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老人社区参与现状及差异性影响因素分析

2018-12-10 09:01张晓文
中国集体经济 2018年34期
关键词:社区参与老年人

张晓文

摘要:社区作为老年人退休后最常活动场所之一,如何发挥好社区的作用,使社区中的退休老人积极参与社区活动,以积极的态度和方式应对老龄化成了现在社会愈发关注的问题。虽然随着国家政府的重视,2016年发布的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中“积极应对老龄化”一词提出,老年人社区参与的积极性有了明显的提升,但老人对于不同社区活动的参与度及参与态度所存在的差异不同。可以从社区和老人的双重主视角来分析城市老人社区参与积极性差异的问题。

关键词:社区参与,老年人,参与差异

一、前言

依据《上海市老年人口和老龄事业监测统计调查制度》统计,截至2017年12月31日,上海全市户籍人口1456.35万人,60~69岁老人人口285.89万人,占总人口的19.63%,7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97.71万人,占总人口的13.6%。我国老年人口老龄比例不断扩大,老人寿命的继续攀升。“积极老龄化”含义不单单是用积极的态度应对老龄化的到来,而更多的是如何使得延长的生命赋予价值和意义。社区作为老年人最常活动的场所之一,老人既是其中被需要照顾的客体,也是照顾他人的主体。社区参与作为社区居民自愿参与社区各项活动和事务,表达自己想法和建议的渠道之一成了老年人追求更积极生活,更高质量的晚年生活的主要方式之一。

但根据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中上海地区报告显示60~69岁的低龄老人是社会参与的主体。但在社区不同活动中老人的积极性存在显著差异,比如老年人对于文化娱乐的积极性高于对于公共事务的参与性。此外,同类活动中也存在差异,比如老人参与社区选举的比例超过85%,但他们主动向社区提建议的比例不到30%等。

本文通过对上海市闵行区Y社区进行调查,通过社区工作人员和随机访谈的社区老人双重主视角来试分析产生参与性差异的原因。

二、现状描述(基于上海市闵行区Y社区)

本文选取的是闵行区Y社区进行调查,由于Y社区是一个典型的老龄化社区,据调查该居民区常住人口在2517人,60岁以上老人将近800人,占户籍居民的3/1,列该镇之首,80岁以上高龄老人就有102人。但该社区居民对于社区参与的积极性较高,曾获得上海市文明小区,上海市妇女之家等荣誉。本文通过定性的研究方式,将调查的内容主要分为社区文化活动参与、社区志愿者服务参与以及社区治理事务参与。采用对社区工作人员深入访谈,及对社区老人的随机采访及座谈会等形式进行调查。根据社区活动组织人员描述,参加社区活动的多为老年人,除了暑期的青少年活动外,基本社区活动的80%~90%的参与者都为社区老年人,且60~69岁的低龄老人为社区参与的主力军。

(一)老人社区文化活動参与现状描述分析

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是社区文化,同样社区文化也是满足群众的重要内容之一。社区老年人通过参与社区文化活动,不仅可以获得身心放松的同时,自身素养也能得到一定的提升。在满足自身兴趣的同时,还丰富了退休后的业余生活,对于社区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老人积极参与社区文化活动不仅能提高自身修养、丰富业余生活并且对社区的文化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Y社区的社区文化活动多样化且趣味性强,文化类的社区活动有:书法班、编制小组、读书会、电脑学习班等;体育类的社区活动有全民健身日、乒乓球班等;艺术类活动有:时装秀,周边社区联合举办的每月一次的文艺汇演(轮流制)、合唱队等。丰富精彩之余,还使老人身心得到满足真正地让老人健康养老。同时据社区工作人员称老人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社区信息宣传橱窗张贴海报或板报、楼道组长宣传通知等方式获得这些活动消息。从调查中双方可以得知社区文化活动老年人的参与率是最高的。

李奶奶:现在小区的活动很多,我一个人在家里,子女不跟我住一起很无聊,眼睛不太好,手机不会玩,每次社区有活动隔壁王阿姨就叫上我,有时候出去遛弯,看到社区小胡,她也会叫我去参加,都几十年老邻居在一起非常开心。

