都能管谁也不想管的情况,出现了资产管理空白区,特别是对实行条块管理的行政事业单位的上下级资产调拨,如果不经过同级财政部门审批就可以直接调拨到位,这样就容易形成账外资产加大了财政部门的监管难度。
三、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对策
1完善会计核算方式,严格固定资产管理
完善现有固定资产的账务处理方式,也就是让固定资产和银行存款等科目相对应记录,资产基金和收支科目对应记录,这样就避免了购进时不计入固定资产,处置净收入不上交财政的漏洞。具体会计处理如下:
(1)取得固定资产时,应按照确定的固定资产成本,增加固定资产或在建工程,减少银行存款等科目,同时有关支出科目对应记录资产基金(固定资产或在建工程)。即借记固定资产、在建工程,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同时借记有关支出科目,贷记资产基金。在建工程完工交付使用,应增加固定资产减少在建工程,同时将资产基金的在建工程明细科目转入资产基金的固定资产明细科目。
(2)处置固定资产时,先将资产账面余额或价值转入待处理财产损溢或待处置资产损溢,报经批准处置完毕后,待处置损溢科目对应核销相应资产基金,并将净收益转入应缴财政款或应缴国库款科目。
2.改进管理模式,明确管理主体
建立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折旧制度。行政单位应当按照财政部有关规定、事业单位应按照事业单位财务规则或相关财务制度规定,对本单位应提折旧的固定资产采用年限平均法或工作量法按月计提折旧。相关折旧应冲减相关资产基金,不能计入支出。已提足折旧的固定资产无论是否继续使用都不能再提折旧。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针对固定资产管理整个过程,各单位应建立健全系统、透明、规范的管理体系,切实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账证相符,完善固定资产台账,定期和不定期对固定资产清查盘点,对清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按照审批程序进行账务处理。在国有资产管理过程中,应当坚持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紧密统一、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实务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结合等原则。明确国有资产的管理主体是财政部门,实行国家统一所有、政府分级监管、单位占有使用的管理体制。
3. 推进法治建设,完善制度体系
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应大力加强执法检查监督的力度,组织专门人员对行政事业单位进行不定期清查,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断修改和完善固定资产管理的各项制度,对责任人违反国有资产法规,导致国家利益遭受损失的,要依法严惩。各个单位应制定完善的且符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内部控制制度,明确部门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在固定资产的申请审批、采购、验收入库、付款等环节,在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原则的基础上,合理保证各岗位职责设置合理合规。同时,尽快制定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各项管理制度,在有法可依的基础上尽量减少国有资产的流失。
4.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人员素质
要经常采取各种行式培训和学习,主要内容要以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为主,从领导层到职工都要树立依法对国有资产管理思想意识,切实做到资产管理人人有责。特别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要不断进行业务培训学习,深切领会财务管理制度,提高会计业务素质能力。同时强化其法制观念和职业道德观念,树立不论任何环境都不丧失原则和执业道德的思想理念。
参考文献:
[1]徐红新,浅谈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 年第2 期.
[2]齐韶华,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探讨, 现代商贸工业,2017年第 26期.
[3]刘海霞,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时代金融, 2017 年第 10 期下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