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金微
“放管服”改革背景下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问题研究
文/金微
大连海事大学财务处
近期,中央和地方政府对高校科研经费的使用及管理提出了“放管服”的要求,“放管服”改革的推进,在国家政策允许的大环境下把很多权限下放到各中央高校及科研院所,要求各单位制定相关办法,从而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积极性,提高科研经费使用的自主灵活性,但各高校落实情况并不理想。本文通过探讨高校科研经费目前面临的问题,提出加强科研经费管理的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高校;科研经费;放管服
2016年6月1日,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指出,要在科研领域推进“放管服”改革,其中涵盖了简化预算编制、明确结余资金使用管理、提高绩效比例等科研经费使用的主要方面,极大提高了科研人员的自主权。2016年7月3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中办发[2016]50号)中也明确要求高校应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创新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方式,极大地激发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新活力。但与此同时,从2017年2月14日财政部、科技部对中央高校及科研院所的现场调查情况来看,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有些单位思想观念转变不到位,不愿行使已经下放的自主权,寄希望于国家统一管、出细则,减轻本单位的管理责任;责任担当意识不够,未能及时对间接费用和绩效支出管理规定、结余资金留用处理方式等进行研究细化;内部控制落实不到位等等。因此,如何能将放管服政策落实到位,是目前中央高校及科研院所亟待解决的问题。下面将从几个方面具体阐述目前高校科研经费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1.1科研人员及管理人员思想意识陈旧,不愿行驶已经下放的自主权国家实行“放管服”改革以来,科研经费自主权下放到学校,更加突出了单位的法人责任。但有些单位责任意识缺乏,寄希望于国家统一管、出细则。虽然出台了差旅费、会议费等内部管理办法,但对于间接经费如何使用、绩效支出是否实行比例控制等还没有制定具体的内部管理办法。甚至有报道称目前科研项目普遍实施课题负责人制,资金拨到学校的账户上,由课题组的老师负责支配,权限比较大。
1.2科研经费的预算编制及审核流于形式,尚未建立科研成本核算体系。目前,高校的科研经费预算一般由项目课题组编制,项目负责人或课题组成员根据项目的研究内容及方向编制预算。但由于项目负责人对项目经费预算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或缺少预算编制经验,导致经费支出不能够完全按照预算执行,预算编制结果与实际执行情况严重脱节。虽然国家已经赋予高校一定的自主权,部分项目费用在不突破预算总额的前提下可以调剂使用,但仍存在一些允许调整的经费使用之外的费用发生。因此,不科学、不准确的经费预算将会对项目的实际执行及项目的结题验收等产生不良影响。
1.3科研经费绩效评价机制不完善,科研经费使用缺乏严格管理。现在很多高校越来越重视科研课题的数量,因为科研能力直接影响各大高校的综合能力排名,绩效评价对科研成果的质量和产生的利益也没有足够的重视。其次,高校财务部门缺少系统的绩效评价分析指标,尽管高校财务会计制度提供了一定的财务分析指标,但没有包括经济效益、技术效益等方面的内容,财务分析指标不健全,使得高校缺乏绩效评价的基础和依据。部分高校没有充分利用自主权,制定内部科研经费管理办法,而劳务费只允许发放给参与项目研究的研究生、博士后、访问学者以及项目聘用的研究人员、科研辅助人员等。因此课题组的在职人员付出的劳动没有得到回报,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这部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不利于科研项目的研究和开展。
1.4高校科研经费“放管服”政策落实各部门难以组织协调
高校科研经费“放管服”政策的落实需要财务部门、科研管理部门、人事部门等相互配合,多级联动。从项目的申报、立项到结题的全过程以及学校管理制度的制定需要校级领导牵头,各部门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因此,在具体配合过程中由于各部门意见不统一,也会出现矛盾和争端,部分高校领导缺少担当,责任意识不强,内部管理制度及规定迟迟不出台,导致科研经费“放管服”政策难以落实。
高校应制定进一步落实《若干意见》的宣传工作方案,加大宣传力度,围绕《若干意见》的具体政策措施,及时总结和推广好的做法。例如建立信息管理服务平台,逐步探索“互联网+科研服务”模式,采取自助终端、微信公众平台等便携化手段,并且让各个部门和员工都参与到其中,实现部门的联合,制定科研财务助理内部管理办法,让科研人员潜心研究科研项目,节约财务报账时间,从而提升高校科研的管理效率。高校应定期对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组织相关政策培训,为科研人员提供政策引导,同时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高校和科研院所之间应相互学习借鉴,促进政策落实落细。
由于纵向科研经费预算科目与高校会计体系不相适应,财务会计核算科目与预算支出科目不完全一致,无法做到预算内容与会计科目无缝对接,因此科学、合理、真实地编制经费预算显得尤为重要。首先科研人员应明确科研经费的开支范围和标准,其次应建立科学的科研经费预算审核机制,明确分工与权责。科研管理部门应对预算的相关性和合理性进行审核,财务部门主要依据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对预算的开支范围和标准进行审核,建立健全预算评估评审沟通反馈机制,合理用好上级主管部门下放的预算调整权限。对于横向科研经费,也应加强制度建设,充分发挥科研项目的预算作用,减少管理风险。
目前高校科研经费绩效评价工作中存在许多问题:评估指标单一,质量评估不到位等。高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科学、高效的科研经费绩效评价管理措施。首先,改变传统的考评制度,将更多目光转移到科研成果的社会影响度上来;其次,完善评价方法,改变以往例如年度评价和项目执行期评价的周期式评价法,可以选择多次评价或弹性评价;第三,评价指标也可以更加丰富,可以运用同行评议法、比较法和因素分析法等多种方法。同时,高校应结合科研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对科研经费建立有效地绩效考评机制,鼓励科研人员积极投入到科研项目的研究当中。
目前,大部分高校及科研院所已经制定了涵盖预算、收支、固定资产、科研项目资金等内部控制制度,纵向科研项目经费支出普遍使用公务卡结算。但有些单位管理相对薄弱,内控制度落实不到位,因此应进一步完善。首先,优化内控组织机构,增强高校各职能部门之间协同作战的能力,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合作;其次,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对已有的经费管理办法进行修订,对一些未制定的管理办法如间接经费、劳务费等制定相应具体的管理办法,规范科研经费的使用。最后,创新服务方式,建立健全科研财务助理制度,为科研人员提供专业化服务,保障科研活动顺利开展。
总而言之,在新时代背景下,科技在不断进步,国家也在不断出台新政策,完善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探索研究过程。高校也应制定和完善相应的内部管理办法,按照“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宗旨和要求,为科研人员提供一个宽松的市场环境,优质的服务平台,激励科研人员潜心研究,提高科研经费管理水平。
[1]张蓓蓓.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成因[J].滁州学院学报,2016,18(3)
[2]李亚鲁.高校科研经费管理:路径与持续改进框架[J].财会通讯,2015,(2)
[3]杨海平.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策略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4]赵善庆.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策略[J],财会月刊,2015,(02)
[5]张玉军,张娟.科研经费管理制度的改革路径与政策规范[J].农业科研经济管理,2016(02)
金微(1983—),女(蒙古族),内蒙古通辽市人。中级会计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科研经费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