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学校职业情境创设探析

2018-12-07 11:57蒙玲
现代商贸工业 2018年32期
关键词:职业学校职业能力创设

蒙玲

摘 要:职业学校的职业情境创设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需要,也是职业教育教学建设的需要。个体的思维方式、情感、态度和行为在不同的情境下会发生不同的变化。关注学生、教师与情境交互融合的过程,创设职业学校的职业情境学习场,以期推动学生在情境中更快实现职业人转化的同时,也能让教师在职业情境的教学中缓解职业倦怠,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

关键词:职业学校;创设;职业情境;职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8.32.048

2017年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强调,要强化职业教育课堂教学、实习、实训的融合,普及推广情境教学的教学模式。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景与环境,将职业教育的职业属性嵌入到师生的教与学以及能接触的场景中,通过在情境中的实践、体会与反思,增强个体对职业学习的认知与职业素养的养成,激励学生学习与教师专业化发展。

1 职业学校情境创设与职业人才培养

1.1 由被动变主动的情态转换

情态指人的心理与肢体活动的情形,强调“情”的心理活动与“态”的肢体表现的相互作用。个体通过自我的真实动作体验,发出对客体的主观看法和判断,主动构建出能影响当下和未来的情感态度和认知,突破外界单向输入即教师传授,无主体输出即学生反馈的单轨模式,实现主体与外界客体的双向交互。情境创设使职业教育对象进入到有我的景中,体验以自我为中心的“境”,通过“感同身受”的 “身受”为前提,结合静态的理念认知和动态的事件参与,在情境中生发出对应的心理活动,从而推动主体对外界做出积极、主动的反应,发生被动变主动的情态转变。

1.2 由定势向多维的思维迁移

职业的“职业性”要求人物对象能够灵活应对不同的工作情境,职业的“竞争性”迫使单一技能向复合技能嬗变,短时学习向终身学习迁跃。固态课堂教学下掌握的技能方法在真实职场中的实际应用,显然易受思维定式的束缚,缺乏灵活性与应变性。在情境创设中多维的感知体验的知识习得取代知识获取的线性输进输出,使主体能结合自我知识体系进行加工迁移,转变原有的定向思维模式,并在职业情境的实践体验中从教学个案到实操典型转移。

1.3 由实体与虚体的意境相生

虚实相生,是意境的结构特征。实是真、事、物存在的境;虚是在实境上创造留白的诗意空间。情境创设使虚实结合,跨越静与动、时间与空间,将单一景象变为集成意境,将独立个体变为合作集群。物为实,情为虚;有限为实,无限为虚。每个主体都是情境的中心。通过在真实场景的体验与训练,在情境中提升职业技能的实;通过与他人及环境的相处和互动,在情意中陶冶职业情操的虚。虚实相生的情境体验能使个体的认知与情景充分交融,在互动中衍生出新的感悟与情感,突破空间与时间的限制,自主的根据需要的在情景赋予更多的韵味与想象。

2 职业学校情境创设与教师专业化发展

2.1 生动趣味的过程体验

“体验”被视为以人为本的创新2.0模式的核心,是最好的吸引关注的营销模式。好的体验能为主体留下良好的印象,并对事件的再次发生充满期待。心理学研究表明,面对同样的年龄层次的教学对象和类似的教学内容,重复性的教学工作使得教师容易出现思想松懈、缺乏激情的职业倦怠。而情境创设中的教与学,除了学生,教师也参与其中。体验式的教学过程取代传统的讲授式教学课堂,教师的“单向输出”变为师生的“双向互动”,教学的整个过程变得更具趣味与挑战,教师角色在职业情境创设中也变得更饱满与灵动,教学感受也愈加的新鲜与丰富。

2.2 协同发展的技能提升

在国家供给侧改革背景下,职业教育要主动思考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教师也承担着创新教育教学方式的重任。方式大于方法,创新性人才的培养需要教师采用创新性的教学方式,也需要教师提升“智慧性”的能力。信息化的情境创设,对于年轻教师而言,信息化事物的操作和应用有利于培养创造力,帮助新教师跨越刚入职期间产生的“高原反应”;对于成熟教师而言,信息化对传統教学的挑战和冲击,使得成熟教师必须紧跟时代潮流,不断提升自我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通过迎接新事物的挑战和刺激,突破职业倦怠的壁垒。

2.3 交互即时的教学反馈

在教学课堂上,交流与互动以碰撞出更多的创意、思想和需求。职业教育与社会需求紧密联系,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方针和教学对象智能表现的参差,使得教育质量与教育成效在短时间内很快得以显现。缺少成就感而导致缺乏行为动机是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情境创设中,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即时的互动使得在情境中遇到的问题能够得到及时的处理与解决,教学成果在情境中得到即时的反馈与呈现,通过正向强化提升教师的成就感与获得感,缓解教师因教学压力带来的疲倦与气馁。

3 职业学校职业情境创设的方法与要素

情境认知的社会学视野认为脱离实践的教学,使得学生只能有限的接触经过加工后的经验。学生与完整的经验割裂,身份被被动固定,导致经验与认知不匹配,能力与需求不相符。职业课堂下的情境创设,依托情境理论的指导,从认知、启迪和反思过程中均强调实践共同体。不仅重视主体从情境中习得和获取,情境对主体的反作用,更注重情境创设中对人文性的关注与思考。

