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的呼吸道护理方法研究

2018-12-08 02:16:24刘娜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33期
关键词:本院艾滋病结核病

刘娜

艾滋病属于传染性疾病, 其致病因素是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可间接损害患者的免疫系统, 降低患者的免疫力, 威胁着患者的生命[1]。结核病是艾滋病患者中最常见的一种感染病症, 增加了患者的治疗难度, 给患者带来较大的身心伤害。由于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程度不够, 治疗过程中常会产生不良情绪, 影响患者的正常治疗。本次研究对本院收治的40例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给予呼吸道护理干预, 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在本院诊断为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40例。经诊断患者均符合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诊断标准, 其症状有发热、呼吸困难、咳嗽咳痰等, 均自愿参加本次研究调查。对照组中男24例, 女16例;年龄23~54岁, 平均年龄(41.6±10.2)岁。观察组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22~56岁, 平均年龄(42.3±9.8)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护理, 具体内容如下。①病情护理: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一旦有异常情况及时报告给医生进行有效的处理[2]。每天定时测量患者的体温、血压等指标使其在正常范围内。②心理护理:这两种疾病需要长期服用药物治疗, 患者因为对疾病相关知识的不了解以及外界因素的影响, 常会产生不良的情绪变化, 影响治疗的正常进行。护理人员主动和患者交谈以评估其心理状态, 针对性进行心理疏导, 给患者家属介绍有关注意事项,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③健康教育:护理人员给患者讲解艾滋病和结核病的基本情况、治疗药物、效果以及注意事项等, 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程度, 改善患者的临床治疗依从性[3]。④饮食干预:艾滋病和结核病患者治疗过程中最关键的是营养支持, 以满足患者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 减少肺部感染以及其他病菌感染的发生[4]。结核病患者机体营养消耗较多, 需要及时补充患者足够的营养物质, 以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呼吸道护理, 患者一般伴有高烧症状, 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体温变化, 若体温>38.5 ℃,需要给予物理和药物降温, 退烧后及时更换衣物, 叮嘱患者多饮水促进身体的代谢。护理人员可指导患者吐痰技巧, 减少痰液对呼吸道的堵塞情况, 吸除患者呼吸道的痰液, 保证呼吸顺畅, 减轻患者的痛苦。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评分。采用本院自制的调查问卷评价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记录有关数据。采用生活质量量表对患者心理状态、躯体状况、社会能力以及生活能力进行评价, 分值越高表示恢复越好[5]。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为97.5%(39/40),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0%(24/4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躯体状况、社会能力、生活能力评分分别为 (53.9±2.7)、(54.2±1.8)、(55.7±1.9)、(61.8±1.7)分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35.2±0.2)、(41.2±0.5)、(41.8±0.3)、(51.0±0.1)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s, 分)

表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s, 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

3 讨论

艾滋病合并结核病属于临床上较为严重的疾病, 在社会上属于特殊群体, 临床上目前没有根治方法, 患者在得知自己患有该病时常会出现恐惧、焦虑、丧失治疗信心甚至是轻生的想法[6], 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耐心的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 使患者了解疾病, 对治疗有一定的信心, 更加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 进而改善自身的身体状况[7,8]。该病常伴有高烧症状, 护理人员需要对症进行物理或者药物降温, 使患者的体温恢复正常水平。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最重要的是保证患者呼吸顺畅, 结核病患者常伴有呼吸困难症状, 护理人员需要指导患者咳痰技巧, 及时清除呼吸道的分泌物, 确保其呼吸正常[9,10]。护理人员给患者提供科学合理的饮食, 保证患者身体所需的营养物质。本次对本院收治的40例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进行呼吸道护理干预后, 结果显示, 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为97.5%(39/40),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0%(24/4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躯体状况、社会能力、生活能力评分分别为(53.9±2.7)、(54.2±1.8)、(55.7±1.9)、(61.8±1.7)分 ,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35.2±0.2)、(41.2±0.5)、(41.8±0.3)、(51.0±0.1)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明呼吸道护理干预对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较为突出, 可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以及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 艾滋病合并结核病采用呼吸道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提高患者的肢体运动能力、治疗依从性以及生活质量, 可广泛性应用在临床上。

猜你喜欢
本院艾滋病结核病
世界防治结核病日
西部医学(2024年3期)2024-03-21 12:22:24
警惕卷土重来的结核病
保健医苑(2022年5期)2022-06-10 07:46:46
《 世界艾滋病日》
本院急救设备应急库房的建设与临床调配评估的探讨
PDCA循环在降低本院住院药房药品调剂差错中的应用
数据挖掘在学校招生工作中的应用
数码世界(2019年12期)2019-12-01 00:48:21
艾滋病能治愈吗
预防艾滋病
算好结核病防治经济账
中国卫生(2015年1期)2015-11-16 01:06:02
文房四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