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教育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要素融合性研究

2018-12-08 14:32顾福珍倪明辉
经济研究导刊 2018年35期
关键词:应用型课程体系院校

顾福珍,李 岩,于 ,倪明辉

(黑龙江工程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哈尔滨 150050)

一、创新创业教育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关系

在经济社会转型的新时期,经济结构与社会结构都在发生变化,并且二者之间的联系也变得越来越紧密。在此背景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结构和能力结构的要求有了很大的不同。因此,高校的人才培养必须很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由数量导向逐步转向结构优化。不同类型的高校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具有一定的差别性,应用型本科院校主要定位于培养专业理论基础扎实、具有可持续学习能力、能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

应用型人才主要是面向社会基层或相对明确的专业岗位,相对于研究型人才更加注重知识和技术的应用,更加注重运用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且能够在未来的工作中可持续更新专业知识,不断提高专业工作能力,以满足专业工作的需求变化和不断发展需要[1]。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在进行专业化人才培养方面,不仅需要考虑专业知识、素质和能力,还要关注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的培养。

应用型本科教育应该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提升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将创新创业精神渗透于人才培养全过程中,在培养模式上以提升学生的社会生存能力、就业能力以及创业能力为目标,把专业理论知识的传授与开展多种形式的创新创业教育结合起来,在进行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课程体系设计、教学内容安排以及教学手段创新等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为了更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变化,必须将创新创业教育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要素进行融合,让二者紧密联系、不可分割[2]。

二、创新创业教育与应用型人才培养要素融合的意义

(一)有利于体现应用型院校的特色,更好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主体都是普通本科高校或者是独立学院,而且基本上都属于地方性院校,主要目标定位是服务于区域经济和地方企业的发展。每一个学校想要获得发展,在考虑办学定位和专业设置的时候,都要充分考虑自身的优势,与其他院校形成一定的差异,体现自己的特色。这就要求应用型本科在进行人才培养方面必须密切关注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新能力的培养。而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生源质量不高,学生的基础相对薄弱,学习能力相对欠缺,学习热情也不高,因此将创新创业教育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相融合,倾向于实践、动手操作,使学生不仅能运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技术在岗位上进行熟练的进行作业活动,能够运用所学的专业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同时还应该具有创新创造能力,把高新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二)有利于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满足小微企业需求

从调查数据来看,小微企业为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上提供了更多的岗位,在改善民生、增加就业率方面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小微企业的创始人在进行人才招聘的过程中,除了会关注应聘人员的学历、能力因素之外,更加看重的是应聘人员的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创新性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优势,将创新创业教育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相融合,建立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体系,在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专业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人格,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创业能力,使学生成为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三)有利于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提升就业和择业水平

从毕业生就业的调查数据情况来看,很多毕业生无法找到合适的企业和工作都是因为仅掌握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对于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相对较差,导致岗位缺人才、人才缺岗位的矛盾突出[3]。所以,应用型本科专业教育的教学过程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讲授,更应该充分凸显应用性和实践性的特点。要将创新创业教育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要素相融合,在教学内容和项目的选择上将实践教学放在首位,通过专业实训、顶岗实习、产学合作等来丰富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动手能力,实现课程内容与产业、行业之间的有效对接,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创新创业教育与应用型人才培养要素融合的路径选择

本文中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指的是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建设和课堂教学改革三个方面。笔者认为,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的根本,是学校教学工作主动、灵活地适应社会需求的关键环节,是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互助互进与互利共赢的基础。课程体系建设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核心,是使专业课程更加符合社会和企业发展的需要,形成具有独特优势、鲜明特色和市场竞争力的学科专业的重要途径。课堂教学改革成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切入点,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技能、提高素质的主要渠道[3]。

(一)创新创业教育与人才培养目标相融合

目前,创新创业教育在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体系中发挥着创新精神及创新思维培养、创业意识及创业技能培养等多重功能和作用。应用型本科院校应该明确自己的办学定位,主动面向区域行业产业特点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并结合自身优势,形成特色鲜明的学科或专业,制定专业教学质量标准,将应用型人才培养注入创新基因,与区域创新体系和产业特点深度融合,形成专业能力、职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方向,充分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层次性与差异性,从而实现人才培养与地方需要的高度契合,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社会匹配度和适应性。

(二)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课程体系相融合

基于应用型本科应该培养双创性人才的教育理念,将创新创业理念引入到课堂教学环节、实践教学环节和科研项目中,在推进课程建设中更加注重专业创新和专业实践的培养。在课堂教学方面,积极探索和创新课程建设模式,将创新教育理念和专业理论知识相结合,培养本科生的理论知识运用与创造能力,构建“知识+创新”的课程体系。在实践教学方面,充分利用校外社会资源,展开校企合作,围绕职业核心能力构建课程模块,建设双创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校外实践平台,从企业真实工作岗位出发设置实践课程内容、构建“知识+实践”的课程体系,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企业岗位的无缝对接。同时,鼓励大学生参加科研项目和创新创业竞赛,培养本科生创新意识,提升本科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凸显其人才培养的竞争优势,真正实现人才培养质量与市场需求相适应。

(三)创新创业教育与课堂教学改革相融合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点不在于灌输专业理论知识,而在于培养创造性的思维方法和实践能力。因此,课堂教学作为学校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其教学改革也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切入点。在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必须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按照实践性和应用性的原则,注重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注重教学内容创新与先进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相结合。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必须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性,注重在生产实际中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尤其是专业课教学更应该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在教学方法的选取上,倡导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可以引入案例教学、互动教学、工作任务驱动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坚持“教、学、做”一体,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有独创性地解决问题。特别是项目任务完成的过程中,要想真正掌握工作岗位的关键实施要素,就必须促进学生主动思考、探索分析、积极行动,这样才更有助于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主动思考问题、探索方法、设计方案,培养学生妥善处理各种情境问题的能力[4],形成探究式学习的习惯,增强学生以后在工作中的适应性,最终成为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猜你喜欢
应用型课程体系院校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基于CDIO模式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研究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应用型高校混合式新型网络课堂教学改革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