孙奶奶:上次元宵节办的元宵宴,我给大家表演了旗袍时装表演秀,大家都很喜欢,还夸我婀娜多姿,对了,我还上了微信呢(社区的微信公众号)。

(二)老人社区志愿者活动参与现状描述分析

依照以往的观念老人们生活在社区中,他们是社区照顾的客体,但是在社区的志愿者活动中他们同样也成为了照顾社区居民的主体。他们为社区的良好环境、美好构建,做着自己力所能及的事。除了周边有年轻的大学生志愿者、企业志愿者为老人服务外,社区中的“低龄”老人也在尽自己微薄之力帮着高龄老人做力所能及的事。Y社区在社区志愿者活动中开展的志愿者服务有:邻里驿站(邻里间互相帮助)、夕阳驿站(低龄老人关爱空巢老人)巾帼护绿队(社区特有的女性志愿者一同保护社区环境)、平安志愿者(志愿者对于安全信息的宣传)及党员志愿者等。社区还创新形地将社区文化活动与社区志愿者活动相结合,比如12月开展的“情暖夕阳从头爱起”编制小组的成员在编织班所织的的帽子送给了社区的孤老们,在寒冷的冬季给孤老们送去了温暖。访谈中的孤老韩奶奶深有感触。

韩奶奶:上次,他们(社区志愿者)把织的帽子拿过来送给我,现在社区处处想着我们这些老人,真的太感谢他们了。

但是也有部分老人表示自己有意愿为社区居民服务,但自身没什么技能,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三)社区治理参与描述分析

社会人口老龄化已是个必然趋势,大部分老年人选择在家养老,这也就意味着社区中的老人越来越多。为了协助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化,维护不断增长的老年人的合法权利,完善社区治理制度,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老年人参与社区治理的问题也愈发受到关注。但据调查发现,部分老年人对社区治理的概念不了解、不清晰,在社区治理活动中往往是被动参与,选举投票是老年人参与最多的一项社区治理活动,但向社区提出建设性意见的比例较低,不足选举投票的1/3,且对于社区居委会日常工作和决策的关注度较低。

吴爷爷:我们年纪一大把了也不懂什么治理不治理,都是楼道组长把选票给我们要我们写我们才选,后来硬要我们写意见,就提了个小区自行车棚修建的建议,后来也不知道怎么样了。

王奶奶:治理?什么意思?...(跟老人解释完后)...

我字也不识几个,有他们(社区居委会)有政府不就好了吗?

三、产生差异影响因素分析

由以上调查可见,整体来说老年人对于社区的积极性是逐步以一个上升的趋势走的,但细分来看,不同社区活动的老人积极性存在差异,本文从社会传统观念、个人层面、社区层面及来分析其影响因素,具体如下。

(一)社会传统观念

当前社会对老年人存在“包袱论”“弱者论”“供养论”三种主要看法:他们认为老年人属于弱势群体,需要社会照顾,参加社会文化活动志愿者活动尚可被接受的,但是让这些观念过时、思想落后,更新知识速度又慢的老年人参与治理事务,在很大程度上这一思想是很不被接受的。并且如果提升老年人再就业的机会还将会加重如今年轻人的就业压力,因此老年人参与社区治理积极性低下会受到这些看法的直接影响,社区治理参与群体一度也没有将老年人计算在内。

这就从而导致了老年人参与社区治理的意愿不足,老年人不能正确客观评价自己,认为自己就应该是被照料的群体,有了社会的外在标签自然服务他人和共同构建社区的内在动力就被明显打压了。此外从老年人个人来看,老年人的年龄和身体状况是造成参与积极差异的一项主要因素,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力的锐减,身体健康状况不稳定,对于简单的社区文化活动参与还尚有精力,但对于志愿者服务或者社区治理方面许多老人也表示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二)老年人的文化程度及思想观念因素

1. 受教育程度的影响。受教育程度高的老年人拥有更多的知识或是专业技能,他们在退休前受过更长时间的系统化学习,这对于他们在社区中了解社区基本知识、参与社区治理会比受教育不多的老年人要容易的多,更能具备做志愿者的技能需求、参与公共事务的条件以及做出科学决策的能力。文化程度较低的老年人常常认为他们没有专业的技能可以去帮助协助他人,更不具备参与社区治理的能力。此外文化程度也间接牵引着老人的思想观念。

2. 思想观念的影响。老年人会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将“以家为中心”作为自己社会生活的观念,从而回避社区的公共性事务。虽然,据统计大部分的老年人服务他人的意识普遍提高,但实际付之行动的却不及参与意愿的高。部分老人认为从社区文化活动中所受到的个人利益要大于其他社区活动,对于社区其他活动的动员更多的是被动参与,而不是积极主动响应。

