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很多事业单位在开展绩效管理工作过程中,还延续传统的人事管理机制,很多事业单位的员工对绩效考核管理制度不够理解,将绩效考核管理等同于年终总结。在实施绩效管理中,考核与管理的方式过于单一,员工不够配合,导致考核管理工作长期流于形式,给事业单位人力资源整体管理造成很大的困扰。
绩效考核机制不完善是当前事业单位绩效管理中存在最主要的问题之一,很多事业单位尚未形成绩效计划、指导实施、评价与反馈的完整体系,现有的绩效管理机制中还存在较大的问题。另外,很多事业单位甚至没有制定年度或季度考核指标,对于单位各个岗位绩效没有进行细分处理,导致绩效考核工作执行力弱,缺少约束性,考核中出现多个员工考核计分相同的问题。在具体考核过程中,公允性缺失也给绩效管理工作作用的发挥造成很大的困扰,失去了其原本的工作意义。
根据我国事业单位绩效管理工作的实际内容来说,其主要集中在道德、出勤率、能力、业绩等几个大方面指标上,对员工整体素质以及水平的考核还有待提升。很多事业单位在重视员工业绩考核的同时,忽视了员工职业道德考核、工作态度与能力考核,有时会给员工一种错觉,不利于对员工工作热情的激发。另外,在考核管理绩效工作实施中,由于形式单一,内容枯燥,员工参与度较低,也不利于绩效考核结果的及时反馈。
很多事业单位都建立了相关的绩效考核制度、管理制度,也构建了员工绩效评价体系等,工作侧重于形式和内容,忽视了考核结果的反馈,尚未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由于激励机制的缺失,导致员工对绩效考核管理工作不理解、不重视,甚至产生抵触情绪等。尽管一些单位会在员工工资的基础上,给予员工一定的奖金奖励,但是这些还不能发挥激励作用,还不能够有效的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事业单位人力资源部门需要根据单位实际情况,建立有效的绩效考核管理机制,定期对员工展开绩效考核宣传与培训工作,提高员工对绩效考核与管理工作的认识。另外,人力资源部门更需要不断的完善考核评价体系,让全体员工树立绩效考核的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为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工作奠定基础,才能提高事业单位绩效管理的质量与效率。
事业单位需要建立有效的绩效考核机制,这对提高事业单位绩效管理效率至关重要,同时细化考核目标,建立量化积分制度等,将具体的考核指标逐渐转变为量化评分风湿。根据单位中不同岗位的工作责任等,开展良好考核工作,为绩效管理提供有效的依据。
另外,事业单位为了强化绩效考核工作的成果,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必须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对于在工作中积极认真、态度端正,且为企业创造更多经济效益的员工,单位需要给予一定的精神奖励以及物质奖励,进一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挖掘员工的潜能。当然,绩效考核激励方式必须创新,不仅需要从员工薪资待遇方面入手,也应该与员工待遇、职位晋升等方面挂钩,实现员工与企业共赢的良好局面。
本文以本单位为例,提出了年度考核等次确定的几种办法,希望能够得到有关人员的参考与指正:第一,本年度内因病(因公致伤除外)、事假累计超过半年,或当年6月底前已退休的人员,不参加年度考核。第二,违纪或受处分工作人员的年度考核,按下列规定办理:(1)受警告处分的当年,参加年度考核,不得确定为优秀等次;(2)受记过处分期间,参加年度考核,不得确定为合格及以上等次;(3)受降低岗位等级处分期间,年度考核不得确定为基本合格及以上等次。第三,单位派出或经单位同意外出学习、培训的工作人员,由原单位依据其学习、培训单位提供的有关情况进行年度考核并确定等次。第四,当年调入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由调入单位进行年度考核并确定等次,其调入前的有关情况,由调出单位提供。
第一,设置顶岗定制机构,对企业内部管理机制增强了解,从而从企业发展的角度出发,对薪酬进行界定,保证企业工作开展过程中预留足够的空间。企业薪酬包括员工的固定工资以及绩效工资,员工的工龄、职位等因素有时也会成为员工基本工资的评定标准。在相同岗位等级下,完成绩效人物相同,那么薪酬待遇也一定相同。在企业薪酬管理过程中,需要实施动态化的绩效考核,结合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等,及时的对企业的薪酬制度进行调整。同时,必须确定绩效考核的目标,这样更有利于岗位竞争机制的建立,让员工认识到自身工作与岗位要求的差距,引导其不断的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提高个人绩效水平。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事业单位绩效管理过程中,还存在认识不足、制度缺失,管理水平较低、激励作用不明显等问题,对事业单位绩效管理作用的发挥造成极大的影响。因此,必须从思想层面上提升对绩效考核管理的认识,加强制度建设,创新绩效管理模式等,为事业单位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