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鹏
(1.杨凌职业技术学院,陕西杨凌712100;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陕西杨凌712100)
1.背景与意义。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中,由投资扩张导致的产能过剩、环境污染和资源耗费等问题已成为未来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而长期依赖出口增长的经济发展模式也在国际经济缓慢复苏中失去优势。在此背景下,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将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作为经济领域改革的主要内容,提高居民消费水平,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促进经济增长模式由投资拉动型向消费驱动型转变,成为我国经济转型发展到新阶段的关键目标。在经济转型发展中消费增长和升级的驱动下,催生出消费信贷、跨期支付及结算等消费金融服务需求,在这一需求的推动下,消费金融将有跨越式发展。在当前产能过剩的现实和经济结构调整的要求下,消费金融的发展在改变居民消费习惯和投资决策、降低流动性约束、促进居民即期消费的增长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有利于消化过剩的产能和稳定生产,宏观上促进我国经济由投资主导型向消费主导型转变,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进而有利于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经济可持续发展。随着我国经济转型和城镇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我国消费市场发展空间巨大,地处我国西北地区的陕西省杨凌示范区也将在城镇化建设的加速推动下,相对一部分农民转化为市民,进而呈现农村消费向城镇消费的转变,带动杨凌示范区消费市场升级和结构调整。为此,寻求消费金融稳健发展之道将成为杨凌示范区实现经济转型和跨越式发展的重要课题。
2.消费金融内涵的界定。消费金融是对金融活动按服务对象和目的划分的与生产金融相对应的概念。从字面意思理解,消费金融是针对消费活动开展的金融服务,而消费活动的主体是个人和家庭,相应的金融服务包括信贷、支付、储蓄、保险、理财等。由于信贷在金融中的重要作用,很长一段时间,国内理论和实践界将消费金融等同于消费信贷。最初,消费金融是由消费信贷发展起来的,但发展至今,它已不仅仅局限于消费信贷,方面快捷的支付服务、全方位多功能的储蓄理财产品也已占据了消费金融市场的一席之地,消费金融包含的业务范围越来越广,服务方式和信用工具越来越多样。
目前,关于消费金融内涵的争论已取得了大体一致的结论,认为消费信贷只是消费金融的一部分和一个分支,还包括涉及个人和家庭金融行为的储蓄、投资、保险、信托等活动,对消费金融的研究还应包括消费者所处的金融环境和金融市场及政府行为。由于房屋购买具有消费和投资双重功能,对于住房按揭贷款是否应归入消费信贷存在一定的争议,考虑到房屋购买影响个人和家庭的储蓄计划及负债规模,本文认为应将其归入消费信贷。因此,本文所界定的消费金融概念是指针对个人和家庭所开展的信贷、支付、储蓄、保险、理财等金融活动。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杨凌示范区经济也取得了快速发展,居民收入大幅提高,消费能力逐步增强,对高档、耐用消费品需求呈现旺盛态势,消费结构趋于改善,消费金融需求多元化。2016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 959元,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 510元,分别增长8.5%和7.3%。2016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7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3%。在国家层面上对刺激消费、扩大内需的政策逐渐清晰明确,相应地,关于消费金融相关业务和实践方式的鼓励引导办法也相继出台。在经济快速增长和国家政策引导下,杨凌示范区消费金融得到较快发展。
目前,除了农业发展银行外,杨凌示范区各商业银行均开展了消费贷款、信用卡透支等消费金融服务。截至2016年末,杨凌示范区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为69.4亿元。随着消费结构逐步升级,消费信贷品种和业务发展方式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从消费贷款发放的领域来看,已由传统的住房、汽车领域发展到房屋装修、助学和高档耐用消费品领域,从授信方式看,已由单纯的信用贷款发展到信用卡透支、抵押、担保和国债质押等多种方式。一直以来,个人住房贷款是消费贷款增长的主要方面,汽车贷款、装修贷款及其他消费性贷款占比在近几年也逐步加大。而且,信用卡作为一种支付结算工具渐渐被人们所熟知,通过信用卡透支消费也成为人们跨期消费的一种选择。
