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霞珍
摘 要:在课堂45分钟内要最大限度、最完美地完成教学任务,达成育人目标,实现教育教学的三维目标整合,以求得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我认为,我们平时所说的“轻负担、高质量、向课堂教学要效益”,就是“高效课堂”教学理念的折射和反映。
关键词:导学案;学生;语文;课堂效率
圣人孔子的“因材施教”;当代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杜郎口中学的“10+35”教学模式;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本杰明·S·布鲁姆掌握学习策略等等,都将关注点集中在了学生方面,体现了因学定教、导学结合的思想。这些做法给了我们极大的启发,通过研究实践,我们找到了一种利用导学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步:示案自学,以案导学:课前下发“导学案”,学生根据导学案,按照学法指导的具体要求对导学案上所列项目进行自学。主要任务是以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为主攻方向,自读自学课文,主动查阅工具书,主动寻找、归纳知识点,收集知识信息和疑惑点,思考“学习活动设计”中的问题并发现新的问题、标出没有搞清的问题,整理好导学案,为小组内合作学习、研讨交流、展示学习成果作好充分准备。课上教师先根据学生自主探究的信息反馈,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和学情,有目的的运用导语、现代教育技术等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优良的思维品质,指导学生在学会的过程中实现会学。
为了达到此目的,老师们先要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弄清导学案教学的概念、内涵及意义,研究导学案的编写及使用方法,努力更新教学理念;然后根据学生特点认真编写导学案,以保证导学案在课前、课中、课后都能有效地起到“导学”作用;最后充分利用导学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使之不流于形式。
第二步:有效利用导学案,切实提高课堂效率。
1.利用导学案,使学生的预习扎实有效。
初中段的课文文段内容较长,而课时又比较紧张,所以预习环节就显得十分重要(重点的课文往往要用一节课甚至更长时间完成预习),所以我们在编写导学案时,也注重了其在预习环节的导学作用。
导学案正文第一部分是 “学习目标及重难点”,学生在预习之前先了解目标,以便有的放矢;第二部分是“预习自测”,这里主要有两项内容:先是通过检测的方式帮助学生解决生难字词,然后是“教材助读”,这里设置了一些学生读完课文后应该能独立解答的问题,按照由易到难的梯度安排,主要考察学生预读课文的质量,以达到大体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这样的预习既使学生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他们的自学能力,同时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课堂的有效性提供了保障。
2.利用导学案,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课堂上,教师先利用导学案检查预习情况,根据预习情况安排教学内容,达到“以学定教”的目的;然后归纳出疑难问题,安排小组讨论,学生合作探究疑难问题,教师适时点拨,在促使“导学”功能的落实的同时,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效的“课后拓展”,既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强化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这样的学习方式既达成了学习目标,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而且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他们还能体验到合作的乐趣、成功的快意,这样在激发了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真正将课堂交给了学生,教师围绕学生活动,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当然,这样的课堂模式要求教师必须根据学情组建合理有效的学习互助小组,在此基础上以导学案为切入点,在“兵教兵,兵练兵”的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责任及义务意识,增强学生互帮互助的合作意识,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第三步,制定合理有效的课堂评价方式,为改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方式保驾护航。
只有通过合理有效的課堂评价方式,才能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多样化,有效避免“一言堂”、“填鸭式”教学方式。我们的做法是这样的:在组建学习小组时,既要考虑学生学习水平的差异,还要考虑他们各自的学科特长,然后分学科选定小组长;每节课该学科小组长们会根据回答问题的情况选出最佳小组,根据预定规则给小组加分;每一小组各科小组长会根据当天状况选出最佳组员和最不活跃组员,并根据预定规则给组员记分;教师及班委会进行监督,并及时督促课堂表现不够积极的学生或小组,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找到改进的方法。通过这样的方式促使全体学生 “动”起来,只要学生愿意动,课堂就不会死板;只要学生愿意动,教学效率才有可能提高。
运用了导学案的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业状况,设计符合学情的问题,然后确定课堂教学过程。这样既保证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保证了课堂效率;而且利用导学案教学还能使学生之间展开讨论,师生之间展开交流,从而真正提高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