3.1 仿真性的角色扮演

美国社会学家E戈夫曼创造的“角色距离”是指心理学的角色扮演中个人与其所承担的角色之间存在的差距。在角色形成过程中个人通过在某一特定情境中选择适当的行为来取得理想的结果。职业教育的育人供给指向职业市场的人才需求,课堂中的学生快速转变适应市场人才需求,是对人力资源的最优化利用也是市场降低成本的有利途径。在职业情境创设中赋予教师及学生不同的职业角色,在扮演过程中承担社会或他人的期望,对角色的身份的领悟和解读,以及与同伴的相处互动,使学生在无形中缩短了从“扮演”到“真实”,即从“学生”到“职业人”的真实角色距离,加快学生进入真实职业人的速度,这是情境创设的首要步骤。

3.2 具象化的内容设置

职业教育的对象群体以形象思维为主要智力特征,多通过主观的认识和情感结合事物表象来解决问题。相比固态化的文本教学,情境创设的灵活性使职业教学课堂生动且形象。根据学生心智发展、认知顺序以及智力类型,剥离理论性知识为主的陈述性知识的学科体系,具象化的知识内容形象且具有指向性,对于职业教育对象而言,在具象的课程内容中获取知识,如通过情境创设将仓储管理工作具象化,使认知习惯与具象课程内容搭建联系,在习惯和潜意识中达成认知的目的。搭建实践情境构成的过程逻辑的行动体系,是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课程内容设置的根本。

3.3 过程性的参与体验

通常情况下,工作由多个步骤过程组合而成,具有显著的过程性。个体的认知在与环境的作用过程中不断发展与完善。具象化的课程内容设置按照工作流程对知识进行解构与重组,创设过程性和完整性的职业情境,编排由浅入深的层次递进,适应学生认知发展的顺序和接受知识的能力,让学生在体验中掌握工作的流程与步骤,通过对职业情境从陌生、适应到熟悉,对角色扮演从理解、领悟到升华的过程,在贴合实际的职业流程与循序渐进的教学模式中,逐渐增强学生在情境参与中对知识提炼与赋义的自主性,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并在过程中形成独立的认知与反思。

3.4 启发式的教学引导

不同的认知水平以及智能差异,会使得个体向外界汲取的信息与资源的程度不同。在任何情境下的教学课堂,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启发式教学都体现着教学的客观规律。由填鸭式的教师灌输转向启发式的教学引导,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情境设置,通过学生自主与教师引导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的重要途径。教师与学生是课堂的组成要素,在职业情境创设下学生积极寻求突破思维定式的禁锢与局限,教师的引导作用也更突显出意义与价值,并能在教学民主的情境下确保教学过程的有序。

3.5 可视化的职业场景

可视化的职业场景构建,包含企业实践场、校园实训场和多媒体教室场的三位合作。情景模拟来源于企业的真实场,又回归到企业的真实场去;校园实训基地具有模拟性和仿真性的职业情境色彩,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对学校的实训基地进行运用与管理,除利用基地硬件器械设备外,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情境体验空间,将真实的企业实践场景通过虚拟技术投射出来,与已有的实训设备结合创设可视化职业情境;结合多媒体信息技术,将实践过程通过教师的教学引导,进行预演或复盘加以顺理与整合,使实训操作结合理论指导,将实践得以提炼和升华,以更好的促进职业技能的习得与提升。

3.6 多方位的资源利用

2015年教育部印发《深入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意见》,指引职业教育应充分利用各方资源合作办学。支持有条件的社会组织整合校企资源,开发立体化、可选择的产业技术课程和职业培训包,创新教育培训服务供给。充分利用网络化的优势,在教育教学中发挥即时性和模拟性作用,联动学校、企业和家长构建互连空间,将资源实现最大化和最优化应用。积极以赛促技的推动学校创新改革,提升学生技能。增强职业院校间联合竞赛与技能探讨、实训场地和专业教师等资源的借调和共享,是实现资源合理利用、互利共赢的发展方式。

3.7 全面性的考核反馈

教育的类型与对象的不同,评价标准也应有所差异。职业教育需培养技能人才的同时,还需加强对素质人才的培养。双重性与复杂性的职业教育特征使得需用全面与发展的眼光看待教育评价。在职业情境创设中,結果性的评价方式不能全面的概括学生的表现,过程性评价与显性隐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是关注学生理论知识习得及实践过程表现的整体评价观。全面性的考核评价通过发掘学生的优点与优势,在教学过程中加以肯定与鼓励,增强学生自我效能的同时突显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以促进良性教学课堂的发展。

3.8 人文性的价值导向

职业学校职业情境的创设,基于完整的流程和模拟性的空间环境,以真实体验为载体,通过教师与学生在情境中的交流互动,促进学生在情境中习得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推动教师在情境中获得教学相长与教学成就。职业情境创设强调个体的心理与环境的依存关系,注重教育效益的实用主义也关注学生及教师的个体现实的存在。以人为本的价值导向下创设职业情境,以人本主义理论与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在情境创设与教学的全过程中注重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人文关怀中重视学生的素质养成与人格发展,关注教师的工作感受与职业成长。人文性的价值导向与情感关怀,可以说是任何时代的任何工具都无法取代的智慧与能力。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国发〔2017〕4号)[EB/OL].(2017.1.10).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201701/t20170119_295319.html.

[2]姜大源.职业教育要义[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3]李兴洲.职业教育教师实践共同体建设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2016,(1):16.20+25.

猜你喜欢
职业学校职业能力创设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以学生为主体的职校班主任工作
让管理更有效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