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果
(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南京210098)
雾霾问题事关所有人的健康生存,一直是中国环境治理的重中之重。2015年2月28日,柴静的雾霾深度调查《穹顶之下》再次引起了人们对环保问题的高度关注。这部纪录片告诉我们的是:发展当然会带来污染,但是不应该这么高。也就是说,经济发展与环境的深度污染并没有绝对联系,反而在某些方面,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环保设备、技术的更新与进步,从而起到治理环境的作用。
中国的经济发展毋庸置疑,中国也有着先进的环保设备、技术以及法律法规,但根本问题在于许多环保政策、措施得不到落实,这是值得所有政府官员以及民众深思的。
雾霾天气的产生不仅有自然因素,也有社会经济因素。其中,经济因素如不合理的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市场经济结构和能源结构的不合理,以及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等都是雾霾日趋严重的重要原因。
污染治理投资是环保投资最主要的部分,因此,我国环保投资通常也称为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在我国环保投资结构中,城市环境基础设施投资仍然最多,投资平均占比接近60%,而对雾霾的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规模却偏低,难以发挥其规模效应,这限制了环保产业发展,也导致雾霾污染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1]。
近三十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迅速,但是环境技术的进步却显然没有跟上发展的进程。我国对使用清洁能源以及脱硫、除尘等先进的污染控制技术都缺乏激励机制。目前我国只有少数行业采用了脱硫、脱硝等污染控制设备,而为了节约成本,这些设备也很少使用,仅在上级检查时使用。究其原因,主要是政府对企业污染的监管不足,激励机制不足,导致清洁技术的需求不足。
长期以来,我国“富煤、缺油、少气”的能源生产结构决定了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在短期内很难改变。如在北方,冬天大多由燃烧煤炭来供暖。而燃煤的颗粒污染物直接排放到大气中,构成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成分,这也是我国大面积雾霾产生的重要原因。
城镇化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经阶段,由此带来房地产与建筑行业快速扩张。然而,施工企业环保意识淡漠,加之无外部性约束,大量的工地扬尘直接扩散到大气中,对空气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
雾霾问题的处理与解决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也需要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参与。环境是社会的公共产品,每个人都有权利去使用它,但同时污染了它就必须为之付出治理成本。
中国污染水平高的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是煤和石油的使用总量大,二是单位使用量的排污量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投资者以市场机制为核心,而环境公共产品经常会出现市场失灵情况,这需要政府需要利用税收、污染收费、罚款等政策进行调整。因此,对于雾霾的治理,政府层面的改革,远比个人的行为更有效。
1.建立有效的环境司法体系,保证市场公正。客观地说,很多时候政府都面临着来自企业和人群的双重压力,环保和发展的矛盾也使得政府举步维艰。甚至在地方上,很多执法部门容易遭遇其他利益集团的打击报复。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经济效益仍然是第一位的。而在这种发展的大趋势下,政府官员出于政绩考核等原因也倾向于GDP的高速增长[2]。2013年9月,我国出台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大气十条”,旨在治理雾霾问题,近期国家也出台了环境治理监督专门法规。由此可见,雾霾的治理正在逐步得到更多的重视。
2.实行环境保护问责制。把环保的要求纳入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全过程,对于偷排、违规生产的企业进行严格的问责制度,将环保真正落实到经济的方方面面。
3.推动治理雾霾技术的进步,引进国外先进的治理技术。治理雾霾不仅需要从宏观层面如工业布局、经济转型、产业调整等进行调整,也需要具体到每一个针对雾霾治理的措施,利用科技的力量才能更好地治理雾霾。
4.在环保政策制定方面,制定和实施环境经济政策,创设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激励机制。这一系列的绿色政策虽然直接来看对企业的成本有所影响,但是它最终其实是保护了这个企业。环保政策的制定不同于私人问题的解决过程,它关涉众多不同阶层、群体和个人的利益,因此任何影响政策制定和受政策影响的企业、组织和个人都应具有相应的机会和渠道参与环保政策的制定[3]。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对环境保护的重视较晚,并且长期以来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以牺牲环境和经济质量为代价。“十三五”规划出台在即,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将会达到一个新的高度,经济转型也迫在眉睫。
