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问题及对策探析

2018-12-10 09:01徐超
中国集体经济 2018年34期
关键词:内部控制事业单位

徐超

摘要:现阶段,我国大部分事业单位都初步建立了自己的内控制度,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内控体系,进而规范了单位经济活动秩序,有效地遏制了贪腐问题的发生,确保了国有资产的安全性。然而,当前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在建设、运行和监管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致使事业单位的财务内控制度流于形式、形同虚设。文章在分析事业单位加强财务内控制度的重要性基础上,深入探讨了事业单位的财务内控制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从构建完善的内控体系、提高内控执行力和强化监督内审三个方面,提出了改进事业单位的财务内控制度的对策措施,以期进一步提高事业单位的财务内控水平,提升单位经济活动质量。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内部控制

一、引言

自2014年1月1日《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颁布施行以来,我国大部分事业单位都初步建立了内部控制体系,逐步规范了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有效保护了经济活动的合规合法、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防范了贪污、舞弊等行为发生。纵观现阶段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其在建设、运行和监管等方面还存在诸如建设不规范、针对性不强、落实不彻底和监督不得力等问题,使得单位财务内控制度流于形式、形同虚设。为合理管控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风险,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必须下大力抓好单位财务内控制度的建设工作,使其不断完善并形成良性的循环机制,才能更好的发挥事业单位在我国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二、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贯彻落实“规范”以来,事业单位逐步规范了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提高了单位领导班子对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视程度,增强了风险管控意识,强化了内部控制的自觉性,保护了国有资产安全,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因内部控制环境难尽人意,财务内部控制体系不够缜密等原因,导致部分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流程不规范、发挥作用不明显,未能给业务工作提供“动力”,促成业务工作的程序化、标准化、系统化和风险关口前移,反而为业务工作平添负担,在一定程度上成为问题、漏洞存在的保护伞。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内控意识薄弱,制度建设不够完善、全面

对于事业单位来讲,每年都会根据工作安排拟制财务内控制度,但单位领导一般都会认为单位经费都经财务审核把关,理所当然地认为财务内控仅仅是财务部门的工作,没有全局一盘棋的思想,未将采购、资产管理及业务等部门召集在一起,群策群力,导致拟定的内控制度可操作性不强,多数都停留在文字层面未能有效执行;同时形成的内控制度没有经过会议集中深入研究,尤其是针对关键岗位控制、票据控制、资产控制和风险控制等重点业务环节认知和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内控制度设置不够体系规范,针对性不强,甚至形同虚设。另外多数单位在内控制度的贯彻落实上也大打折扣,单位领导认为只需财务部门对流程的规范性上把关即可,未组织单位内控领导小组和相关人员进行全面系统学习,某种程度上也导致了内控制度的终端执行得不到有效落实。如某单位工程建设竣工交付后,相关配套设施设备的固定资产长时间未建帐,财务核算未形成闭环。

(二)岗位设置残缺,制度执行存在安全隐患

有些单位机构设置不健全,财务岗位设置仅编制了会计和出纳,没有设置专业的财务内控岗位,兼职内控人员也未经过系统性的专业培训,个别单位还存在混岗、外聘代理等现象。此外,由于岗位的残缺导致分岗设权,分级授权的制度无法落到实处,工作头绪繁多时会出现一人多权、一人多责或者相互推诿、惧怕担责等现象,甚至可能出现个别不相容岗位未彻底分离的现象,导致权责不清的问题发生。此外,个别事业单位均未按规范要求建立定期轮岗制度,遇有在岗人员休产假等长假时无顶岗人员可用,单位工作无法正常开展,只能临时指定人员代理业务工作,加之个别单位分管财务领导未经过系统培训,对自身分管的业务工作和业务制度不熟悉,遇有问题无法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和对策措施,使内控制度游离于业务工作之外,极易导致工作上的重大失误,引发严重后果。

(三)内审力量薄弱,监督评价机制落实不到位

内部审计部门是每个事业单位必须设立的一个部门,拥有独立的职能,否则,内审工作就会因受到外界的干预,工作无法全面落实,甚至会成为领导干部的个人工具。目前,部分事业单位依据“规范”成立了内审部门,配置了内审人员,但多数为兼职人员,甚至有些是双重身份,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導致内审工作浮于表面。另外个别事业单位的内控监督小组对财务知识和流程掌握不深不透,整体素质偏低,职责定位不准确,对运行和评价机制了解不深入,加之监督小组成员有些为本部门负责人,存在一定的灯下黑现象,导致评价结果过于“完美”,未能真正发挥内控监督作用。