(三)社区治理制度不完善及社区管理人员缺乏设身处地的服务精神

1. 社区治理制度缺乏保障性。我国城市老年人普遍缺乏公共事务的参与意识,社区也因财力、资源受限制缺乏真正的民主、个性自治。《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曾提出,要健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加强城乡社区治理。政府应尝试创新以多元主体为结构的社区治理模式,社区作为基层民主自治的基本单位,应与政府一同及时完善关于老年人参与社区治理的制度,为维护和保障老年人参与社区治理事务打下坚实后盾。

2. 社区管理人员缺乏设身处地的服务精神。大部分的社区工作人员组织社区活动是为了响应政府的号召,完成政府所下达的任务等等。比如对于社区选举,社区工作人员往往会委派楼道组长甚至亲身挨家挨户送去选票、解释相关事宜;但对于社区整改意见收集、管理决策等事宜社区工作他们自身也没有那么积极,缺乏一定的设身处地的服务精神。社区工作人员作为政府最接近民众的人,没有真正的走进民众,寻求民众所需,也就很难让民众积极参与到社区公共事务中去。

四、提升老年人社区参与的建议

由以上研究表明,当前我国城市社区居民社区活动参与率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社区志愿者及社区治理的自主参与积极性不高。其实只有理解了推动老年人参与的背后动机,社区和政府才能对症下药。就此英国学者就曾提出了一些人们为何参与地方公民生活的因素的C.L.E.A.R模型(Lowndes et al,2002;Stoker et al,2003)如表1所示。

基于表1参与模型我们根据我国城市老人的特性、需求建立进一步促进老年人参与社区活动的模型如下表2所示。

在此基础之上,我们还需更多关注老年人社区治理活动的参与,推进老年人积极有效地参与社区治理的根源在于转变老年人的思想观念,政府协同健全社区政策制度来加强老年人参与社区治理的制度保障,进一步普及老人对于社区治理的基本知识与老人协作沟通努力实现老人与社区共同进步、发展。

(一)转变传统观念,积极发挥老年人在社区治理中的作用

传统观念来看,社会认为老年人属于需要被照顾的客体,是家庭、社会所供养的人。老年人思想陈旧,观念跟不上时代的步伐,经验也不如新时代的高科技。这些负面印象在潜移默化中给老年人的自我认识造成了很直接的影响。他们也会认为自己对社会没有贡献价值,社区的治理就应该是社区居委会和政府所负责的,社区治理参与性就低。由此,一方面传统观念把老年人排除在社区治理群体之外,另一方面老年人因此对自我评价偏负面。

但是,杨新科等曾提出,由低龄健康老年人口构成的老年人力资源是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发低龄老年人力资源有助于缓解老龄化的压力。因此,应转换传统观念,老年人不仅不是社会的负担,还很有可能成为社会的财富。鉴于此,一方面,社区应协助老年人重新正确客观的进行自我评价,让老人充分认识到自身比年轻人所具备的丰富经验阅历的优势,以鼓舞老年人在社区治理中充分发挥积极作用。

(二)建立、完善老年人参与社区治理的相关制度

政府应建立和完善操作性强的老年人参与社区治理的相关政策及法律法规,并将相关制度通过社区老年教育積极有效地普及给社区老年人。在让老年人了解、跟进社区治理相关知识同时,也是老年人参与成功的制度保障。

(三)构建参与型社区文化及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社区治理的结构

政府协助社区共同推动社区老年人社区治理的参与,通过意识教育等方式为老年人构建和提升自我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对于新的政策、社区重要事宜,政府、社区、及老年参与代表要可进行多方面沟通协作,老年代表收集社区民意反馈给社区,社区再汇报给政府。在政策制定过程成中,还可邀请社区老年代表参与,不仅体现了真正的社区自治,还为之后政策的下达宣传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党俊武.老龄社会的革命——人类的风险和前景[M].人民出版社,2015.

[2]维维安·朗兹,劳伦斯·普拉特车特,格里·斯托克,孙晓莉.英国公民参与的趋势(下)[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2(04).

[3]叶芬梅,张琼.老年人参与社区治理的状况及其推进路径探讨——基于南京市调查数据的分析[J].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17(03).

[4]姜振华.城市老年人社区参与的现状及原因探析[J].人口学刊,2009(05).

(作者单位: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
社区参与老年人
老年人常练10个动作防跌倒
如何防止老年人受骗
预防老年人跌倒健康核心信息
45.6%的老年人参加各种公益活动
基于社区参与的海南民族村寨旅游发展研究
中国失能老年人4年后达4200万
文化建设在生态旅游产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分析
社区参与下遗产地保护和旅游发展研究
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决策的困境与对策
自然保护区社区参与现实困境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