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早期诊断工具建立

2018-12-08 02:16:06汪咏梅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33期
关键词:白蛋白高龄导管

汪咏梅

尿毒症是中老年群体较为多发的恶性疾病, 目前对于尿毒症临床上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在当前的医疗环境下血液透析是较为常用的方法, 该方法是通过过滤出血液中的毒素,从而达到对患者血液净化的目的[1]。患者在进行长期的血液透析时, 建立血管通路十分重要。CRBSI是血液透析患者的血管通路使用过程中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2]。为此,建立CRBSI的早期诊断工具, 以加强对患者感染的预防干预是临床上必须考虑的问题。本文探究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早期诊断工具的建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抽取2014年1月~2017年12月进入本院血液透析室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160例尿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107例, 女53例;年龄40~78岁, 平均年龄(64.35±4.55)岁;病程0.1~2.0年, 平均病程(1.05±0.32)年;体质量指数 (BMI)20~27 kg/m2, 平均 BMI(23.41±1.42)kg/m2。

1. 2 方法 采用文献分析与患者病历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分析血液透析患者的CRBSI发生率与CRBSI发生的诱发因素并提出干预措施。主要查询资料包括:患者年龄、性别、血红蛋白含量、白蛋白含量、导管置留时间等。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感染发生率 160例患者中21例出现CRBSI现象,CRBSI发生率为13.1%(21/160)。

2. 2 CRBSI发生的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患者年龄≥60岁、血红蛋白<100 g/L、白蛋白<40 g/L、导管置留时间≥30 d与年龄<60岁、血红蛋白≥100 g/L、白蛋白≥40 g/L、导管置留时间<30 d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3 CRBSI发生的多因素分析 多因素分析:年龄≥60岁、血红蛋白<100 g/L、导管置留时间≥30 d均是血液透析患者发生CRBSI的独立危险因素。见表2。

表1 CRBSI发生的单因素分析(n, %)

表2 CRBSI发生的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社会经济活动复杂度不断提升与生活环境多样化的时代背景下, 肾内科疾病的发生率日益升高。在肾内科疾病中部分危重患者需要进行血液透析, 为确保血液透析治疗的实现, 在进行透析过程中建立长期血管通路是必要步骤。大量的临床实践均表明, 在实施血液透析治疗时, 静脉置管患者存在较大的CRBSI发生风险, 并有可能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3,4]。本课题拟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 掌握并分析本地区CRBSI的流行病学特点、筛选出本地区CRBSI的高危因素、对不同高危因素患者建立不同的观察体系、进一步建立临床多指标综合分析判断的CRBSI早期诊断标准, 以达到尽早治疗, 降低CRBSI的死亡率的目的。

本文通过收集160例尿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 分析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早期诊断工具建立情况, 结果显示, 160例患者中21例出现CRBSI现象, CRBSI发生率为13.1%(21/160)。单因素分析:患者年龄≥60岁、血红蛋白<100 g/L、白蛋白<40 g/L、导管置留时间≥30 d与年龄<60岁、血红蛋白≥100 g/L、白蛋白≥40 g/L、导管置留时间<30 d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年龄≥60岁、血红蛋白<100 g/L、导管置留时间≥30 d均是血液透析患者发生CRBSI的独立危险因素。

针对CRBSI的危险因素, 必须建立起基于早期诊断的干预体系, 需要重点做好以下几点[5,6]:①重点加强对高龄患者CRBSI发生的预防。高龄患者由于体质相对较差, 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对于感染病菌的抵抗力较差, 从而容易出现感染现象。在医院护理中应当首先加强对高龄患者的护理干预,预防与降低高龄患者CRBSI的发生率。②强化对护理人员的感染预判技能培训, 从而提高护理人员对感染危险因素的早期识别诊断能力。③护理人员必须加强对血液透析患者置管时间的观察与记录, 明确患者的置管时间并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及时作出合理的拔管决策。

综上所述, 针对血液透析患者CRBSI发生的危险因素,需要建立早期感染诊断工具, 加强对高龄患者CRBSI发生的预防, 强化对护理人员的技能培训。

猜你喜欢
白蛋白高龄导管
新型浅水浮托导管架的应用介绍
云南化工(2021年10期)2021-12-21 07:33:40
喜舒复白蛋白肽饮品助力大健康
缺血修饰白蛋白和肌红蛋白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价值
高龄女性助孕难在哪里
高龄无保护左主干病变患者血运重建术的长期预后
介绍1种PICC导管带管沐浴的方法
超高龄瘙痒症1例
西南军医(2016年2期)2016-01-23 02:14:10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静脉导管缺如2例
白蛋白不可滥用
祝您健康(2014年9期)2014-11-10 17:29:39
Cu2+、Zn2+和 Pb2+对绿原酸与牛血清白蛋白结合作用的影响
应用化工(2014年9期)2014-08-10 14: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