三、改进事业单位的财务内控制度的对策措施

针对目前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运行现状和上述存在的突出问题,笔者认为事业单位有效推行财务内控制度,合理管控经济活动风险,充分发挥在我国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可以采取以下对策措施。

(一)强化制度意识,构建科学完整的财务内控体系

事业单位分管财务领导应根据内部控制规范的相关要求,建立一套适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财务内控体系。一是要召集业务、采购、资管、会计、出纳等岗位的相关负责人,群策群力,全面梳理业务流程,认真分析风险隐患,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以此为基础不断完善财务内控体系;二是要做好会议酝酿研究工作,形成的财务内控制度要经过单位领导会议研究通过,在广泛征集意见的基础上,会前充分酝酿,会上畅所欲言,会后抓好学习培训工作;三是要吸收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内控管理经验,充分分析市场经济条件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将国外经验与我国内控制度现状相结合,取长补短,进一步提高本单位的财务内控制度体系建设水平。通过建立合理的制度、完善相应的措施和正规相关业务流程,有效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单位财务活动合法、有序。

(二)依岗定责,着力提高财务内控制度的执行力

单位拟定内控制度后必须抓好制度的落实工作,制度的执行必须以人为中心,人员工作能力和道德素质的强弱直接影响内控制度执行的结果。首先要配齐配强单位财务管理队伍,会计、出纳、资管以及相应的内控、审计等岗位缺一不可,分岗设权,按岗定责,岗位人员数量可根据实际工作任务和轮岗要求确定,同时在选人用人时必须重点考察道德品质和专业素质,二者相当时以德为先,从源头上降低单位经济活动的风险指标;其次要抓好相关岗位人员的培训教育工作,每年系统性的组织1~2次内控制度专业知识培训和内部交流等,同步参加上级相关部门组织的专题讲座等,也可邀请本行业内资深权威人士来单位进行内控、内审方面的知识辅导授课,分管领导要牵头组织并积极参与,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指导业务工作的能力,做到权责与能力相符;再次建立并推行轮岗制度,尤其是针对关键岗位,在健全岗位、规范管理、加强胜任能力评估的基础上,按照不相容的岗位相互分离原则,明确轮岗范围、条件、周期,规范交接流程和责任追溯机制,有效制约权力运行,进一步提高内部控制的质量,对于轮岗后发现的问题要做出定性定量的分析,及时整改,如有存在违法违纪行为的,坚决不袒护不包庇,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追责、问责。

(三)强化监督内审,不断提升单位经济活动的质量

内控制度的高效执行有赖于内部正确的监督和合理的评价,尤其是涉及单位收支、物资采购、账实稽核和业务流程的规范性等内控关键环节,要进行重点专项监督和风控评价,定期进行自我监督评价,实实在在地查找出内控制度设计上存在的漏洞和薄弱之处,制定整改措施和应对策略,进一步完善单位内控制度,促其实现内部控制的既定目标; 同时,要高度重视内部审计,科学设置内审机构,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减少内审部门对单位领导的依赖性,提高内部审计执行力。单位内审部门建立伊始,鉴于人员能力有限,可外请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指导单位账务、税务内审工作。组织进行内部审计时,不仅要审计单位财务情况,还应对分岗设权、履职尽责、交流轮岗、风险管控、监督评价等内控制度执行情况进行审计,各科室人员应当积极配合、主动提供相关备查资料,内审人员要认真履行岗位职能,从严从细审计,严防差错和舞弊,以期进一步提高财务信息准确真实度,正规单位经济活动秩序,提高单位经济活动质量。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市场发展,财务内控制度对于事業单位来说越来越重要,我们要结合中共中央近期印发的《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站在国家经济建设的层面,超前筹划,主动作为,深刻把握国家机构改革方案的内涵,按照内控制度规范要求,不断完善健全财务内控体系,以职能优化,协同高效为着力点,增强人员专业素质,合理改革机构岗位设置,优化职能配置,加大监督内审力度,不断规范财务管理,提升经济活动的质量,促进事业单位蓬勃健康发展,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赵文平.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对策初探[J].财会学习,2017(14).

[2]张雪.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财务学习,2017(23).

(作者单位: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福建省团校)

猜你喜欢
内部控制事业单位
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方法研究
浅析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会计核算
互联网形势下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探究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问题以及解决策略思考
我国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及建议
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制造企业销售与收款业务的内部控制分析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