1.环保投资治理。环保投资是经济转型的重要原因,各个环保投资指标在不同时期对经济转型的影响程度不同,同时环保投资对雾霾长期有效的治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国环保投资总体呈上升趋势,2012年、2013年和2014年我国环保投资分别为8 253.5亿元、9 037.2亿元和9 575.5亿元,GDP占比分别达到1.55%、1.54%和1.51%。我国的经济转型进程初现加快趋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低碳化经济发展显著。因此,进一步优化环保投资结构,增加环保投融资渠道,大力发展环保产业,提高环保产业在发展绿色经济方面的作用,才能真正地起到改善环境、治理污染的作用。
2.市场产业转型。由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政策,长期以来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发展模式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而这种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增长模式也导致了高排放、高消耗、高污染。对于这些原有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要进行生态化改造,开发新的生产工艺,降低或替代有毒有害物质的使用,对污染物进行净化治理等等,从而把这些灰色的经济改为绿色经济。此外,应大力发展那些对环境影响小、有利于改善环境的产业,比如生态农业、可再生能源、植树造林等。催生环保产业的发展,使其成为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这也是实现雾霾治理的重要举措。
3.能源体制转型。雾霾的两大来源:燃油和煤油都是能源问题。传统的能源市场显然已不是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选择,降低能源污染是实现雾霾治理的根本途径。国家可以制定相应的碳税、硫税两大税收政策,即对使用传统煤炭能源的企业、组织征收高税,而对非化石新型能源的使用采取扶持政策,从而提升清洁能源的比重。尊重市场规律,让市场去淘汰落后产能,去推动技术创新,去选择更清洁的能源,去完成能源体制的转型优化[4]。
“十二五”规划明确要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其中,以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特征的低碳转型则成为明确路径和重要抓手。
环境与每个社会个体密切相关,大气污染已经造成了空气质量的严重下降,公民、企业、媒体作为社会的一分子,理应承担其相应的职责,为雾霾治理贡献自己的力量。
1.对于公民来说,要适时使用公民监督权和诉讼权,对于危害空气环境的行为进行严厉抵制。每一个公民都是环境资源的共享者,也应为雾霾污染承担责任。再强大的政府也无法独立治理好雾霾,要依靠的是普通人的选择和意志。在不满政府的治理举措,在质问“我们该何去何从”的同时,也要记得雾霾的治理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
2.对于企业来说,追求经济效益无可厚非,但是面对雾霾日益严重的今天,如果为了一时的经济效益仍在违规排放和生产,让排污监测设备形同虚设、造假数据,那么就是对国家公共利益的罔顾,对全体公民的不负责。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企业追求的目标不仅是利润最大化,而应是社会责任与利润之和最大化[5]。总之,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前提,习近平总书记也说过:“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3.对于媒体来说,不应只是大肆地宣扬、调侃雾霾的现状,更应该用客观的态度、真实的数据去向普通民众普及雾霾的知识,少一点无厘头的实验和个人感观描述,多一点理性分析与科普。媒体作为政府与民众沟通的媒介之一,具有传播性强、速度快等一系列特征,因此更应该做到真实报道、客观反映,让民众能真正地感受雾霾的现状。
雾霾污染问题长期得不到根本解决,一方面是由于政府部门执法不力、监管不严,另一方面是我国经济发展模式与环保背道而行的现状造成的。就像柴静在《穹顶之下》中说的,环境污染从来都不是技术问题,从来都是经济问题,归根结底是政治问题。环保和发展看似冲突,却并不是决然对立的。因为从长远来看,环保本身就是一种发展,这种发展的效益虽没有经济效益直观,但却是比经济效益更值得人们追求!
[1] 赵正丽.我国环保投资与经济转型关系的实证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6.
[2] 魏巍贤,马喜立.能源结构调整与雾霾治理的最优政策选择[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7):6-14.
[3] 石萌萌.穹顶之下雾霾之争[J].科技导报,2015,(6):9.
[4]马丽梅,张晓.中国雾霾污染的空间效应及经济、能源结构影响[J].中国工业经济,2014,(4):19-31.
[5] 郭敏,王文涛,王庆勇.雾霾产生的一种可能原因——《穹顶之下》的思考[J].物理通报,2016,(1):12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