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彬
摘 要:商品类产品生产和需求巨大,现有供应链上各环节普遍存在采销成本高、效率低的问题。本文介绍了影响电商发展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将现有区域规模经销商确立为新供应链的核心,将其职能转化为提供各项服务的中间服务商,对上游供应商和下游客户进行双向整合,形成电商模式在区域的应用,再通过区域间的联合,完成供应链重建的总体思路。总结了推动商品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措施,最后对商品加强电子商务化后的影响做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商品;供应链;电子商务
一、引言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电子商务的产生对制造业和流通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在电子商务发展的初期阶段,去中间化成为了电商的典型特征,但是简单的去中间化模式难以满足用户的更高要求,随之提出了流通组织的重构,通过发挥中间商的作用实现由中间商向制造商的逆向整合的理念,在去中间化的同时再中间化,整个商品供应链也由面向合作伙伴的供应链转型为面向消费者的供应链。在中间商服务环节,要在准确度量服务提供商服务成本和资源紧张度的基础上,降低服务资源配置过程中服务成本波动,同时保证较高信任度和较低资源紧张度有助于维持服务资源配置的稳定性和提高服务按时完工率。
目前,国内学术界对通过互联网重塑商贸流通业的供应链模式提出了解决方向或部分解决方案,对商贸流通业对产业发展的重要性进行了充分的肯定。但是,作为对具有诸多特性的商品流通领域来说,现有的理论基础和解决方案还不能完全满足产业的发展需求,没有结合产业的特性进一步提出解决办法,对电子商务在商品流通领域的应用还缺乏具体的分析和指导。鉴于此,本文在前述理论的基础上就如何进行商品供应链的重塑以及电子商务在商品流通领域的应用进行分析,并提出具体建议。
二、制约商品行業发展电商模式的主要因素
1.现有物流配送模式不能满足商品电商模式的要求
现阶段常用配送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自有物流配送,二是委托第三方货运物流,三是快递公司配送。而很大一部分商品价值较低,重量较大,如非整车配送,传统的快递或物流方式将使电商的价格优势消失。另外,配送时间延长要求客户必须有更长的采购提前期,对安全库存有更高的要求,库存的保管费用、资金占用等成本也会造成客户综合成本的增加。
2.售后服务和配送的及时性难以满足客户的要求
客户购买工业商品是用来盈利的,对于出现的故障和因选型原因造成的商品更换在时限上有较高的要求,尤其是作为生产线组成部分的配件和设备,一旦出现故障,给企业带来的损失将会按照小时来计算,将会远远超过故障设备本身的价值,要求设备提供方在设备出现故障后能够及时维修解决,这是一般电商经营业户所难以实现的。
3.产品专业性强
工业商品通常在材质、用途和使用方法等方面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含量,非专业级使用人员难以做到精通相关知识。在选择商品时需要商家提供大量的售前辅助工作,与直接使用者进行沟通,从专业的角度帮助客户分析实际需求,探索是否有更优解决方案。帮助用户选择最合适的商品,这也是现有电商模式难以实现的。
4.金融和结算服务还不够完善
工业商品客户群体多为企事业单位,商品非消费品的特性也决定了使用单位大多为盈利性组织。在当前买方主导市场的情况下,对于结算方式和期限买方有更多的话语权,单方变更结算方式和延长结算期限是普遍现象,他们希望依此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而这些结算方式和行为在现有电子商务结算方式中是不被认可或还不完善的。
5.客户特性
工业商品采购人员大多为企业专职采购员,首要职责是保证生产的正常运营。因此,采购成本不是他们选择采购渠道的第一要素。处于工作需要和责任规避意识的要求,采购退换的便利性和服务的及时性是他们考虑的第一要素,他们希望在产品出现问题后能够快速得到解决方案,减少自己的责任风险。基于这个安全需求,他们在选择采购渠道时更加保守,即便该商品出现问题的概率非常低,他们也更倾向于选择从就近实体店购买。另外,卖方线下推广时,为了业务的达成,往往承诺给采购人员一定的个人利益,这也是影响采购人员选择采购渠道的一个重要因素。
6.大部分生产商难以实现异地联保,难以舍弃现有销售和服务渠道
由于商品行业产品种类繁多且行业尚未进行整合,因此,绝大部分生产商与整合后的家电行业生产商相比规模小很多,不具备异地联保的能力,需要将大部分维保业务委托下级代理商或经销商来完成。另外,企业的销售收入绝大部分来自于现在的代理销售模式。因此,现阶段企业难以去掉中间环节直接向客户提供产品和服务。
综上所述,选择线上还是线下采购,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而当前情况下鉴于诸多条件的不成熟,造成通过电商模式来降成本、提效率的目标难以实现,需要继续完善相关配套措施。
三、加强工业商品电子商务发展的措施
1.鼓励区域龙头代理商向区域商品整合服务商发展,树立其在新供应链中的枢纽作用
在未来新的供应链中,区域服务商将是供应链中最核心的部分,是链接生产商和客户的枢纽。因此,商品业电子商务的开展,需要从现有供应链的中间环节切入,鼓励区域龙头代理商发展仓储、物流和售前、售中、售后服务业务,首先实现向同层次和下游环节的双向整合,形成区域化的电商供应链。区域供应链建成后,标志着实现了联保服务的基础。再将各区域模块进行拼接融合,向上游环节进行整合,最终渐进式的打造出从上游生产商到中间服务商再到终端客户的新的供应链。因此,新的供应链的建立应是由中间服务商发起通过上下双向整合和区域联合形成的。经过双向整合和中间联合后的供应链如下图所示。
