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倩
摘 要: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不断推进,世界多极化趋势明显加强,国内国际安全问题越来越复杂。传统安全问题出现更多的表现形式,新问题层出不穷。非传统安全问题逐渐成为各国安全交锋的主战场。习近平主席领导的新一代国家领导集体,在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安全思想,借鉴马克思主义经典思想家安全思想以及历代中国领导人的国家安全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社会、文化、军事安全为保障,以国际安全为依托的总体国家安全观。”
关键词:总体国家安全观;理论来源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8.32.002
1 新时代总体国家安全观理论概述
当前,我国正面临着来自国际和国内的双重安全考验,一方面我国面临着国际体系变革等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如边界矛盾冲突加剧;恐怖主义,宗教矛盾、西方文化渗透,文化安全威胁;经济孤立,贸易保护主义;资源能源的衰竭等。另一方面国内伴随改革进入深水区,社会矛盾和热点问题错综复杂。在我国所面临的安全新形势、安全新发展要求下,以及为了给我国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国际国内环境,促进国家健康发展,总体国家安全观思想应运而生。
总体国家安全观,在政治领域中要求,以政治安全为根本,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强力抵制西方的“颜色革命”,保证了我国根本上的安全。在经济领域,以经济安全为基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努力化解贫富差距过大等问题,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经济霸权主义,使我国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的同时实现全面小康。在国土、军事、国民领域,军事安全是我国国家安全的保障,我国向世界宣告永不称霸、不向外扩张,但任何国家别妄图分裂中国,占领我国领土。“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国土安全是我国国内和平安全的基础。国民安全是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核心,“既重视国土安全、又重视国民安全,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在文化、社会、信息领域,文化和社会安全是国家安全的保障,保障我国意识形态的安全,不受西方腐朽文化的腐蚀,保障社会安全,解决社会矛盾。在意识形态的交锋上,网络信息逐渐成为主战场,为保证我国信息主权不受侵害,习近平同志领导成立了中共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在资源、生态领域,资源安全指的是加强资源的有效保护,促进资源的持续可利用,也是保障我国经济,国民生计等的必然要求。生态安全要求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双管齐下,生态安全是我国持续发展的基础。在国际、核安全领域,虽然国际、核安全领域针对的是国外环境,但是由于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其他国家出现问题容易引发一系列的问题,影响到我国,特别是我国周边国际问题,所以为拥有一个和平安全的国内环境,总体国家观要求国际安全问题也不可忽视。
总体国家安全观既是对当下的适应,也是对过往的继承。毛泽东同志强调建立传统国家安全观,以建立军事、政治为核心。邓小平同志提出要以政治安全、经济安全为核心的综合国家安全观。江泽民同志强调要建立“互信、互利、平等、合作”为核心的新综合国家安全。胡锦涛同志指出要建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的,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新国家安全观。习近平同志继承了我国历代国家领导人的国家安全观思路,结合时代发展趋势,审时度势的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
2 理论来源
马克思曾指出,理论、思维是历史时代的产物,时代发展的不同,理论的内容也会不一样。总体国家安全观就是在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国家安全思想和历代中国共产党集体的国家安全理论智慧结晶提出来的。
2.1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国家安全思想
(1)居安思危思想。
居安思危的思想由来已久,早在《周易系辞下》中就有:“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身安而国家可保也。”——在和平年代不要忘记潜在危险,要用居安思危意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治理国家。《左传襄公十一年》“居安思危,有备无患。”魏征《全唐文·谏太宗十思疏》:“作为君主,要时刻保持居安思危思想,戒骄戒躁,勤俭爱民,这样国家才能延续发展。”由此看来,居安思危是中华民族一直以来秉持的安全思想。习近同志在《谈治国理政》一书中也提出我党治国理政需要提高居安思危意识和忧患意识。面对国际国内复杂的环境,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居安思危,防微杜渐,把危害國家安全的不利因素阻难在未萌芽之前。
(2)天人合一思想。
天人合一的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流派中,儒家、道家、禅宗都有阐述。《庄子·达生》指出:“天地者,万物之父母也。”《内经》反复强调人要与遵循天地自然,万物之时,达天人合一境界。“天人合一”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利用自然时,要尊重自然规律。生态安全是天人合一思想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直接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互依存,要自觉树立改进、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就需要形成保护生态环境、改善生态环境的理念,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3)民本思想。