1.有效消费金融需求不足。近几年,杨凌示范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催生出巨大潜在的消费金融需求,但是受文化及发展阶段的影响,实际的有效消费金融需求仍显不足。一是传统“量入为出”的消费观念根深蒂固。我国传统文化普遍倾向于以当期收入为基础来消费支付,推崇勤俭持家,对“用明天的钱办今天的事”的消费信贷方式还难以接受,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有效消费金融需求的增长。二是实际收入增长有限。虽然居民收入逐年提高,但通货膨胀使得实际收入增长十分有限,尤其对收入增长缓慢和收入稳定性差的农村居民,其对未来收入预期普遍不高。三是住房消费的挤出效应。房屋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需求之一,住房消费是每个家庭必不可少的支出项目,随着房价和建筑材料价格的逐年上涨,住房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很大的比重,使得其他消费项目的支出减少,使个人住房贷款成为消费贷款的主力军,这对其他消费贷款的增长形成了挤出效应,抑制了一部分有效消费金融需求的增长。
2.消费金融供给滞后。虽然近几年杨凌示范区消费金融发展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在规模和服务方面还远远不能满足消费增长的需要,消费金融的业务范围、客户结构、技术手段以及服务内涵都有待提升。第一,缺乏新型消费金融服务机构。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消费金融服务的提供机构主要是商业银行,消费金融公司的试点尚未在这些地区开展,商业银行与商业企业在消费金融领域的合作深度和规模也微乎其微,缺乏一种新型的、完整的、竞争性的消费金融服务体系。第二,消费金融产品同质化严重。由于市场定位不清晰,各商业银行消费类金融产品均涉及住房、汽车、装修、助学和耐用消费品领域,同类产品在额度、利率等方面差异性小,较少有个性化的服务,无法满足需求的多样性发展。第三,信息不对称使市场萎缩。消费金融潜在的服务对象大多是中低收入人群,有较少的信贷记录,大部分甚至没有与银行发生过信用交易,因而商业银行无法判断其客户的信用质量。这导致消费金融市场中住房贷款“独大”的局面,也抑制了其他消费类贷款的增长。
3.消费金融外部环境亟待完善。虽然国家明确了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的目标,理论和实践部门对消费金融的重要意义也基本达成共识,但是消费金融发展的外部环境并不尽如人意。目前我国个人信用制度尚不完善,信用评级机构的评级标准不统一,评级内容不规范,对评级机构有效的监督和管理缺位,信用评级市场中各种功利性评级和被动性评级的存在无法保证评级的客观性,失去信用评级的可信度。而金融机构发放消费贷款也只是依据消费者提供的收入及资产证明授信,关于客户信用情况的评估是根据各自一套简单的调查表评分,且各个金融机构评价标准和评价内容不一致,再加上经济欠发达地区整体信用意识普遍不高,影响了消费金融风险的控制。
1.鼓励消费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针对目前消费金融产品同质化严重、创新不足的情况,应鼓励金融机构在消费金融产品设计、服务范围和服务形式等方面开展创新。这种创新可以是设计一种新产品、新流程和新的服务方式,也可以是在传统消费金融产品和服务基础上的对各个要素的创新性组合,比如基于信用卡提供小额消费信贷。因为相对于其他客户,银行更容易了解信用卡客户的信贷信息,了解其信用状况,减少信息不对称,由此提高金融服务水平。
2.完善消费信贷监测体系。消费信贷是消费金融服务的主要形式,其还款是以消费者未来的收入预期为保障,过度发展消费信贷会对借款人产生较大负债压力,也不利于金融机构对风险的控制。为促进消费信贷稳健发展,应完善现有的消费信贷监测体系。要开展住户或家庭资产负债情况的常规性调查及监测,逐步编制住户部门资产负债表。通过居民债务比率、家庭偿债率等指标,了解个人和家庭总体负债情况和风险承受力,促进消费金融的健康发展。
3.改善消费金融外部环境。消费金融的发展还应从建立完善信用体系、制定税收支持政策和改善监管环境等方面着手改善消费金融外部环境。第一,巩固现有信用体系建设成果,在此基础上,统一消费者信用评定内容和评定标准,规范信用评定方式,扩大信用产品使用范围,使完善的信用体系成为消费金融发展的肥沃的土壤;第二,政府在制定相关政策时,可以考虑对信用卡项下的消费税收进行优惠,在计算个人所得税应缴税额时,将消费者支付的分期付款利息金额记入应扣税项,减轻消费者还款压力,从而促进消费的增长;第三,在制定金融业的监督或管理政策时,突出对消费金融业务的扶持、引导政策,比如降低对信用卡未使用授信额度耗用资本的监管要求,放开对信用卡小额贷款功能的限制等。
[1] 杜朝运,任永健.金融发展对经济转型的作用机理研究:基于结构优化的视角[J].金融与经济,2014,(2).
[2] 俞蓉.消费金融业务发展策略初探[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6,(1).
[3] 张霞.浅析我国消费金融服务的发展现状及发展策略[J].中国城市经济,2011,(8).
[4] 冯丽.欠发达地区消费金融服务发展问题浅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