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情
摘要: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在全国上下齐心协力全面投入脱贫攻坚战中,少数民族大学生资助与育人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少数民族大学生资助资助育人不能仅停留在经济的帮扶上,更应该从学生全面发展出发,增强学生各方面能力,加强学生道德修养,激发学生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促进少数民族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成才。
关键词:精准扶贫 少数民族大学生 资助育人 路径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17-0139-0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大力支持下,少数民族进入大学,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越来越多。少数民族大学生大多来自边远的民族地区,家庭经济困难,进入大学学习后,在学习与生活以及毕业后就业等方面还存在着困难。在全国上下协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背景下,教育扶贫是扶贫工作的关键环节,要让少数民族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彻底摆脱贫困,要从教育脱贫、智力脱贫、能力脱贫开始。
一、少数民族大学生资助育人面临的困境
少数民族大学生大多来自贫困地区、贫困家庭,上大学是他们改变命运的重要转折点。国家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政策上、经济上给予了大力支持,但是少数大学生进入大学后,与众多其他民族学生一起学习,一起生活,一起参与竞争,由于经济上的压力以及民族文化习俗上的差异使少数民族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面临诸多问题。
(1)经济问题。少数民族学生多来自贫困地区,家庭收入单一,部分地区还处于靠天吃饭的落后状态,家庭子女多,经济负担承重,因此,面临着交不上学费,吃不起饭等生存性问题。承重的经济压力使少数民族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背负着巨大的心理压力,甚至影响到其身心健康。
(2)情感问题。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大学生中所占比例小,少数民族大学生离开原来的民族聚居地,由于地域位置、风俗习惯、文化心理上等方面的差异,且因经济上的压力使部分少数民族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产生自卑、孤独的心理,容易形成本民族同学之间的小团体交往,难以融入集体。
(3)学业问题,少数民族地区有自己的语言,部分学生对汉语的掌握不够熟练,在课堂上无法跟上汉语教学的进度,加之,少数民族地区教育资源匮乏,教育水平落后,对文化知识的掌握落后于其他同学。因而,在专业学习上,少数民族学生存在困难。生活与学习的压力加剧了他们内心的自卑情绪,形成一个消极的循环圈。
(4)发展性问题。目前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资助工作主要还停留在经济的帮扶上,并且,资助工作仍然与其他学生混为一体,没有充分考虑少数民族学生的特殊性、发展性、长效性需求,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在享受国家经济资助后,其学习能力、综合能力、就业能力仍然没有得到本质性的改变。
二、少数民族大学生资助育人工作的价值意蕴
十九大报告指出,当前“要着力加强教育脱贫。加快实施教育扶贫工程,让贫困家庭子女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新时期里,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对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资助育人工作,通过政策支持、财力支持,确保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困而失学。随着高校资助工作的全面开展,并在不断的实践中创新理念,探索新思路,时代赋予了高校资助育人更为丰富的内涵。新时期的资助育人工作,不再停留于学生上得起学,吃得饱饭,穿得上暖衣,更要求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资助、长效性育人,提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经济困难学生就业能力,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找到理想工作,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与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一样拥有实现人生出彩的机会,改变家庭经济困难现状,阻断家庭经济困难代际传递,带领家庭脱贫致富。
三、少数民族大学生资助育人路径探索
(1)精准资助,惠及每一个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教育扶贫是精准扶贫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程度、综合素质、就业能力,是改变家庭经济困难的最便捷途径,也是阻断家庭经济困难代际传递的根本途径。新时期对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的资助政策应具有针对性的开展,少数民族大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目前的国家助学金只能解决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部分生活费,少数民资贫困大学生仍然面临高涨的生活费用、学习用品费用等压力。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资助应在精准资助理念的指导下,精准识别特别需要帮助的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根据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生活与学习的需要开展精准资助项目,精准帮扶少数民族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顺利就业。
(2)能力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要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高校在资助少数民族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时不仅要解决学生生活困难的问题,还应考虑学生成长发展。新时期里,社会经济加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提高,少数民族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校期间面临着沉重的经济压力、学业压力以及就业压力。当前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大多停留在资助层面上,解决表面能看到的問题,而忽视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针对这些问题,高校在资助育人工作中应加强学生发展性资助,着力培养少数民族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个方面能力,并建立长效的资助育人机制,对少数民族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跟踪培养,指导其顺利完成学习,顺利就业。根据少数民族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在发展上的多样化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活动和指导,在人际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培养上进行指导,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以及竞争力,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3)道德浸润,提升学生思想素质。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要学习和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学习和弘扬社会主义新风尚,热爱生活,懂得感恩,与人为善,明礼诚信”。资助育人工作的目的不仅在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还在于把他们树立为对国家、对社会的有用之才。成才必先立德,在对少数民资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资助工作中,要加强道德建设,坚持经济资助与思想品德修养教育相统一。在对少数民族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道德教育中,首先要教育学生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热爱生活,正视生活给自己带来的困难与挫折,自立自强,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自身及家庭的命运。其次,教育学生懂得感恩,感恩国家,感恩社会,感恩父母,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馈社会,奉献社会,在感恩和奉献中增强自身社会责任感。最后,加强诚信教育,教育学生在生活中,在接受国家与社会的资助中,应诚实守信,如实反映自身家庭经济情况,而不能利用自己少数民族身份索取资助,也不能因为自卑心理而不愿意接受资助,如有助学贷款,应按照规定,按时偿还贷款,不辜负党和国家对自己的信任。
(4)精神激励,增强民族自尊心。少数民族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也是少数民族地区建设的后备力量。做好少数民族大学生教育工作,有利于增强少数民族的整体素质,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在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教育过程中要考虑少数民族学生的文化心理特征,为少数民族大学生提供展示民族特色的平台。我国少数民族大多能歌善舞,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可以鼓励少数民族学生展示民族文化、民族习俗。在各类创新创业项目中,鼓励少数民族学生利用专业知识推广民族地区特色,为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出谋划策。通过参与各类活动,激发少数民族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从而增强他们在学习上和生活上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并立志为家乡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为改变家乡面貌而努力学习。
参考文献:
[1]陈宝生.进一步加强学生资助工作[J].人民日报,2018(3).
[2]张永.脱贫攻坚中高校学生精准扶贫的育人体系建构[J].思想教育研究,2017(11).
[3]徐英,李天悦.发展型资助:新时代高校学生资助发展的新维度[J].教育评论,2018(2).
责任编辑:张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