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患者血清尿酸与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的变化及意义

2018-12-08 02:16王红艳王娟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33期
关键词:高凝高尿酸稳定型

王红艳 王娟

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 血栓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高尿酸血症作为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已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1,2]。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是引起血液高凝状态的重要原因之一。本研究通过观察267例冠心病患者血清尿酸、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水平变化, 探讨冠心病患者高尿酸血症与高凝状态的关联。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6月~2017年6月在济源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冠心病患者267例, 均符合WHO及国际心脏病学会1979年公布的冠心病诊断标准。其中男186 例, 女81例;平均年龄(53±7)岁;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患者90例, 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 UAP)患者106例, 稳定型心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s, SAP)患者71例。排除标准:原发性痛风、风湿性关节炎、糖尿病、肾脏疾病和血液系统疾病及静脉血栓疾病患者。

1. 2 方法 患者均行尿酸、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检测, 按高尿酸血症诊断标准, 并比较血清尿酸<420 μmol/L和≥420 μmol/L患者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入院后清晨抽静脉血, 采用日本全自动生化仪速力法测定血清尿酸,利用凝血酶原时间导出纤维蛋白原法(PT-der法)检测血浆纤维蛋白原, 采用全自动免疫分析系统法(VIDAS)测定血浆D-二聚体。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不同类型患者尿酸、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比较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尿酸、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均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尿酸 <420 μmol/L和尿酸≥420 μmol/L患者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比较 尿酸≥420 μmol/L患者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分别为(6.78±2.10)g/L、(750.29±182.30)ng/ml, 均明显高于尿酸 <420 μmol/L患者的(5.12±1.98)g/L、(560.642±215.48)ng/m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267例不同类型患者尿酸、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比较( ±s)

表1 267例不同类型患者尿酸、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比较( ±s)

注:与稳定型心绞痛比较, aP<0.05

类型 例数 尿酸(μmol/L) 纤维蛋白原(g/L) D-二聚体(ng/ml)稳定型心绞痛 71 380.56±56.23 4.05±1.21 460.15±125.30不稳定型心绞痛 106 523.78±60.68a 6.05±1.65a 650.92±256.43a急性心肌梗死 90 530.61±70.64a 6.63±1.20a 720.16±260.48a

表2 尿酸<420 μmol/L 和尿酸≥420 μmol/L患者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比较( ±s)

表2 尿酸<420 μmol/L 和尿酸≥420 μmol/L患者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比较( ±s)

注 :与尿酸 <420 μmol/L 比较 , aP<0.05

类型 例数 纤维蛋白原(g/L) D-二聚体(ng/ml)尿酸≥420 μmol/L 176 6.78±2.10a 750.29±182.30a尿酸 <420 μmol/L 91 5.12±1.98 560.642±215.48

3 讨论

尿酸是人类嘌呤代谢的终产物,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增加了10倍。以往主要研究尿酸结晶沉积的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近期可溶性尿酸的病理作用得到更多的重视。

第三次国家健康和营养调查报告(NHANESⅢ)研究评估16000余例患者得出, 血清尿酸水平>6 μmol/L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3]。2016 年荟萃分析包括14 篇前瞻性队列研究的表明, 血清尿酸(SUA)水平每增加1 μmol/L, 冠心病和全因死亡的总体风险增加20% 和9%[4]。本研究结果显示, 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尿酸、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均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可能原因是:高尿酸血症能够通过与氧代谢相互作用、诱发炎症和血管内皮功能障碍, 以及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等导致冠心病事件的发生。

D-二聚体反映体内存在高凝状态和继发性纤溶活性增强。纤维蛋白原在凝血酶等因子的作用下形成不可溶解的纤维蛋白多聚体, 在凝血系统的激活中起重要的作用[5]。本研究结果显示, 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 故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检测可能有助于鉴别高危的冠心病患者。由168 名51岁以下男性和56 岁以下女性所组成的研究表明, 冠心病合并代谢综合征高尿酸组与未合并代谢综合征组相比内源性凝血酶能力(ETP)升高, 血浆凝血能力增强, 血栓前状态发生率增加[6]。且多数研究证实中老年患者了尿酸与冠心病发生、严重程度和预后的相关关系[7,8]。

本研究中显示, 患者≥420 μmol/L尿酸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分别为(6.78±2.10)g/L、(750.29±182.30)ng/ml, 均明显高于尿酸 <420 μmol/L患者的(5.12±1.98)g/L、(560.642±215.48)ng/m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凝状态更严重,提示冠心病患者高尿酸血症与高凝状态关系密切。尿酸增高导致高凝状态的可能机制:①高尿酸促进血小板的活化、粘附以及尿酸盐结晶容易析出, 沉积于血管壁, 损伤血管内膜,激活凝血系统;②尿酸升高时, 机体常常处于胰岛素抵抗状态, 主要表现为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增高等纤溶系统紊乱, 血液呈高凝状态, 易形成血栓;③尿酸升高还可能通过嘌呤代谢途径促进血栓形成。肥胖年轻化以及当前不良生活方式等, 高尿酸血症也逐渐呈现年轻化趋势。重视代谢因素特别是高尿酸血症对于更早发冠心病人群的影响, 从而积极预防冠心病, 并且应用多元化方法治疗冠心病, 对降低不良预后的发生均有益。

总之, 尿酸、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与冠心病存在密切关联, 临床应积极预防冠心病。

猜你喜欢
高凝高尿酸稳定型
高尿酸患者用药多讲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
32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对慢性稳定型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价值
高尿酸血症的治疗
探讨非布司他治疗痛风及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
尿酸高易导致全身受损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国医大师张琪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经验
低分子肝素钠和右旋糖酐对肾病综合征高凝状态治疗效果的影响
血栓弹力图对进展性脑梗死的预测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