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乐
【摘 要】随着高校扩招的总体趋势变化,加之舞蹈编导专业作为艺术类专业、对文化课成绩的要求相对较低的特殊性,使得舞蹈编导专业学生的生源构成相对复杂。一方面,根据学生入校前的教育经历,可将学生分为艺校生和普高生两种。另一方面,我国国土面积幅员辽阔,学生来自于全国各省,各省的教育情况和民俗风情也不尽相同。
【关键词】舞蹈编导;生源;优劣
中图分类号:G4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28-0172-02
舞蹈专业是最强调具备“童子功”的专业之一,尽管在我国舞蹈界,很多优秀的舞者和舞蹈家都拥有高超的技艺和优秀的条件,但是他们并非全部都是从小不间断地接受着舞蹈专业训练。舞蹈编导专业,并非只适合于那些前期基础较好的同学进行学习,那些前期积累较少,但后天肯于努力的学生,也并不一定会输在起跑线上。
一、优势分析
所谓“普高生”,指的是那些入校前未以舞蹈作为专业训练进行培养,而是以初、高中文化课学习作为主要学习内容的学生。这些学生有的是小时候接受过非职业舞蹈训练,后因种种原因间断或不间断进行训练的人。有的是小时候没有接受过任何舞蹈训练,因为高考文化课成绩不够理想,继而转为学习舞蹈专业的学生。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学生因为艺术类高考分数线相对较低,进而选择舞蹈专业作为高考专业,使得各高校的舞蹈相关专业承受着更大的教学压力。
(一)文化底蕴较为深厚。普高生所接受的文化知识教育,较艺校生而言,更为全面和系统,对各科目的掌握程度也更高。尽管舞蹈编导专业更加强调技能运用,但是对文学素养、历史知识、空间认知、动力结构、语言沟通和交流等等,也有着很高的要求。因此,深厚的文化底蕴,能够帮助普高生在后期艺术创作和对学术以及相关文字性的理论研究中提供很大的基础保障,使其占有优势。
(二)上升空间大。在专业技能方面,虽然普高生和艺校生的起点不同,但是终点却是一致的。我们以从0到10为整个学习进程为例,假设普高生的起点为0,艺校生的起点为5,所有学生的终点都要到10。那么普高生的上升空间,远比艺校生的上升空间大一倍。也就是说,普高生的努力更容易得到实际效果,也更容易被老师所关注。这对于提高普高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起到了尤为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白纸一张。普高生的专业能力基础虽然较为薄弱,但是不像艺校生那样,有难以更改的动力定型。而是像一张白纸一样,任凭老师在上面作画。只要认真努力,跟上老师教学的步伐,普高生在学习专业技能和专业理论课程时,能够记忆更深刻、更牢固、更扎实。老师教成什么样,就能变成什么样。
(四)未形成审美范式。同样由于前期接受的舞蹈专业训练较为薄弱,因此未对舞蹈审美产生一定的固定认知。普高生对于舞蹈语汇的创新和创造能力可以更强,尤其体现在编导课程中,表现为对于动作风格的开发和动作的创新更为丰富和勇敢,不受条条框框的约束,更加自由和开放,编创出来的动作也更为新颖和独特。
(五)把控能力较强。由于逻辑思维能力经过多年的文化知识学习后,相对更为缜密和细致,因此在进行舞蹈作品编创的时候,对于作品整体结构的把握,会更为周到和合理,容易出现独到的见解。此外,在语言表达方面,普高生通常更擅长于组织语言,有理有据地讲出自己的想法。
二、劣势分析
(一)专业基础较弱。由于入学前所受的专业训练有限,体现在教学体系不够系统、教学内容不够广泛、教学深度不够充分等方面。尤其是为了高考突击学习舞蹈专业的学生,入学后发现那一部分同学,除了会跳自己高考时为参与考试而准备的舞蹈剧目之外,其他一无所知。进入到大学之后,要和那些已经接受多年舞蹈专业教育的学生共同学习,所要面临的压力可想而知。然而,本科教材相对于大、中专教材而言,难度更高。所以,普高生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包括在课上和课下,才能追赶上正常前进的步伐。
