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官职业技术教育课程信息化教学改革探索

2018-12-10 19:05蔡万勇武文王年生花良发
继续教育 2018年10期
关键词:教学改革

蔡万勇 武文 王年生 花良发

摘 要:针对士官职业技术教育课程建设中普遍存在的模式转变不自然、内容与部队岗位对接不紧密、方法和手段选用不适宜、评价过程管理不规范等问题,给出了实用对策;以“雷达装备原理与维修”课程为例具体呈现课程的信息化改革过程和效果。

关键词:职业技术;课程信息化;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一、信息化教学改革中的问题

(一)模式“主教”向“主学”转变不自然

在以“教员为中心”向“学员为中心”的转变过程中,如果没有把握好士官学员文化基础弱、学习自制力差的特点,过分强调学员自学和信息技术手段的作用,容易出现课堂放任自流、纪律松弛、自行其是等不良现象。

(二)内容与部队岗位能力对接不紧密

部队作战任务不断更新,装备不断换代,组训模式不断变化,但是课程设置不科学、教学内容更新慢、实践缺少“实战味”,导致课程内容滞后岗位能力要求,跟不上部队战法训法创新。

(三)方法和信息手段选用不适宜

存在教学方法泛用现象,比如只要用案例讲解录取分机中的SD码盘、sin、cos、编码转换就可以了,却采用视频、动画、探究法,反而降低效率;另外,人机矛盾依旧突出,听不清、看不到、效率低下的老大难问题依然存在。

(四)评价过程管理不规范

没有形成一个对学员、教员、课程教学三者之间的一个整体性评价。评价过程不规范、要素单一,容易使教员思想松懈,对信息化教学理念重视不够、理解不深,对信息化教学设计、手段开发、资源运用不够。

二、推进信息化教学改革的对策

(一)重塑“建构主义”教学观

学员是认知、建构、反思的知识构造者,教员成为学员建构意义的帮助者。士官学员来自修理工、操纵员、报务员等不同岗位,高中文化,电路、物理、数学基础弱,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等靠思想严重,应付学习、考试。需要做好学情分析,找到每个学员的“最近发展区”,制定个性化学习方案,让每个学员能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构建专业知识。

(二)创新“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翻转模式

突出学员的主体地位,为其提供学习环境、平台,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强化教员的引导作用,加强课堂把控,课前下发学习任务和资料,明确目标,掌握每名学员的预习情况,课中预设教学情境,使学员体验岗位工作,通过“练中学、学中练”,构建知识和技能,解答学员提出的问题,实时掌握学习状况,课后通过校园网,做好知识拓展提升。

(三)调研“部队任务、工作过程”编排内容

实时将部队驻训、演练、实兵演习等作战任务,以趣味生动的案例形式引入教学,更新教学内容;并以岗位工作过程来组织教学实施过程,工作过程就变成了学习的过程,学习本身也就是工作了。另外,以案例形式编排内容,从部队任务、工作过程中提取具体案例,最终使学员从任务、工作、实例中构建维修知识和岗位能力。

(四)拓展“探讨式、體验式”方法和手段

根据教学内容和士官学员特点,选择案例、问题、情境等探讨教学法,并开发各类体验式信息手段来支撑这些教学方法:①开发模拟设备和软件,使教学内容直观、生动、形象、便于理解,破解“人多机少”难题;②投入“双现场”系统,利用视频传输系统和教学一体机将装备场景引入教室,把理论讲解搬上阵地,对照实装讲解工作原理,同时在实践中对理论知识查缺补漏,实现理实一体教学;③丰富校园网资源,教员上传资料和学习任务,学员网上学习、对话交流,实现了“线上、线下”“课内、课外”“现实、虚拟”的混合式学习,突破了时空界限。

(五)规范“岗位任务评价”的全过程管理

建立学员学习评价管理系统,对课前、课中、课后过程进行记录、分析和管理,便于查找问题,补齐短板;采用真实岗位中的任务实例进行考试命题,增加实践考核比重,并以学员部队实习成绩,评价教员教学质量,推动教员向信息化教学转型,达到以评促转。

三、教学实践分析

(一)教学设计

采用线上线下、虚实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方法,突出“学为主、教为导”,实现“三合理、三融合”教学设计,流程如图1所示。

合理的设计,达成信息融合。将视频、故障库、电子图册、邮箱、飞秋等资源融入平台中。

合理的开发,达成虚实融合。将××D虚拟仿真软件和雷达模拟设备融入虚实环境。

合理的改造,达成空间融合。将专修室、仿真室、装备阵地改造成一体化中心。

(二)教学实施

1.利用网络资源,做好课前准备

教员将故障检修任务书,通过邮箱发送给学员,并上传视频和学习资料;学员下载任务和资料,相互讨论,完成作业,梳理出需课堂解决的问题,并将学习情况录入评价管理系统。

2.利用信息化平台,开展课中实训

设置故障。教员在5套模拟设备和雷达上设置同一个故障。特点:设置故障后的模拟设备,其参数真实可测,实现实装零损耗。

观察故障现象。学员既可在模拟设备、雷达上观察故障现象,也可以观看演习视频,记录故障现象为录取显示器无俯仰扫描线、录取板上LED灯不闪烁。特点:给学员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观察现象,30名学员同时上机,实现零等待。

分析故障原因。自主查阅网络平台上的故障库和技术资料,讨论汇总故障原因一是SD码盘故障,无法正常产生仰角码,二是仰角码传输线断路。特点:教员是引导者,学员参与性明显提高。

定位故障。跑电子电路图,在模拟设备上测量各个线路点参数,同时通过摄像头将阵地雷达测量过程投影在室内大屏幕上,沿着SD码盘输出仰角码流程测试,示波器显示仰角码信号正常,直至录取板处有输入无输出,判定录取板故障。特点:摄像头实时拍摄并投影至大屏幕,“双现场”解决了方舱拥挤、视线遮挡的问题。

排除故障。先在虚拟仿真软件上练习排故,再在5套模拟设备和雷达上更换故障的录取板。更换后开机,俯仰扫描线显示正常,故障排除。特点:学员技能提升,教员纠偏,确保安全。

课堂小结。教员引导学员梳理排故思路、方法,生成电子报告。

3.利用交流答疑活动,实现课后提升

开展交流活动,学员之间互设故障,反复练习排故,交流心得体会;教员从旁指导,解惑答疑,引导学员查阅资料,进一步开阔雷达装备维修知识视野,拓展知识广度,延伸知识深度。

(三)教学效果

1.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率

采用模拟设备和虚拟仿真手段,解决了人多机少、听不清、看不到的问题;将故障库、视频、电子图册等资源应用到教学中,解决了识图跑图难的问题。课内、课外、线上、线下的自主学习、讨论、作业,提升了教学效率。

2.提高了自主建构、内化知识的能力

在信息化环境下,接受部队真实的排故任务,查阅资料、观看视频、讨论交流,在教员引导下,反复跑图、测量参数、分析原因、判定部位、排除故障,提高了自主学习、建构知识的能力。

3.提高了评价作用的有效性

采用学习评价管理系统,量化了课前、课中、课后的学习表现和成绩,增强了评价的客观公正,检验了教学模式、信息化手段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胡晓琴.情境教学法在士官雷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继续教育,2016(1).

[2]苏珉.装备信息化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科技教育,2016,(4).

[3]李志东.信息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7(2).

猜你喜欢
教学改革
完全学分制下选课管理的思考与实践
金工实习教育对工科院校创客教育影响分析
新形势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研究
译林版英语教材的人文特点研究
当前农村学校实施“新教育实验”的研究
构建和改进现代化学校美育工作体系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