西周时期开始民本思想就根植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管子》:“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我国还有多部经典书籍如《中庸》等都有体现爱民,重民的民本思想。习近平同志引用《尚书周书泰誓中》:“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强调:“要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总体国家安全中“人民安全”是其宗旨,凸显了民本思想。
(4)“和为贵”思想。
中华民族自古以为就提倡“以和为贵”“协和万邦”。中国古老儒家经典《尚书》就提出“百姓昭明,协和万邦”的理想。孟子也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主张。都主张人民和睦相处,国家友好往来。总体国家安全就是建立在“和谐”的基础之上,强调构建和谐幸福的国内环境,营造一个合作共赢的国际社会。
(5)天下大同思想。
《礼记·礼运》大同章向我们展示了大同社会的景象“人民能老有所养,壮能充分发挥作用,幼能获得教育机会,社会发展和谐,以诚为先,在选取人才上选贤纳能,以德为先。”近代康有为提出要构建一个“人人平等,人与人和谐相处”的社会。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我们要做到对内求和谐、求稳定、对外重视和平、合作、共赢,共同促进世界繁荣发展。正是我国传统文化思想中“天下大同”思想的最好体现,强有力的驳斥了所谓的“中国威胁论”。
2.2 马克思主义经典思想家关于国家安全的思想
我国党建思想的理论来源是马克思主义,总体国家安全也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上的。马克思指出:“没有民族的独立和统一,民族之间就不会自觉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奋斗。”列宁在苏俄面临复杂国内国际环境时,也认为“强大的军队是维护国家安全的坚强后盾”,强调国土安全,军事安全在国际交往和民族独立发挥的重要作用。同时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文中强调了文化安全中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性。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领导集体,把“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作为维护国家安全的壁垒。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是我党的终极目标,以人为本是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核心思想,与共产主义内在追求是一致的。
2.3 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的国家安全思想
(1)毛泽东时期国家安全观理论。
毛泽东时期,新中国面临着国际国内的双重夹击。美帝国主义对新中国采取政治孤立,经济封锁,以及台湾国民党反动势力的围追堵截。还有一系列层出不穷的边界冲突,例如中越,中缅,中印战争。另外加之后来苏联政府的背信弃义,国内外的安全形势日益严峻。在这一背景下,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国家安全观的核心必须是维护祖国的独立和安全,所以这一时期的国家安全观以传统安全——政治安全,军事安全,国土安全为主。
(2)邓小平时期国家安全观理论。
国际上,随着苏联解体,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但长期的军事战争,让当时几乎所有国家都渴望一个和平的发展环境,来增强本国的综合国力,维护本国国家利益,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呼声越来越高。而国内刚刚结束十年的“文化大革命”混乱时期,正处于急需稳定和发展的阶段。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采用“一国两制”、与苏联恢复建交、建设现代化军队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友好的周边和平。在这一时期以提高综合国力为目标,促生产力发展为核心的兼顾政治安全、经济安全的综合国家安全观逐渐形成。
(3)江泽民时期国家安全观理论。
江泽民时期,国内外局势异常复杂,以西方为代表的国家对中国进行外交施压,并且依然继续着西化、分化的战略,同时我国还面临着西方国家对我国的军事、经济制裁。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国与国之间的利益交叉逐渐增多,且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安全,能源安全逐步受到各个国家的重视。就国内局势而言,随着改革开放,国内生产总值逐步提高,中国国内局势比较稳定,与周边国家和世界上其他國家外交逐渐正常化。在此背景下,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关键词的新国家综合安全观被提出。
(4)胡锦涛时期国家安全观理论。
胡锦涛时期,国际上和平和发展依旧是时代主题,国内经济、科技、社会、文化发展开始进入新的时期,以胡锦涛同志核心的党的第四代领导集体,在继承和发扬前人的国家安全观的基础上,在新世纪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审视世界和中国发展的未来,确立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的,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新国家安全观。胡锦涛同志强调:“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国家安全形势发展变化,牢固树立综合安全观念。”这一时期的国家安全观已经开始呈现全面性、综合性以及系统性的特点,总体国家安全的雏形开始形成。
3 总结
习近平同志借古鉴今,从中国传统优秀文化,马克思主义,历代中国领导人理论成果中,提出的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一部分,充分展现了中国特色,我党治理国家的政治智慧,以及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不仅有利于国内的和平与安全,也有利于构建一个利共赢、平等协作的和谐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