(二)未形成动作思维。学数学的人通常对数字比较敏感,学美术的人通常对线条和色彩比较敏感,学设计的人通常对时尚元素比较敏感……干一行就要爱一行,学一行更要专一行。舞蹈编导专业的学生,必须要对舞蹈动作非常敏感。很多普高生,对舞蹈动作的接受能力较弱,没有形成舞蹈动作思维,就是未能对动作特点的捕捉保持高度的敏感性,因而学习进度较慢、学习效果不佳。
(三)基本功提升艰难。舞蹈艺术绝对是一门与年龄紧密结合的艺术门类。之所以从12岁左右就开始舞蹈中专教育,就是因为要抓住“童子功”训练的最佳时机。普高生考入大学的年龄通常已经在成年之后,身体各机能趋于稳定,生长发育放缓,身体的肌肉、韧带和关节的伸展能力相对降低,因此,身体柔韧性和软开度的提升,更为艰难。此外,技术技巧性动作的训练也并非易事。由于柔韧性和软开度受到限制,使得与肢体柔韧性相关的技术技巧性动作的训练受到阻碍。而技术技巧性动作的训练并非在短期内就能见到效果,它需要持之以恒的练习,稳扎稳打地进行基础铺垫。它非常枯燥、乏味,需要超强的耐心和恒心,同时还需要坚韧的毅力作为支撑。然而,技术技巧性动作却能够充分体现每一个专业舞者必备的专业素质,也是在重要表演和赛事中的点睛之笔。因此在基本功训练方面,几乎是普高生所面临并要克服的最大困难,因为这一部分的内容,容易使普高生放弃和退缩,从而停滞不前。
(四)风格把控更易混淆。我国地域广阔、民族众多,各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民族民间舞蹈,有些民族的不同支系和不同地区所呈现出来的舞蹈风格和形态也相差甚远。单看汉族民间舞蹈,其中推广较为广泛、教材相对系统的有东北秧歌、胶州秧歌、鼓子秧歌、云南花灯、安徽花鼓灯等。那么同是汉族民间舞蹈,其风格肯定各有千秋,才有逐一学习和传承的价值。例如,云南花灯和安徽花鼓灯,相同点是舞者通常都手持一把扇子和一個手绢,穿平底鞋跳舞。舞蹈风格上的不同是,云南花灯最为显著的特征是“崴”的动律和丰富多样的扇花;安徽花鼓灯强调具有拧倾特点的体态和脚步梗着走的律动。因此,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对此部分内容专业训练有所缺失的同学,对于这两种民族民间舞蹈风格的把握,就很容易出现混淆,从而影响学习质量。
(五)自主学习方法掌握不佳。在以往的教学过程当中,常有同学非常勤奋,希望能在课下积极练习,弥补前期学习经历的缺失,但是却总是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经过了解调查,原来是因为不了解专业特点,自主学习时常常感到无从下手。例如,课上老师教授了大跳动作,同学们在课堂上可能只学会了手脚配合的方法,知道如何准备、如何助跑、如何起跳、如何落地等等,却怎么跳都不标准、不美观、不优雅。课下练习时,尽管老师所要求的要点都牢记于心,努力做到老师所要求的样子,但也进步不大。究其原因,实际上是没有掌握完成大跳动作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首先,“大跳”动作想要标准,就要将地面竖叉动作达到标准。也就是说,前腿的柔韧性和后腿的柔韧性是基础。其次,所谓“大跳”想要美观,需要舞者在空中进行舞姿展示的时间要尽量延长,也就是说,跳得要又高、又远。这就需要舞者具备一定的腾空跳跃能力,才能起跳后更为得心应手的完成动作。然而跳跃动作的高低,依靠的是胯部的提起。一个人的身体高度,是由胯的高度来决定的,所以很多老师在练习跳跃类动作时,都会不断地强调“提胯”。最后,尽管要用肢体发力到达我们希望到达的极限高度,但如此用力的同时,还需要使动作让观众看上去感觉很优雅,这就需要肢体的舒长和延展。此时需要配合的肢体部位有膝盖伸直、脚背绷紧、腰立直、胸腰提拔、双肩略展、手臂舒展、手指延伸、脖子伸长、头微抬、视线远眺、表情放松。由此可见,完成一个动作,需要身体各部位的协调练习,而非单纯练习那些看似重要的肢体衔接动作,使其具备协调性。教学中,我们常常能够看到一些基础较弱的学生很认真地在错,究其原因是“身在错中不知错”。因此,学会正确的自主学习方法,才能在舞蹈训练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