2.加强供给侧改革,规范生产商端的标准化,引导生产商向专业化、品牌化方向发展
当前低层次、同质化生产过剩是导致卖方缺乏话语权的主要原因,根据供求关系理论,当供严重大于求的时候,供方就很有可能展开恶性的价格战,价格的降低会迫使企业降低生产成本,当可控成本被压缩到没有下降空间时就会从降低产品原材料品质和减少工艺流程来实现,这就会造成产品质量的下降或不稳定,售后维修率较高,影响客户采购渠道的选择。因此,加强供给侧改革,避免恶性竞争是保证生产商和整个供应链健康发展的基础。要引导生产商以提升产品品质和技术附加值来提升竞争力,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往专业化和品牌化方向发展。为以后在新的供应链中占据有利位置做好准备。
3.引导低端经销商向细分化、专业服务商发展
在未来新的供应链中只有生产商、服务商和客户,其中区域服务商的主要作用是建立核心物流服务和技术服务团队,整合社会物流和技术服务资源,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技术服务团队将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团队,仅凭区域服务商自有人员是难以满足客户需求的,自有人员的主要职责是解决难度较高的问题,是客户服务的第二层保障。更多的日常服务需要通过整合社会力量来完成。这就要求现有的低端经销商要逐步从经销商向服务商转变,有目标性的提升自身技术服务水平,在新分化品类的产品服务上更有优势。
4.促进企业信用评价体系的建设,并社会化应用
在当前企业信用评价体系中,仅有银行评价体系这一种途径,而且仅用于银行的内部信贷业务,未社会化应用。这造成了企业日常经营合同中的违约成本较低,甚至是非但没有成本且还有收益。在企业采销活动中频频违约,扰乱了市场经营活动的规则,不但不利于电子商务模式的发展,也不利于企业和行业的健康发展。为了促进行业和电商模式的发展,政府一方应加强对企业信用评价体系的建设,支持企业公用信用平台的发展,方便查询企业的综合信用等级,未违约方可以在低成本或无成本的情况下将违约方公之于众,提高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的违约成本。
5.加强行业金融、物流等服务业在垂直细分领域的发展
企业信用评价体系提升后,将有利于商品行业电商平台金融业务的发展。在商品交易时,将会实现产品成本与资金成本的分离,客户采购商品后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结算时间,确定综合采购成本。同时,企业的履约情况也得以更直观的展示,利于企业信用评价体系的建设。物流方面,平台运营方应加强第四方物流和自有物流的建设,使第一、第三、第四三方物流[6]形成有机结合。另外,也应推动物流、结算等服务业在垂直细分领域的发展,鼓励参与单位向规模化、组织化方向推进,为商品业的电商化发展提供服务性支持。
四、加强工业商品电子商务化后对行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1.将倒逼生产制造端向专业化、品牌化方向发展,提升中国制造的整体水平
加强商品信息化和电商化后,有利于大数据库的建立,结合物联网的快速发展,能够及时发现和总结产品在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就问题进行分析、反馈和修正,不断完善产品质量。另外,人为主观因素对客户选择商品的影响将大幅降低,客户选择商品将更加理性,产品性能和质量将是影响选择的第一要素要求生产商必须通过提升产品质量来争取更多的客户,这也就促使生产商要不断加大研发力度,提升产品品质,向专业化和品牌化方向发展,进而使中国制造的整体水平不断提升。
2.将使供应链上各环节的职能更明确,配合更协调,服务更高效,行业发展更健康
电子商务化后,供应链上各环节主要职能将更加明确,依托交易服务平台,生产商端主要职责是研发和制造,区域服务商端主要职责是提供物流和技术服务。通过职能重塑,保证资源利用最优,综合成本更低。同时,客户的采购也将更简单、高效,综合成本更低。供應链各环节都将是改革的受益者,将组成一个发展的共同体,有利于推动行业的健康发展。
3.整合后的供应链将有效降低重复费用的支出,大幅度降低客户端的采购成本,产品更有竞争力
通过电子商务将供应链整合后,首先,生产商端通过有效整合终端客户实际需求信息后再安排生产,可以大幅降低生产计划的“牛鞭”效应,实现更精确的计划安排和库存配置,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另外,整个供应链长度将缩短,重复的物流、搬运、仓储、销售等费用将大幅降低;再者,客户采购对应的供应商和客户对应的客户也将大幅减少,由原来的一对多转为一对少,人力和物力成本也可降低,并效率得以提升。综合以上三点,客户综合采购成本将大幅降低,进而所生产的产品成本也更有价格优势,在国际市场中更有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谢莉娟.互联网时代的流通组织重构--供应链逆向整合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15,(04):44-56.
[2]高凯.“互联网+”时代传统零售业商业模式创新路径[J].企业经济,2017,(05):155-159.
[3]马书刚.面向多样化需求的MRO服务资源配置模型与算法[J].管理科学,2014,(27-4):133-144.
[4]赵树海.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流通企业的应对之策[J].中国流通经济,2016,(03):55-61.
[5]杨利军.基于供应链优化的流通企业供给侧改革[J].中国流通经济, 2016,(04):19-25.
[6]丘枫.现代物流发展中的第四方物流研究[J].价格月刊,2017,(07):7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