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筱琦 张晓军
从实体店买来灯具,通过快递寄往外地,再专程驱车前往收取,这不是闲得无聊,而是在自导自演一出“买椟还珠”的骗保大戏。近日,吴某某、邹某被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检察院以诈骗罪依法批捕。
7月,无锡某快递公司快递员小杨收到投诉,他前几天刚发出的快递玉石吊灯损毁要赔偿。对方保价3.2万元,协商后公司赔偿2.5万元。细心的小杨发现,该快递收寄件双方手机号码一致,寄送方是刘先生,收件方则叫小明,赔偿时,对方提供银行卡开户人姓名则是“刘小明”,未免过于巧合。而办理赔偿时,这位“刘先生”和提供的身份证上明显不是同一人,怀疑系故意骗保,小杨便报了警。
很快,假冒身份的吴某某与邹某被抓获,对骗保之事供认不讳。原来,两人是表兄弟,吴在宁波做快递员,邹某也有过当快递员的经验。因平日花钱大手大脚,两人欠了不少外债,颇为发愁,一次酒后,聊起如何挣大钱时,谈到曾遇客户对邮寄物品保价,交货时损坏获快递公司巨额赔偿。二人感觉有机可乘,决定铤而走险。
4月底,二人到浙江省慈溪市某装饰城以1600余元购买了一盏仿玉石吊灯。用拾获的身份证,邹某联系快递公司寄往湖北武汉,并按吊牌价保价了1.2万元。收到取件电话通知后,邹某又找借口让退回慈溪,意图快递在来回颠簸途中损坏。数日后邹某收到灯具,果然已损坏。二人自行购买收据单填上保价金额作为购买凭证,向快递公司要求赔偿。经协商,如愿赔得近万元。
“小试牛刀”后,初尝甜头的二人变本加厉,更加大胆。同年5月初,两人在宁波燈具店购买吊灯一盏,为免露馅,另网购身份证、银行卡等信息,冒名发往安徽六安。再驱车前往收件,砸坏灯具后称损毁,告知理赔员系国外购买,并网购报关单、发票蒙混过关,又骗得2.6万余元。接下来,为掩人耳目,两人窜至江苏无锡网购“刘先生”身份如法炮制,骗得2.5万余元,终被识破。两人前后3次共骗得6万余元。
办案检察官提醒,快递应当面签收验货,避免发生纠纷,而快递公司也应该提高警惕,对保价的贵重物品做好核查工作,不要让不法分子钻了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